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276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96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010227665 ; 978-7-01-022766-5
内容简介
史学思想史是史学史的一项分支学科,它和其他分支学科一样,都在起步阶段。《中国史学思想史》论述了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和有关各时期的不同特点,论述了史学和经学、玄学、理学、事功之学、经世之学、实学之间的关系,论述了近代史学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目录
**编 从原始的历史意识到史学思想
**章 绪说
**节 民族文化与史学思想
第二节 史学思想、史学理论与史学思想史
第二章 从原始的历史意识到史学思想
**节 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原始的历史意识
第二节 从口述史事到记载历史:历史意识的发展
第三章 由“六经皆史”说谈先秦时期的历史意识
**节 “六经”与史
第二节 《尚书》的历史盛衰总结
第三节 《周易》的通变历史思想
第四节 “三礼”和典制上的损益史观
第五节 《春秋》的史义与属辞比事
第四章 先秦诸子历史观点的争鸣
**节 古史的观念
第二节 先王和后王的观念
第三节 《洪范》和五行说
第二编 中世纪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史记》:史家的“一家之言”
**节 学术汇于一的不同途径和司马迁的“一家之言”
第二节 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司马迁对历史变动过程的认识
第三节 追求财富的情性与历史运动的趋向
第四节 承弊易变:历史必变的思想
第五节 《史记》和大一统的时代
第六章 《汉书》:“正史”的范式与史学观念
**节 班固史学的形成
第二节 《汉书》的“宣汉”
第三节 《汉书》的“实录”精神
第四节 从《史记》《汉书》到二十四史
附录 正史的纪传体
第七章 经学、玄学和史学
**节 经学的变化、玄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汉纪》的天人观与“五志”
第三节 《三国志》的历史观和对历史人物的品评
第四节 袁宏援“玄”入史和他的《后汉纪》
第五节 《后汉书》的论赞和范晔的史学思想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史学的民族、宗教思想和门阀观念
第三编 中世纪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哲理化趋向
第八章 史学的总结和历史的总结
**节 史学总结的走向
第二节 《文心雕龙·史传》《隋书·经籍志》和《史通》对史学的总结
第三节 历史的总结
第九章 理学和史学
**节 理学和史学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天理论和历史盛衰论
第三节 正统论和史书的编纂
第四节 历史的“因”“革”论
第五节 事功之学与经世之学
第六节 史学批评与《通志》
附录 史书体裁的发展
第四编 历史的批判和史学求变
第十章 明末清初的史学思想
**节 实学和经世的史学思想
第二节 历史盛衰总结的思潮
第三节 历史和学术的批判、总结
第十一章 史学求变和《文史通义》
**节 史学求变和《文史通义》
第二节 考史中的历史评论与史学评论
第五编 近代史学思潮与中国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第十二章 近代史学思潮
**节 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
第二节 “新史学”思潮
第三节 唯物史观和中国史学思想
第四节 史学思想的新发展
第十三章 关于中国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上)
**节 通变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 历史借鉴的思想
第十四章 关于中国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下)
**节 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第二节 历史编纂学的二重性
第三节 治学论与方法论
跋
**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章 绪说
**节 民族文化与史学思想
第二节 史学思想、史学理论与史学思想史
第二章 从原始的历史意识到史学思想
**节 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原始的历史意识
第二节 从口述史事到记载历史:历史意识的发展
第三章 由“六经皆史”说谈先秦时期的历史意识
**节 “六经”与史
第二节 《尚书》的历史盛衰总结
第三节 《周易》的通变历史思想
第四节 “三礼”和典制上的损益史观
第五节 《春秋》的史义与属辞比事
第四章 先秦诸子历史观点的争鸣
**节 古史的观念
第二节 先王和后王的观念
第三节 《洪范》和五行说
第二编 中世纪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史记》:史家的“一家之言”
**节 学术汇于一的不同途径和司马迁的“一家之言”
第二节 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司马迁对历史变动过程的认识
第三节 追求财富的情性与历史运动的趋向
第四节 承弊易变:历史必变的思想
第五节 《史记》和大一统的时代
第六章 《汉书》:“正史”的范式与史学观念
**节 班固史学的形成
第二节 《汉书》的“宣汉”
第三节 《汉书》的“实录”精神
第四节 从《史记》《汉书》到二十四史
附录 正史的纪传体
第七章 经学、玄学和史学
**节 经学的变化、玄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汉纪》的天人观与“五志”
第三节 《三国志》的历史观和对历史人物的品评
第四节 袁宏援“玄”入史和他的《后汉纪》
第五节 《后汉书》的论赞和范晔的史学思想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史学的民族、宗教思想和门阀观念
第三编 中世纪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哲理化趋向
第八章 史学的总结和历史的总结
**节 史学总结的走向
第二节 《文心雕龙·史传》《隋书·经籍志》和《史通》对史学的总结
第三节 历史的总结
第九章 理学和史学
**节 理学和史学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天理论和历史盛衰论
第三节 正统论和史书的编纂
第四节 历史的“因”“革”论
第五节 事功之学与经世之学
第六节 史学批评与《通志》
附录 史书体裁的发展
第四编 历史的批判和史学求变
第十章 明末清初的史学思想
**节 实学和经世的史学思想
第二节 历史盛衰总结的思潮
第三节 历史和学术的批判、总结
第十一章 史学求变和《文史通义》
**节 史学求变和《文史通义》
第二节 考史中的历史评论与史学评论
第五编 近代史学思潮与中国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第十二章 近代史学思潮
**节 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
第二节 “新史学”思潮
第三节 唯物史观和中国史学思想
第四节 史学思想的新发展
第十三章 关于中国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上)
**节 通变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 历史借鉴的思想
第十四章 关于中国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下)
**节 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第二节 历史编纂学的二重性
第三节 治学论与方法论
跋
**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怀祺,1938年生,安徽庐江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特聘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主要代表著作有《宋代史学思想史》《中国史学思想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易学与史学》《郑樵文集》《郑樵评传》等,主编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6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等。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资治通鉴
¥12.2¥35.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1.5¥3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7.0¥76.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23.9¥49.8 -
安史之乱
¥24.1¥68.0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58.5¥65.0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7.3¥18.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10.1¥35.0 -
东亚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启超
¥20.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