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地理国情监测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 2020

武汉市地理国情监测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 2020

1星价 ¥103.6 (7.0折)
2星价¥103.6 定价¥1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72264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3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307226456 ; 978-7-307-22645-6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七个章节。**章介绍了武汉市地理国情基础性和专题性监测研究内容与方法,包括技术框架、监测内容、指标体系、数据基础、研究等。第二章监测了自然生态格局,从自然资源家底、生态保护修复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研究了武汉市自然生态环境特点与变化。第三章监测了城市空间格局,从城乡建设和空间增长等方面开展了空间格局现状与变化监测。第四章监测了经济社会发展,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两方面开展了现状与变化分析,并利用大数据开展了实际服务人口、居住与就业人口的识别分析,动态反映了2020年人口的恢复情况。第五章从静态和动态交通两个方面开展了综合交通监测,在交通设施建设现状与变化监测基础上,利用多源大数据,从圈层出行、职住通勤、潮汐式交通、跨江交通、轨道交通、早晚高峰拥堵点和慢行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城市交通动态出行特征,并动态反映了城市内部人口流动与活力恢复。第六章对基本公共服务进行了现状分析、变化监测和综合评价,利用大数据识别了优质公共设施服务区,开展了社区宜居性、15分钟生活圈等评价,分析了典型区域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和典型休闲娱乐空间活力范围。第七章研究了区域城际联系,基于武汉与全国城市之间的人流和资金流等,分析了武汉市在全国、全省、城市圈及大都市区内的中心城市定位、交通可达性、人口联系与腹地、经济投资联系等,反映了区域协作发展水平,并动态反映了疫后对外人口联系恢复情况。附录部分记录了武汉市地理国情监测期间取得的编研、科研和宣传表彰成果,以大事记形式全面反映了工作推进过程,。

目录

**章 武汉市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方法 1.1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 1.1.1 技术路线 1.1.2 数学基础 1.1.3 数据时点 1.1.4 指标体系 1.1.5 数据基础 1.1.6 监测方法 1.2 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 1.2.1 总体框架 1.2.2 监测内容 1.2.3 指标体系 1.2.4 数据基础 1.3 主要技术方法 1.3.1 数据采集 1.3.2 数据处理 1.3.3 数据分析 1.4 主要结论 1.4.1 自然生态格局 1.4.2 城市空间格局 1.4.3 经济社会发展 1.4.4 综合交通建设 1.4.5 基本公共服务保障 1.4.6 区域城际联系 第二章 自然生态格局 2.1 自然资源家底 2.1.1 植被覆盖 2.1.2 水域 2.1.3 山体 2.2 生态保护修复 2.2.1 水体保护 2.2.2 山体保护 2.2.3 生态绿楔保护 2.2.4 碳源碳汇 2.3 资源环境承载力 2.3.1 资源环境承载力集成评价 2.3.2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2.4 小结 第三章 城市空间格局 3.1 城乡建设 3.1.1 房屋建筑(区) 3.1.2 建筑工地 3.2 空间增长 3.2.1 空间扩张与更新 3.2.2 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 3.2.3 开发强度与利用 3.3 小结 第四章 经济社会发展 4.1 经济发展 4.1.1 经济规模 4.1.2 产业变迁 4.1.3 经济活力 4.2 人口分布 4.2.1 全市人口分布 4.2.2 旧城人口分布 4.3 大数据人口识别 4.3.1 实际服务人口 4.3.2 居住与就业人口 4.3.3 典型区域人口特征 4.3.4 疫后人口恢复 4.4 小结 第五章 综合交通建设 5.1 对外交通 5.1.1 交通设施 5.1.2 交通运行 5.2 城市交通设施 5.2.1 城市道路 5.2.2 公共交通 5.2.3 机动车 5.3 城市交通出行 5.3.1 圈层出行 5.3.2 职住通勤 5.3.3 潮汐式交通 5.3.4 跨江出行 5.3.5 轨道交通出行特征 5.3.6 早晚高峰交通拥堵点动态监测 5.3.7 慢行系统 5.3.8 疫后城市内部人口流动与活力恢复 5.4 小结 第六章 基本公共服务保障 6.1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6.1.1 教育设施 6.1.2 医疗设施 6.1.3 社会福利 6.1.4 文化体育设施 6.2 社区宜居性 6.2.1 指标体系 6.2.2 综合评价 6.3 城市品质空间 6.3.1 主城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 6.3.2 主城区“10分钟”社区公共活动圈 6.3.3 主城区“12分钟”社区文体圈 6.3.4 中心城区“10分钟”、新城区“12分钟”社区医疗急救圈 6.4 典型区域公共服务 6.4.1 东湖高新区公共服务配置水平综合分析 6.4.2 典型组团公共服务配置水平综合分析 6.5 典型休闲娱乐空间 6.5.1 活力范围识别 6.5.2 客流特征分析 6.5.3 空间活力评价 6.6 小结 第七章 区域城际联系 7.1 区域地位 7.1.1 武汉在全国重点城市中的地位 7.1.2 武汉在湖北省内地位 7.1.3 武汉在城市圈及大都市区地位 7.2 交通联系 7.2.1 全国范围内交通可达性 7.2.2 湖北省范围内交通可达性 7.2.3 武汉城市圈(含洪湖)范围内交通可达性 7.3 人口联系 7.3.1 全国城市人口流动格局 7.3.2 武汉市人口流动特征 7.3.3 武汉市人口腹地 7.3.4 疫后对外人口联系恢复 7.4 经济联系 7.4.1 投资吸引 7.4.2 投资辐射 7.4.3 疫后对外经济联系恢复 7.5 小结 附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肖建华,1963年10月生,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津贴专家。主持完成了“武汉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全景地图系统设计与研究”、“城市勘测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研究”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行业示范效应的科研项目,其中“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建设”获全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规划执法在线监控平台”获全国优秀城市勘测工程二等奖;“规划国土数字执法系统建设”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武汉王家墩地区地理信息系统”获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银奖、省优秀测绘工程一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