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734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13273428 ; 978-7-5132-7342-8
内容简介
唐容川,名宗海,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卒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四川彭县三邑人,清末有名医家;著有《血证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本草问答》《医易通说》等10部著作。唐容川基于《内经》《难经》、张仲景学说,在血证诊疗思想的集成、总结与提炼方面贡献卓著。其全面阐发血证,陈述了阴阳水火气血论、脏腑病机论等学术创见,将血证划分为血上干证、血外渗证、血下泄证、血中瘀证及失血兼见诸证,并创造性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通治血证之大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影响十分深远。此外,其对本草药性理论的阐释和发挥也颇有特色,值得深入研究。唐容川积极倡导和实践中医气化理论,对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内容包括唐容川的生平概况、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目录
生平概述
一、时代背景
(一)“中体西用”说的形成
(二)“中西汇通”思想的出现
(三)“重中参西”主张的确立
二、生平纪略
著作简介
一、《血证论》
二、《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三、《六经方证中西通解》
四、《本草问答》
五、《医学见能》
六、《医易通说》
七、《痢症三字诀》
八、《伤寒论浅注补正》
九、《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十、《医柄》
学术思想
一、学术渊源
(一)学本《内经》
(二)宗法张仲景
(三)汲取各家之说
二、学术特色
(一)医易互证,明理析义
(二)详论阴阳气化
(三)衍义经论发挥藏象
(四)精研血证病机
(五)以十二经为百病纲领
(六)阐微本草药性
临证经验
一、出血证治四纲
(一)血上干证治
(二)血下泄证治
(三)血中瘀证治
(四)血外渗证治
(五)兼见诸证证治
二、临床验案
后世影响
一、历代评价
(一)关于唐容川的学术立场
(二)关于血证诊疗理论
二、学派传承
三、后世发挥
四、国外流传
参考文献
著作类
论文类
一、时代背景
(一)“中体西用”说的形成
(二)“中西汇通”思想的出现
(三)“重中参西”主张的确立
二、生平纪略
著作简介
一、《血证论》
二、《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三、《六经方证中西通解》
四、《本草问答》
五、《医学见能》
六、《医易通说》
七、《痢症三字诀》
八、《伤寒论浅注补正》
九、《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十、《医柄》
学术思想
一、学术渊源
(一)学本《内经》
(二)宗法张仲景
(三)汲取各家之说
二、学术特色
(一)医易互证,明理析义
(二)详论阴阳气化
(三)衍义经论发挥藏象
(四)精研血证病机
(五)以十二经为百病纲领
(六)阐微本草药性
临证经验
一、出血证治四纲
(一)血上干证治
(二)血下泄证治
(三)血中瘀证治
(四)血外渗证治
(五)兼见诸证证治
二、临床验案
后世影响
一、历代评价
(一)关于唐容川的学术立场
(二)关于血证诊疗理论
二、学派传承
三、后世发挥
四、国外流传
参考文献
著作类
论文类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潘桂娟,女,1953年4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2013年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任项目首席科学家。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2¥28.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11.9¥39.8 -
小儿推拿秘旨
¥4.0¥9.0 -
直到最后一课 生与死的学习
¥26.5¥59.0 -
中医诊断全书
¥19.2¥59.0 -
勾勒姆医生
¥20.7¥59.0 -
本草纲目
¥27.4¥76.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2.4¥5.0 -
博济医院百年1835-1935
¥26.6¥70.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5.2¥38.0 -
脉因证治
¥4.8¥13.0 -
民间针灸三百方
¥2.3¥7.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1.7¥4.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3.6¥32.0 -
黄帝内经素问
¥22.5¥30.0 -
人体解剖学常用词图解(精装)
¥45.8¥158.0 -
黄帝内经
¥43.5¥68.0 -
神农本草经 本草三家合注
¥19.1¥58.0 -
针灸大成
¥29.2¥65.0 -
常见急救常识图解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