×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0788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030707888 ; 978-7-03-070788-8

内容简介

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构成现代肺癌的六大治疗手段。多样化的治疗手段带来的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让肺癌患者快速地从治疗的痛苦中康复,是需要解决的课题。本书分章节论述中西医结合肺癌快速康复治疗策略及进展。从现代西医角度对肺癌的治疗手段加以阐述,肺癌治疗的五大手段所带来的副作用及对策进行论述,并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进行阐述。传统的中医中药是我们祖国的瑰宝,从传统医学的角度对肺癌患者的体质与康复进行论述,并将其与现代医学结合,为肺癌患者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 1
第二章 耳部疾病 15
**节 先天性耳前瘘管 15
第二节 耳廓假囊肿 20
第三节 外耳道炎及疖 24
第四节 外耳湿疹 30
第五节 大疱性鼓膜炎 35
第六节 分泌性中耳炎 40
第七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48
第八节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54
第九节 特发性突聋 60
第十节 耳鸣 70
第十一节 梅尼埃病 79
第十二节 聋哑症防治及听力言语康复 86
第三章 鼻部疾病 91
**节 鼻前庭炎 91
第二节 鼻疖 95
第三节 急性鼻炎 100
第四节 慢性鼻炎 105
第五节 萎缩性鼻炎 113
第六节 变态反应性鼻炎 119
第七节 急性鼻窦炎 128
第八节 慢性鼻窦炎 135
第九节 鼻出血 141
第十节 鼻骨骨折 147
第四章 咽喉部疾病 153
**节 急性咽炎 153
第二节 慢性咽炎 158
第三节 急性扁桃体炎 165
第四节 慢性扁桃体炎 172
第五节 腺样体肥大 178
第六节 急性会厌炎 184
第七节 急性喉炎 191
第八节 慢性喉炎 197
第九节 声带小结 203
第十节 咽异感症 209
第十一节 嗓音疾病的康复治疗 216
展开全部

节选

**章绪论 一、中医耳鼻咽喉疾病的概念及命名原则 (一)概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既有中医学的一般共同特点,又具有自己的专科特色,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二)命名原则 1.按发病部位命名发病在耳部的如耳前发、耳前瘘、耳门瘘管、耳前瘘管、耳疖、耳疔、耳疮、耳生疮、耳内生疮、旋耳疮、耳胀、耳闭、耳眩晕等;发病在鼻部的如鼻疖、鼻疮、鼻生疮、鼻中生疮、鼻鼽、鼻衄、鼻渊、鼻窒等;发病在咽喉部的如单乳蛾、双乳蛾、喉关痈、咽关痈、单喉痈、双喉痈、骑关痈、外关痈、单关痈、急咽痹、急喉痹、慢咽痹、慢喉痹、会厌痈、下喉痈等。 2.按疾病症状特点命名如耳前瘘管因耳流脓而被古代医家命名为耳瘘、耳漏;外耳道的疼痛红肿名为耳肿、耳卒肿、耳肿痛;耳道内流黄色水样分泌物,且耳痒、皮肤潮红、脱屑名为旋耳疮、黄水疮、浸淫疮;耳内闷胀感名为耳内气满、耳中生风、耳鸣如风声、气奔两耳、气进奔耳、耳胀痛、重听;耳内流脓名为脓耳、聤耳、耳湿、耳沁、耳中有脓、震耳、囊耳、内漏、聤聋、耳聋有脓、湿聋,而耳内流脓臭秽名为耳疳、冱耳;头晕目眩、天旋地转,甚或恶心呕吐名为耳眩晕、真眩晕、冒眩、眩晕、头眩、掉眩、脑转、头晕、昏晕;耳鸣又名颅鸣、脑鸣、蝉鸣;鼻前孔及附近皮肤红肿痛痒、糜烂渗液名为赤鼻、疳鼻