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4版)(中职护理)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4版)(中职护理)

1星价 ¥29.9 (7.5折)
2星价¥29.9 定价¥3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049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6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030704924 ; 978-7-03-070492-4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创新教材之一。教材共分为10章,主要包括绪论、心理过程、人格、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医患关系、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调适等内容。书末附有实训指导、常用量表及问卷等内容。本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案例典型、逻辑严密、构思新颖、图文并茂,是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教科书。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1节 心理学概述 1
第2节 心理学的发展及主要流派 4
第3节 医护心理学概述 7
第4节 医学模式的转化 9
第2章 心理过程 12
第1节 认知过程 12
第2节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3节 意志过程 25
第3章 人格 29
第1节 概述 29
第2节 人格心理特征 31
第3节 人格倾向性 37
第4节 自我意识 41
第4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 45
第1节 概述 45
第2节 个体心理卫生 49
第5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59
第1节 心理应激 59
第2节 心理危机干预 67
第3节 心身疾病 69
第6章 心理评估 75
第1节 概述 75
第2节 心理测验 77
第7章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85
第1节 心理咨询 85
第2节 心理治疗 89
第8章 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98
第1节 病人角色与心理需要 98
第2节 心理护理概述 101
第3节 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 102
第4节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106
第9章 医患关系 116
第1节 概述 116
第2节 医患交往的形式和水平 118
第3节 医患沟通的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 119
第10章 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调适 125
第1节 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 125
第2节 医护人员的心理调适 129
实训指导 136
实训指导1 气质类型调查实验 136
实训指导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实验 137
实训指导3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实验 139
实训指导4 A 型行为量表调查实验 140
实训指导5 放松疗法训练 142
实训指导6 正念之身体扫描训练 144
实训指导7 病人的心理护理 146
参考文献 148
附录 常用量表及问卷 149
参考答案 157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章绪论   当今社会,人们在分享生产力高度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种心理压力。作为医疗护理人员,树立全面健康观、适应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和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责无旁贷。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反应和情绪变化;了解并满足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促进服务对象的全面康复已显得刻不容缓。同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是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因此,医护人员学习、掌握、运用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成为当务之急。   第1节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有着丰富多彩及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几千年来,中外历代的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在探索心理现象,他们的探讨方法大多源于哲学式的主观臆想,缺乏客观的方法去发现事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心理学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并未成为真正的科学,直至19 世纪后半叶,受生物科学和实验技术发展的影响,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个心理学实验室。至此,心理学才从哲学的范畴里脱离出来,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心理现象   案例1-1   李时珍从小勤奋好学,6 岁的李时珍经常跟在父亲身边,兴致勃勃地为药草浇水、培土。很快他就认识了许多药草:开黄花的是蒲公英、开白花的是土茯苓 他出奇地喜爱药草,向父亲提出各种关于药草治病的问题,小小的李时珍有着非凡的记忆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李时珍悄悄地立下志愿,要做一名技艺高超、妙手回春的好医生。14 岁那年,聪慧过人的李时珍虽然中了秀才,但*后也没能像父亲一心向往的那样在仕途上一路顺畅地走下去,而是重新拾起儿时的梦想。李时珍*终怀着一份救死扶伤的梦想和执着,成为把中华医药学传承下来的一代宗师。   问题:1. 李时珍的感人故事中的心理现象有哪些?   2. 这些心理现象之间有哪些相互联系?   (一)心理现象的结构   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活动都伴随有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就是人们时时刻刻体验着的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1.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类接受、加工、存储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   (2)情绪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要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和倾向,产生满意、喜爱、恐惧、愤怒等主观体验,这些复杂多样的态度或体验就是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为了改造客观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人们就要制定计划,选择一定的方法,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终达到目的,这一心理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2. 人格 人们在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不同,心理过程的产生常表现出个人的不同特点,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格。人格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1)人格倾向性:人格倾向性是指与后天社会环境条件和实践活动有关,并随环境而变化的心理倾向性反应,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人格倾向性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向。   (2)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心理特征是指与先天遗传素质有关且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格中的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通过对人格中的各个成分的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人格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图 1-1)。   图 1-1 心理现象的结构图   考点心理现象的结构   (二)相互联系   人的心理过程之间以及心理过程和人格之间是相互密切联系的。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在认知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认知过程又受到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影响,情绪情感影响着意志,意志又丰富着情绪情感。心理过程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没有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情绪和情感,没有对客观事物引发的意志过程,人格是无法形成的。同时,人格又制约和调节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以表现。   