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
迷茫年少时:我的“文革”记忆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0101443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8
- 出版时间:2015-03-01
- 条形码:9787010144313 ; 978-7-01-014431-3
本书特色
十年“文革”是动乱,是浩劫,恐怕这是铁板钉钉的结论,在动乱中长大,浩劫中我们失去的是对个人和国家来说都是宝贵的青春。“文革”结束以后,也看了很多很多关于“文革”的各类文章、影视文学作品,那十年中发生的事好像永远也看不完,作者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相信能够弥补某些空缺,如那时城市里的学生生活、复课闹革命、高中阶段、青年工人、知识分子的所思所想,等等。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个人的视角介绍了武汉地区在1966-1976年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许多资料根据作者当年的日记整理而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稿中涉及“文革”时期武汉地区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如武汉地区在“文革”初期“破四旧”的实况和“大串联”情况,武汉“720事件”,“教育革命”中的中小学状况以及“文革”后期知识分子和青年工人的思想变化,等等。口述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正史记载的不足,对中国当代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基层社会的变迁。
目录
昙华林小学
从花园山说到吃
歌舞升平的日子
学习的榜样
迷惑
惶恐
我的同桌
童年梦醒
第二篇 野少年的脚步与疑惑
破灭的滋味
破“四旧”
大串连
大串连的余声
红袖章
武斗1
武斗2
夏夜的星空
迷路的鸽子
逍遥的围棋
渡江悲剧
毛蛋
“拐子”
第三篇 复课的喧闹与悲凉
茫然的校园
不认爹的D同学
大街上的喧闹
忆苦思甜
阴暗角落
说点父亲
上了几天课
五七干校
送别
第四篇 高中生的希望与无奈
新的希望
几次劳动
高中不如初一
下农村同学带来的震撼
与当兵擦肩而过
巴黎公社与国际歌
干部子弟
被扭曲的灵魂
不务正业
第五篇 年轻人的追求与成长
收音机
票及“三大件”
战斗的1973年
良师益友
天南海北
承受羞辱
北京来的代培生
反“开后门”
混乱的1974年
听老师们说笑话
书信摘录
大学梦
批判的1975年
青工
音乐与诗
寻找新生活
惊心动魄的1976年
后记
节选
昙华林小学 在武昌城中,有一条名气颇大的小街——昙华林。50多年前我走进了这条小街,进入的昙华林小学。到了六年级,中国历史上特殊年代的大幕徐徐拉开,当年遇到的很多事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现在回想起来就像前不久刚发生过一样,一幕一幕是那样的清晰。 昙华林小学的前身是清朝武昌卫衙门遗址,相当于城防司令部。进人民国后的1913年,在该遗址上办起了湖北女子职业中学。1945年改为昙华林小学。 1961年我上学的时候还不到7岁。学校已经开学了,幼儿园里那些比我大的小朋友都上学去了,我还留在幼儿园大班。有一天,幼儿园的园长把我带到昙华林小学二楼老师的办公室,办公室有好几个老师,园长找到两个老师后,大概是跟她们说我上学的事。说完以后两个老师就坐下来,把我叫到面前问我一些问题。估计是老师对我还算满意,看着几个老师商量以后,就由其中的一个老师把我领到楼下的一个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上课,在带我来的老师把我交给上课老师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有我幼儿园一个的小朋友坐在里面,居然情不自禁地大声叫他的名字,但是马上被老师制止了。我没有书包也没有书,就暂时安排在*后一排的座位上。 园长看我坐下来就离开了。六年以后当我再看到她时,她已经是才从井里打捞上来的一具水淋的尸体了。 我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我也开始当小学生了。后来我经常想,一般情况下早一年晚一年上学无所谓,关键是如果没有幼儿园阿姨的努力,我肯定就是晚一年上小学,那样我就不可能参加“大串连”,不可能参加“文化大革命”的很多事,那就是走的另外的路,认识另外的同路人,所有的事就完全不一样了。人的一辈子很多事都是在阴差阳错中过来的,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到了高年级,我才知道昙华林小学是武昌区的重点学校,我们班是重点班。