、淫沥疮;经常性鼻塞名为鼻窒、鼻塞、鼻塞气息不通、鼻塞不闻香臭、鼻聋、鼻齆;鼻内干燥甚或鼻黏膜萎缩、鼻腔宽大的疾病称为鼻槁、臭鼻证;阵发性和反复发作打喷嚏、流清涕、鼻痒的疾病又名鼽、嚏、鼽嚏;鼻出血又名鼻洪、鼻大衄、脑衄;鼻流浊涕、量多的疾病名为急鼻渊、脑泻、脑崩;浊涕量多臭秽,病情迁延难愈又名慢鼻渊、脑漏、脑渗、控脑砂;咽部红肿疼痛、张嘴吞咽困难又名肿烂喉痈;咽部异物阻塞感名为梅核气、咽中如有炙脔、咽中如炙肉脔、咽喉不利、咽喉中如有物妨闷、咽喉中如有物噎塞、咽中如梗、咽中介介如梗状;突然间声音嘶哑名为瘖、急喉瘖、喑哑、声喝、声嘶、暴言难、卒失音、暴喑、卒喑、猝哑、失音;声音嘶哑反复迁延不愈名为慢喉瘖、久瘖、久无音、喉破、声散。 3.按脏腑所属关系命名如耳疖因病位在耳,而肾主耳,且肾在五行五色中属黑,故又名黑丁、黑疔、肾疔;脓耳又名肾疳;鼻疖因病位在鼻,而鼻属肺,肺在色为白,故又名白疔、白丁、白刃疔。 4.按疾病形态命名如旋耳疮又名镟疮、鸦啗疮;乳蛾又名连珠乳蛾、烂乳蛾、烂头乳蛾、活乳蛾、死乳蛾、乳蛾核;慢喉痹又名帘珠喉痹、帘珠喉。 5.按疾病发生的年龄命名如小儿旋耳疮又名月食疮、月食、月蚀、月蚀疳、月蚀疳疮。 6.按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命名如耳胀又名风聋、气闭耳聋、邪闭;脓耳又名风耳、耳疯毒、毒聋;耳眩晕又名风眩、风头眩;耳聋又名气聋、厥聋、火聋、热聋、虚聋、劳聋、药聋;耳鸣又名耳虚鸣;鼻疳又名疳虫蚀鼻;伤风鼻塞又名中风、感寒、伤风、感冒;鼻出血又名红汗、经行鼻衄、倒经、逆经、伤寒鼻衄、虚劳鼻衄、时气鼻衄、温病衄血、热病鼻衄、折伤衄、酒食衄、五脏衄、惊衄;乳蛾又名风热乳蛾、阴虚乳蛾、虚火乳蛾;急喉痹又名风热喉痹、风热喉、风寒喉痹;慢喉痹又名格阳喉痹、阳虚喉痹、阴虚喉痹、虚火喉痹;慢喉瘖又名虚哑喉、哑劳、金伤声碎、久嗽声哑、久病失音、虚损瘖。 7.按疾病的发病特点命名如耳胀又名卒聋、久聋、渐聋;突发性耳聋又名暴聋;耳鸣又名暴鸣、渐鸣;鼻衄又名鼻久衄、鼻衄不止;喉痈又名猛疽。 8.按疾病发生的经络命名鼻衄又名太阳衄、阳明衄。 9.按疾病的阴阳属性命名耳聋又名阴聋、阳聋;乳蛾又名阴蛾、阳蛾。 10.按病位的色泽命名急喉痹因咽部黏膜红肿故又名红喉;喉痈又名大红喉痈。 二、中医耳鼻咽喉疾病的病因病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五科凡例》中记载:“凡治病,先须识因,不知其因源无目。”因此,确定病因是诊治疾病的先决条件。 (一)耳鼻咽喉疾病的主要病因 1.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发生异常变化,成为导致人体疾病发生的一类致病因素。 (1)风邪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素问 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耳鼻咽喉诸窍皆位于头面部,属上属阳,因此*易为风邪所伤。风伤诸窍,开泄腠理,鼓胀肌膜,则可致鼻塞、头痛、耳胀耳痛、咽痛、声嘶等。 2)风性善行而数变。《素问 风论》曰:“风者,善行而数变。”指出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变幻无常,致病迅速的特性。若风中咽络,则咽肌麻痹,吞咽困难;若风火、风痰壅闭喉窍,则可致咽喉肿塞,呼吸困难而发急喉风;若风中耳脉,闭塞耳窍,则可致耳聋、耳鸣等。 3)风性主动。《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风胜则动。”指出风邪具有动摇不定的特性。耳主位觉,司平衡,喜静厌动,若风中耳窍,则可致耳主位觉失常,体失平衡,而发眩晕。 4)风为百病之长。《素问 风论》中记载:“风者,百病之长也。 ”《临证指南医案》中曰: “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如兼寒则曰风寒,兼暑则曰暑风,兼湿则曰风湿,兼燥则曰风燥,兼火则曰风火。