三、心理实质   关于人的心理的实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持有不同的解释和各自的观点。后来,大量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科学、合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1.动物的心理发展是以脑的进化为物质基础 动物在演化过程中,到了一定阶段就产生了神经系统这一物质基础,有了神经系统就开始出现简单的心理现象,而且随着动物的进化,脑的结构越是复杂,心理活动越得到发展和丰富。   动物心理的演变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①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阶段,如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由于这个阶段动物的神经系统仅有网状结构或神经节、神经索,结构简单,所以它们的心理仅仅处于感觉阶段。②知觉阶段:从无脊椎动物发展到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为了适应更加复杂的生活环境,神经系统形成了脊髓和脑,于是心理也发展到更高一级的阶段,也就是知觉阶段,如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③思维萌芽阶段:从脊椎动物进化到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发展趋于完善,大脑皮层出现了沟回。脑的不同部位执行不同的功能。如猫、狗不仅知觉水平较高,而且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当哺乳动物演化到灵长类动物时,它们的心理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2. 个体心理的发展以脑的发育为物质基础 神经心理发育包括感知、思维、语言、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以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为物质基础。人在出生时,虽然已经具备了人所特有的解剖生理机制,为以后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还没有发育成熟。随着脑的发育和成熟,心理活动才复杂、丰富起来。新生儿脑重只占成人脑重的 25%,树突和轴突少而短,心理活动水平低于成人,表现为不安和啼哭。之后,随着脑重量的增加、神经细胞体积的增大、树突的增多、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心理活动得以迅猛发展。3~ 4个月婴儿开始出现社会反应性大笑,12~ 13个月的幼儿喜欢玩变戏法和捉迷藏游戏, 5~ 6岁的儿童能较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8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已经接近成人,心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形象思维进一步发展,开始形成逻辑思维,想象力更加丰富,开始体验成人的情绪,初步产生了友谊感、道德感、理智感等社会情感。   因此,人类高度发展的心理活动是以高度发达的大脑为物质基础的。   大脑受损后的盖吉   1848年 9月 13日,铁路工人菲利斯 盖吉向预先钻好的孔洞中塞满炸药,铺设引信,盖上沙土,并用铁棍捣实。就在这时,炸药意外爆炸,铁棍穿过他的颧骨,贯穿整个脑袋,飞出 10m远。几天之后,他的脑袋中长出一个真菌瘤。又过了几周,他的头部流出超过 200ml脓液。由于额叶皮质严重受损,盖吉完全忘记了社会禁忌,经常行为不端,他的朋友和家人也发现他脾性大变。他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的改变与其大脑的损伤有关。今天,盖吉的头骨和那根铁棍都陈列于波士顿沃伦解剖学博物馆(图 1-2)。   图 1-2 盖吉的头骨和铁棍   (二)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活动是脑的功能,离开了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能产生人的心理活动。但是,如果没有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心理活动便无从产生。   1.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客观现实是指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心理活动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它的源泉。人的大脑好像是个“加工厂”,客观现实是“原材料”,心理活动是加工后的“产品”。   2. 社会实践促进心理活动的发展与完善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如果一个人出生后不与人类社会接触,脱离社会生活,即使有正常人的脑组织也不可能产生正常人的心理。例如,印度狼孩等野生儿,虽然后来回到人类社会,但大脑的发育已经受到严重的限制。   狼孩   1920年,在印度一个小城,人们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的约七八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 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她们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一样引颈长嚎,怕火和光,也怕水等。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 6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 2年后才学会直立, 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7年后只学会 45个词,她死时 16岁左右,但其智力水平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3.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虽然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一定的主体进行的。一个人在实践中形成的知识经验、世界观、信念、能力、性格等因素会影响其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物象一样消极被动,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人脑不仅反映客观现实的外部特征,而且能够揭示其本质和规律。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主动地把客观事物反映到主观上来,并通过主观改造客观,使之符合人的需要和意愿。   考点心理实质   第2节 心理学的发展及主要流派   人类对心理问题的探讨,在我国古代和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家的著作中,都有过不少论述。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只有 100多年的历史,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一、心理学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虽然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由西方传入我国,但我国古代思想家早有关于心理学思想的论述。   战国时代的荀况在《荀子 天论》提出“形具而神生”,他认为精神现象是依赖于形体而存在的;荀况还称“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对人的情绪进行了分类。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和“泥丸之宫,神灵所集”的论述,并且认为“耳目口鼻动于内,声色臭味引于外”。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命题对于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和心理学思想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二)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   西方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德谟克里特是唯物论哲学家,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柏拉图是唯心论哲学家,他认为,灵魂先于身体并独立于身体,是永生不灭的,当神创造世界的时候,神把理性放在身体里,以指导身体。   亚里士多德博学多才,他的心理学思想动摇于唯心论与唯物论之间。他的《论灵魂》被认为是历史上**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亚里士多德把心理功能分为认识功能和动求功能。认识功能包括感觉、意象、记忆、概念等过程。动求功能包括感情、欲望、意志、动作等过程。   (三)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人类古代哲学先辈们的研究,虽然已经开始论及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较低的科学技术水平,心理学并未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直至 19世纪后半叶,受生物科学和实验技术发展的影响,人类加深了对自身的认识。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借助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终从哲学的束缚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主要学派及理论观点   (一)构造心理学派及理论观点   冯特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既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也标志着心理学上**个思想学派——构造心理学派的开始。   冯特认为经验可以分析为各种元素,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验内省法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