这不是王婆卖瓜的说法,五、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经常有公开课,就是其他学校的老师到我们班来一起听老师讲课,看同学们回答问题。外面来的老师把教室挤得满满的,他们经常是露出满意甚至惊讶的表情。公开课上多了,我们也习惯了,看见有其他老师来,无非就是坐得更端正一点,上课不讲话,积极举手发言,内心还多一点自豪感,我们也知道,有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我们。 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都住在武昌昙华林附近,班上老师的子女比较多,附近几所中学和本校校长、教师的十几个子女都在我们班,还有工人、农民、干部和医生、教授、工商业者、地主、资本家、自由职业、店员、城市贫民等家庭的孩子,还有的在填写成分时填的什么独立劳动者、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等等,五花八门。当然,还有什么“右派”甚至“坏分子”之类。那时我们根本就不在意这些,但想不到这各种各样的成分,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成为无形的印牌挂在他们身上。 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但当时没有人很在乎谁的家庭怎么样。*多也就在心里知道谁的爸爸是实验中学、十四中学、二十二中学的校长、教导主任。大家更在乎的是班上那些左臂上带着三个杠或二个杠的同学,她们分别是少先队的大队长、中队长、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等。 说昙华林小学,不能不说到十四中,因为十四中也在昙华林这条小路上,离我们学校很近,学校里很多同学的哥哥、姐姐都在十四中上学,从地缘、人缘上十四中就像我们小学的兄长一样。十四中学历史上也曾辉煌过,为湖广总督林则徐所建,1905年左右被张之洞改为学堂。 当我还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就常听同学们说,哪个同学的哥哥或者姐姐考到实验中学或者十四中了,谁的哥哥或姐姐怎么“杠”。我没有哥哥没有姐姐,只有妹妹和弟弟。我内心其实是很羡慕那些有哥哥姐姐的同学,好像他们有人带着,有人帮助,有人保护。我没有也只能是在看见同学和哥哥姐姐在一起时偶尔投去羡慕的一瞥。当然,也有好处,我可以更自由的玩,反正我在班上成绩不差。玩,对我来说是简直就是奋不顾身的事。 同学们关系很融洽,几个关系好并且是同路的同学上学放学经常邀着一起到什么地方或者到哪个同学家里去做作业,作业很快就能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大家一起玩了。昙华林一带的好房子真不少,但是都比较陈旧。有些同学家就住在两层楼的小洋房里,有的住的则是深宅大院。当然,一般都是好几家一起住。不过,那时候我们不可能对这些房子有什么兴趣,只是后来才知道原来昙华林曾经有那么多名人住宅,有那么多近代史上的故事。甚至有人评价昙华林“形象地展示着中国近代革命史、教育卫生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建筑史、宗教文化史和武昌城邑文明史,内涵深厚且密集,资源丰富又集中,不仅为武汉其他城区所没有,在全国也属罕见”。是不是这样不知道,但是起码这样的评价不会离谱。我后来看过福州的三坊七巷,感觉与昙华林相比是各有千秋。 P3-5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
¥11.9¥39.8 -
史学与红学
¥7.3¥27.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史学与红学
¥9.4¥26.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5¥38.0 -
史记八讲
¥32.4¥45.0 -
五口通商变局
¥10.5¥30.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5¥36.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毕竟战功谁第一
¥14.7¥46.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19.7¥58.0 -
万国来朝-明朝那些事儿-第贰部
¥24.5¥35.0 -
帝国的智囊团.大唐名相
¥15.4¥48.0 -
日本历史
¥14.4¥48.0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5
¥16.0¥49.9 -
三国史话
¥12.6¥42.0 -
中国通史
¥18.5¥45.0 -
中国历史速记图表
¥9.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