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墓与近代上海的城市变迁(1909—1937)

公墓与近代上海的城市变迁(1909—1937)

1星价 ¥54.6 (7.0折)
2星价¥54.6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03399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1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52033991 ; 978-7-5520-3399-1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处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期,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均发生了剧烈变动。随着西俗东渐和城市化的发展,与民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丧葬制度和习俗亦出现了靠前的变化。作为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墓地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西式公墓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上海是中国西式公墓的发源地,公墓在近代上海城市变迁的历程中有着多重的标本意义。本书以1909—1937年的上海华人公墓为考察对象,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揭示近代上海公墓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围绕公墓建设与管理出现的国家和社会的互动关系;分析特定时代背景下公墓象征性空问的构建;探寻公墓建设对于近代上海丧葬文化变迁及上海城市现代化的影响。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资料
四、研究方法与视角
五、研究内容
章 移风易俗:近代上海华人公墓的缘起
节 都市化与冢舍问题的凸显
一、冢舍与公共卫生
二、冢舍与城市空间的拓展
第二节 西俗东渐:上海租界公墓的引入
一、租界公墓的兴起与扩张
二、租界公墓的现代性特征
第三节 沪上华人对传统墓制的反思
一、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迷信风水
三、文明与卫生的危害
小结
第二章 共建互动:近代上海公墓建设中的国家与社会
节 公共性的承担:上海民间社会与公墓建设
一、公墓制度的民间建构
二、公墓与城市文明的建构
第二节 职能的强化:上海市与公墓建设的开展
一、市立公墓的建设与管理
二、对民间公墓的控制与监管
第三节 合作与互补:上海公墓建设中与民间的互动
一、宣传上的互动
二、市立公墓工程的社会招标
三、公墓建设中的与同乡团体
小结
第三章 政治与记忆:公墓象征性空间的构建
节 民族主义象征空间的构建
一、公墓的筹建:民族主义的彰显
二、建筑精神与民族主义内涵
三、仪式主题与民族主义空间的构建
第二节 社会记忆空间的构建
一、空间生成与社会记忆
二、仪式与社会记忆
第三节 权力空间的构建
一、社会权力的统合
二、仪式与国家、政党的集体认同
小结
第四章 个案研究:万国公墓与近代上海都市文明
节 万国公墓与近代上海墓制的变革
一、新式文明殡葬理念的形成
二、新式殡葬空间的制度建构
三、新式丧葬礼俗的
第二节 市立万国公墓与文明的增进
一、市立万国公墓的扩建
二、市立万国公墓的修缮
三、市立万国公墓的基金管理
第三节 鲁迅葬仪与民族主义诉求
一、鲁迅葬仪与民众动员
二、鲁迅葬仪与“民族魂”的建构
小结
第五章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公墓与近代上海丧葬习俗的演变
节 公墓规划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传统文化在公墓规划中的应用
二、公墓规划中的现代因子
第二节 公墓与丧葬礼俗的变革
一、文明简约的新式葬礼
二、传统丧葬礼俗的沿袭
三、公葬与公葬墓园
四、新的殡葬文化组成的衍生:殡仪馆
小结
结语
一、公墓与近代上海公共性的建构
二、公墓与近代上海城市的现代化
三、公墓与近代上海丧葬文化的变迁
附录1 近代上海公墓建立情况
附录2 近代上海公墓章程法规选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彬彬,女,1978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现为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上海史。在《史学月刊》《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安徽史学》《民国档案》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