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97574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98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19757458 ; 978-7-5197-5745-8
本书特色
作者近年来对刑事辩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学术思考,发表了几篇相关的学术文章。其中,《有效辩护的中国化问题》提出了将有效辩护理论引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思路;《论协同性辩护理论》是一篇重新思考辩护律师与委托人关系的文章,是对原有的“独立辩护人理论”的理论回应和进一步发展;《刑事辩护制度四十年来的回顾与展望》是一篇制度回顾性的文章,梳理了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脉络;《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模式转型》是一篇反思我国辩护律师职业伦理问题的文章,提出了从“双中心模式”走向“单一中心模式”的理论思路。为使读者了解新的理论变化,获得新的学术灵感,作者将这四篇文章全都编入本书之中,以确保这部著作及时吸收刑事辩护领域的新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陈瑞华教授近年来专注于刑事辩护的专题研究,相关成果在律师领域取得了极大反响。本书是对刑事辩护理论问题的深度探讨,结合2018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对缺席审判制度、值班律师制度等法律新修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很多有值的刑事诉讼和辩护理论。并增添了部分章节以展示作者的近期新的相关研究,篇章结构安排合理妥当,内容清晰明确。本书虽然研究理念问题,但行文通俗易懂,结合刑事辩护实践中的大量疑难问题展开,读来备受启发,不仅适合刑事辩护领域的律师、法官等阅读,也适合法学院师生阅读。
目录
目录
**部分 基本理论
**章 刑事辩护的理论挑战
一、刑事辩护的旧理论与新问题 / 005
二、刑事辩护的双重意义 / 007
三、程序性辩护和量刑辩护的兴起 / 012
四、辩护权的诉权性质 / 016
五、辩护权的权利主体 / 019
六、辩护制度发展的理念支撑 / 023
第二章 刑事辩护制度四十年来的回顾与展望
一、刑事辩护制度发展的简要回顾 / 029
二、律师定位:从“国家法律工作者”走向“法律代理人” / 033
三、律师参与空间:从“法庭辩护”走向“全流程辩护” / 040
四、辩护主体:从“有权辩护”走向“有权获得律师帮助” / 046
五、辩护效果:从“获得律师帮助”走向“获得有效辩护” / 050
六、辩护权保障:“司法救济”与“法律风险防控”的强化 / 056
七、结论 / 061
第三章 独立辩护人理论
一、独立辩护人理论的提出 / 067
二、德国的“独立司法机关”理论 / 071
三、中国的独立辩护人理论 / 075
四、对独立辩护人理论的反思 / 080
五、律师独立辩护的限度 / 089
六、以委托人授权和信任为基础的独立辩护 / 094
第四章 有效辩护理论
一、有效辩护问题的提出 / 099
二、美国的无效辩护制度 / 101
三、美国无效辩护制度的理论贡献 / 107
四、中国的有效辩护制度 / 113
五、我国引入无效辩护制度的可能性 / 120
六、有效辩护视野下的辩护制度 / 123
第五章 有效辩护的中国化问题
一、案例的引入 / 127
二、什么是有效辩护 / 131
三、无效辩护的要素和后果 / 136
四、有效辩护的实现 / 143
第六章 辩护律师的忠诚义务
一、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难题 / 151
二、忠诚义务的多重含义 / 153
三、忠诚义务的基本依据 / 158
四、忠诚义务的边界 / 167
五、忠诚义务的实现 / 176
第七章 协同性辩护理论
一、引言 / 185
二、协同性辩护理论的提出 / 189
三、协同性辩护理论的正当性 / 195
四、对若干质疑的澄清 / 202
五、协同性辩护理论的实现 / 209
六、结论 / 214
第八章 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模式转型
一、问题的提出 / 217
二、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双中心模式” / 222
三、“单一中心模式”的提出 / 232
四、辩护律师职业伦理模式的转型 / 241
第二部分 辩护形态论
第九章 刑事辩护的基本形态
一、问题的提出 / 249
二、刑事辩护的“五形态分类法” / 252
三、审判前的辩护形态 / 260
四、“五形态分类法”的局限性 / 265
五、辩护形态分类理论的完善 / 273
第十章 刑事诉讼中的量刑辩护
一、量刑辩护的出现 / 281
二、量刑辩护的性质 / 285
三、量刑辩护的独特方式 / 291
四、既存情节与后发情节 / 296
五、认真地对待量刑辩护 / 299
第十一章 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辩护(上)
一、程序性辩护的出现 / 305
二、程序性辩护的性质 / 307
三、作为诉权行使方式的程序性辩护 / 312
四、程序性辩护的目的 / 325
五、程序性辩护的两种模式 / 328
第十二章 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辩护(下)
一、律师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难题 / 335
二、案例的引入 / 337
三、程序性辩护的独特方式 / 344
四、程序性辩护的制度困境 / 351
五、律师界对程序性辩护的探索 / 359
六、制度夹缝中的程序性辩护 / 367
第三部分 辩护保障论
第十三章 审判前程序中辩护权的救济问题
一、辩护权救济问题的提出 / 373
二、2013年以后的“会见难”问题 / 375
三、通过行政诉讼的司法救济 / 378
四、向谁辩护?谁来倾听? / 382
第十四章 被告人的自主性辩护权
一、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问题的提出 / 389
二、“会见权”的重新定位 / 391
三、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的提出 / 395
四、确立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的正当性 / 398
五、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的实现 / 403
六、作为辩护权行使者的被告人 / 407
第十五章 被告人的阅卷权
一、从律师阅卷权到被告人阅卷权 / 411
二、被告人行使阅卷权的正当性 / 414
三、被告人行使阅卷权的消极后果 / 421
四、被告人的双重诉讼角色与阅卷权 / 425
五、解决被告人阅卷权问题的基本思路 / 429
第十六章 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三种模式
一、律师调查取证的难题 / 435
二、自行调查模式 / 438
三、申请调查模式 / 446
四、委托调查模式 / 453
五、律师调查取证的发展方向 / 463
第十七章 辩护律师说服法官的方式
一、说服法官的难题 / 467
二、诉权控制模式 / 469
三、裁判权控制模式 / 473
四、诉权影响裁判权的模式 / 478
五、辩护权实现的*低程序保障 / 488
六、律师说服法官的方式 / 496
作者简介
陈瑞华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检察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曾获中国法学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研究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企业合规等领域。著有《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刑事审判原理论》《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程序正义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企业合规基本理论》等著作。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1.8¥38.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1.4¥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4开特种纸 红皮烫金版
¥5.8¥18.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6.1¥5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4.7¥3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4.0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31.4¥4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2¥4.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7.0¥36.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9.8¥2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1.8¥37.0 -
犯罪学
¥23.3¥3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实用版
¥12.3¥30.0 -
圆圈正义
¥25.3¥46.0 -
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
¥22.6¥58.0 -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释义
¥16.0¥50.0 -
民法概要
¥14.9¥48.0 -
民法典
¥20.2¥42.0 -
法医追凶:侦破罪案的214个冷知识
¥37.4¥68.0 -
法治的细节
¥21.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