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百病之长。”因此,风邪多夹杂他邪而客于人体,伤及诸窍,从而形成风寒、风湿、风燥等不同的外感证候。若风邪夹寒伤及诸窍,则可致鼻塞、打喷嚏、流清涕,或耳胀闷、听力减退、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若风邪夹热伤及诸窍,则可致鼻塞黄涕、耳痛、咽喉灼痛、声嘶等;若风邪夹湿伤及诸窍,则可致耳闷重听、鼓室积液、耳窍肌肤肿烂湿痒等;若风邪夹燥伤及诸窍,则可致耳窍肌肤干痒、鼻干、咽喉干燥等。 (2)寒邪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耳鼻咽喉诸窍属阳,具有喜温恶寒的特点,而寒为阴邪,*易损伤阳窍。若寒邪伤耳,则可见耳闷重听;若寒邪客鼻,窍失温通,则可见鼻塞、流清涕;若寒邪伤咽,则可致咽部不适,肌膜淡白肿胀;若寒邪伤喉,则可致喉部不利、声嘶等。 2)寒性凝滞,寒性收引。耳鼻咽喉诸窍为经脉、血脉多聚之处,具有喜温喜通的特性,而寒邪主凝滞收引,易客于血脉而致气血不通,凝而成瘀。若寒邪客于耳窍,致耳脉凝滞,则可见久聋、眩晕久作等;若寒邪客于鼻窍,致鼻脉不畅,则可见持续鼻塞、鼻甲肥大等;若寒邪客于咽部,凝滞血脉,则可见咽部不利、喉核肥大等;若寒邪客于喉窍,致气血不畅,则可见慢喉瘖等。 (3)暑邪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类证治裁 暑症》中曰:“暑为阳邪,感之者从口鼻入,先阻上焦气分,则为头胀脘闷。”由此可知,暑热之邪从口鼻而入,伤津耗液,则可致口鼻干燥、咽喉干燥不适等;又因暑热伤津,诸窍失于濡养,则可致慢喉痹、慢喉瘖等病。 2)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医述 杂证汇参 暑》中曰:“暑证则口鼻必流血。”暑为阳邪,其性升散,鼻属阳窍,血脉旺盛,若暑热过盛,伤及鼻窍,迫血妄行,则可致鼻衄。 3)暑多夹湿。夏季气候炎热,且多雨而潮湿,因此暑邪致病多夹湿邪为患,若暑湿之邪滞留耳窍,蒸腐肌膜气血,则可致脓耳、耳疖、耳疮等病。 (4)湿邪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耳鼻咽喉诸窍皆属清阳之窍,喜清恶浊,若气机运行正常,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则诸窍清灵。若湿邪侵袭,阻遏气机,不能升清降浊,则诸窍病变。若湿邪伤及耳窍,则可见耳部溃烂流水、耳闷重听、中耳积液、眩晕等;若湿邪伤及鼻窍,则可见鼻塞声重、流涕白黏;若湿邪伤及咽部,则可见咽部不利、喉核肥大等;若湿邪伤及喉部,则可见喉部不适、声带水肿或生长结节等。 2)湿性黏滞。湿性黏滞,致病易滞留不去,故湿邪所致疾病一般都具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的特点,如湿邪滞留耳窍所致的耳疮、旋耳疮、耳闭、慢脓耳等,滞留鼻窍所致的鼻窒、鼻鼽、慢鼻渊、鼻息肉等,滞留咽部所致的慢喉痹、慢乳蛾等,滞留于喉部所致的慢喉瘖、声带结节等病皆有此特点。 (5)燥邪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燥胜则干。”燥邪为干涩之病邪,侵袭人体,*易损伤津液,从而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若燥邪伤耳,耳窍肌肤失于濡养,则可见耳窍肌肤干燥、瘙痒、脱屑,甚或皲裂等;若燥邪伤鼻,鼻失滋养,则可见鼻干少涕、鼻内肌膜干燥,甚或萎缩等;若燥邪伤咽,咽失濡养,则可见咽干、咽部肌膜干燥,甚或萎缩等;若燥邪伤喉,则可见喉干声嘶、干咳等。 2)燥易伤肺。