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3154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69315486 ; 978-7-5693-1548-6

内容简介

本书旁征博引大量史书及文化典籍中与车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阐释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车所展现或潜藏的有关军事、礼制、交往、外交、商业、旅游等方面的文化内涵,重点挖掘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生生不息、富有内在价值的“车士”精神。本书在叙述事实的同时坚持价值评判,是一部史论相兼而又更倾向于文化性的学术论著。本书史料丰富、史论严谨,可供专业文化、历史学者参考;本书知识广博、见解独到、文辞考究、娓娓道来,普通读者亦可作为文化消遣类读物来阅览品读。

目录

引言 中国的车与中国的文化 **篇 中国古代车文化的物质结构 **章 车身 **节 车轮 第二节 车辕、车厢及其他构件 第三节 古车制造技术 第二章 车马 **节 名数器物 第二节 千里马符号的象征意义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马政 第三章 车道 **节 古代路政 第二节 秦汉古道 第三节 驿路兴衰 第二篇 中国古代车文化的制度 第四章 体制化的车礼 **节 物饰与贵贱 第二节 纹彩与尊卑 第三节 空间与爵位 第四节 数量与级别 第五节 过犹不及与不及犹过 第六节 名位对应 第七节 礼不下庶人 第五章 “三礼”记载的车文化制度 **节 从《周礼》看车文化的“多头共管”现象 第二节 《周礼》中与车文化有关的其他具体职务规定 第三节 《仪礼》与《礼记》中关于车文化制度的记载 第六章 风俗习惯之车礼 **节 不成文的赐车之礼 第二节 不好理解的乘车风俗 第三节 男女乘车与授绥执绥习惯 第四节 不容忽视的式礼 第七章 车礼的符号学分析 **节 从帝车的五辂说起 第二节 从符号学的观点看车礼支撑物与等级制度的关系 第三节 车礼支撑物与官本位文化 第三篇 中国古代车文化的功能 第八章 壮哉万里帝王游 **节 周穆王壮游天下的记载 第二节 周穆王西行纪程 第三节 《穆天子传》的记者 第九章 车以载道的交往行为——孔子周游列国 **节 热身运动与离鲁适卫 第二节 去卫返卫掉辕频 第三节 圣人也有彷徨时 第四节 徘徊于陈蔡之间 第五节 精神危机师生对 第六节 接舆狂歌催回辙 第十章 流亡者之歌——马车上的“运动政治” **节 重耳的政治流亡缘起 第二节 三起疑案 第三节 车与政治流亡 第十一章 朝聘会盟——车文化的“靠前政治” **节 朝聘 第二节 “乘车之会”与“兵车之会” 第三节 盟誓与盟约 第十二章 他异性意识——“车马政治论” **节 儒家的“车马政治论” 第二节 法家的“车马政治论” 第三节 道家的“车马政治论” 第四节 杂家和先秦时期其他流派的“车马政治论” 第五节 “车马政治论”总结 第十三章 车战 **节 车战简介 第二节 战车编制与车战阵法 第三节 车士概况 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车战的特色 **节 车战的规则性 第二节 兵不废礼 第三节 车战的节制性和游戏性 第十五章 车士的故事 **节 穿杨入木箭法高 第二节 技进于道话神御 第三节 忠诚也有是非时 第四节 意气用事起祸殃 第五节 勇气长存天地间 第四篇 中国古代车文化的演变 第十六章 战国、秦汉以来的车文化演变 **节 车战的衰亡 第二节 车战消亡造成贵族的消亡 第三节 秦始皇神州游 第十七章 汉以后开倒车 **节 物质结构的退化 第二节 做牛做马人力车 第三节 肩膀上的车——轿子 第十八章 中国车文化停滞、退化的原因 **节 先秦商业与车文化的回顾 第二节 历史的拐点——重农抑商与中国车文化的停滞 第三节 节约型经济与中国车文化的退化 第四节 农业社会车子的边缘化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第十九章 缺乏科学是中国车文化不能发展的真正内部原因 **节 西方车文化发展简史 第二节 蒸汽机的发明 第三节 中西“气”概念的不同 第二十章 宫廷车文化的兴起 **节 卤簿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卤簿与“独尊儒术”和“夸富宴”的关系 第三节 卤簿在汉代的发展 第二十一章 卤簿的盛衰 **节 西晋“中朝大驾卤簿” 第二节 南北朝至隋唐的卤簿变化 第三节 卤簿在宋代的复兴及漫漫末路 第二十二章 另类车——指南车与记里鼓车 **节 指南车的传说 第二节 指南车和记里鼓车的历史与做法 第三节 齿轮与指南车的首创权 第二十三章 花车 **节 花车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花车与花文化 第五篇 中国古代车文化的精神影响 第二十四章 车变对后车战时代精神文化的影响 **节 车变对战争伦理的影响 第二节 秦汉小人队伍的价值观 第三节 从楚汉相争看贵贱正邪之气的消长 第四节 车战与贵族精神的消亡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第二十五章 中国古代的车士精神 **节 车士精神与骑士精神 第二节 诚信原则 第三节 法治精神 第四节 拒腐倡廉的自律精神 第五节 勇敢牺牲精神 第六节 谦虚退让与举贤援能精神 第七节 泛车士精神 第二十六章 车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节 车文化与《诗经》 第二节 车文化与《楚辞》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