肺开窍于鼻,燥邪侵袭人体多从口鼻而入,故*易伤及肺津,从而影响肺气之宣降,致使肺津无以散布,诸窍失养而发病。 (6)火邪 1)火为阳邪,其性趋上。火性趋上,火热之邪*易侵害人体上部,而耳鼻咽喉诸窍居上属阳,故*易受损。《灵枢 痈疽》中记载:“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因此,火热之邪侵袭耳鼻咽喉诸窍可见咽喉肿痛、耳内肿痛或流脓、鼻流浊涕等症。此外,火热之邪上扰清窍,亦可导致耳鸣、耳聋、眩晕等病。 2)火热易炼液为痰。火热炽盛,*易生痰,火与痰结,易生痰火、痰热之患,而痰火、痰热之邪*易上犯诸窍,而发为急喉痹、急喉风、暴聋等病。 3)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袭,燔灼肝经,耗伤阴血,筋脉失养,筋急阳旺则易生风,风火相煽,致热极生风,而发耳鼻咽喉之急危重症。如黄耳伤寒、鼻疔走黄等。 火热之邪侵犯血脉,易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证,如火热之邪客于鼻窍,可致鼻衄;若火热之邪客于耳窍,则可致耳衄;若火热之邪客于咽喉脉络,则可致咯血、咽喉出血等。 2.时邪疫疠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毒性强、病情重的致病特点。其侵入途径多从口鼻而入,因此疾病早期多有不同程度的鼻及咽喉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涕、咽痛、声嘶等,若疫疠之气滞留于咽喉,则可致咽喉部红肿,甚或阻塞咽喉部而出现吞咽、呼吸困难等危重证候,如白喉、疫喉痧等。 3.异气指污浊的气体,如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各种有毒的化学气体、花粉、粉尘等,随呼吸经口鼻而入,损伤诸窍而导致多种疾病出现。 4.外伤致病耳鼻咽喉诸窍均位于头面部突出位置,易受跌仆、撞击、金刃所伤。此外,手术、噪声、激光、微波等理化因素亦可导致耳鼻咽喉疾病。 5.异物所伤各类异物误入外耳道、鼻腔,或鱼刺、骨类等梗于咽喉部均可致病,若有较大异物窒塞于咽喉部亦可导致吞咽、呼吸困难等严重病证。 6.饮食所伤 (1)过食辛辣:辛辣刺激类食物可直接刺激咽喉肌膜,使其抗病能力下降,易受外邪侵袭;此外,辛辣刺激类食物属大辛大热之品,过食则使脏腑内生火热之邪,上蒸诸窍而为病。若火热蕴积于肺胃,上蒸鼻窍,则可致鼻疖、鼻流浊涕、鼻衄等;若火热蕴积肺脾胃,上蒸咽喉,则可致咽喉肿痛,喉核肿大等。 (2)过食生冷、肥甘厚味:过食生冷之品,易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虚寒,气血生化不足,诸窍失养而发病。此外,过食生冷、肥甘厚味,易滋生痰湿,若痰湿之邪上泛耳窍,则可发为耳鸣、耳聋、眩晕等病;若上泛鼻窍,则可发为鼻窒等病;若上泛于咽喉,则可发喉瘖等。 7.劳倦内伤劳逸失节、房劳过度、久病劳损均可耗伤气血津液,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耳鼻咽喉疾病。喉为发声之官,若发生过度或用嗓不节,则可直接劳伤嗓喉,致使嗓喉失养而出现声音不扬、声嘶,甚或日久聚生痰包等疾病。 8.情志不调《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论》中曰:“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伤脏腑郁发。”指出七情致病,多先伤及脏腑,致其功能失调,气机紊乱,阴阳失调,气血失常,而后进一步影响耳鼻咽喉诸窍。若情志不调,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犯诸窍,可致耳鸣、耳聋、耳痛等;若思虑过度,伤及脾脏,致脾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