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学视野下的红学研究

史学视野下的红学研究

1星价 ¥49.0 (7.2折)
2星价¥49.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9538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520395380 ; 978-7-5203-9538-0

本书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下,红学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开拓了红学的格局,确立了《红楼梦》作为世界文学经典的地位。 可以说《红楼梦》经历了一道学术经典、文学经典、文化经典的演变历程。此一历程的演变也是中国学术文化由传统走向现代、由西学到马克思主义、 再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演进路径之体现。

内容简介

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中,小说本就被目为“正史之余”,故而不论是传统的脂砚斋式的评点,还是后来的王梦阮、蔡元培的索隐,还原与印证事实是他们解读《红楼梦》的*终诉求。在传统审美框架下,他们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予以了充分肯定。梁启超、王国维在现代学术兴起的过程中奠定了后来“新史学”与“新汉学”之基。梁启超虽无《红楼梦》专论,可从其文艺革新理论中不难窥得其文学研究之新貌。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一文不论是从文体形式、主题结构、理念方法等各个层面昭示了一个崭新文学研究格局的出现。

目录

●引言
**章 旧红学的危机与现代文学观念的建立
**节 传统史学语境下的《红楼梦》
第二节 梁启超与现代文学观念的建立
一 梁启超与“新史学”
二 梁启超的文学革新理论
结语
第二章 “新汉学”与“新红学”
**节 整理国故与“新汉学”的确立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 整理国故的兴起
第二节 胡适与新红学的建立
一 对方法的重视
二 对曹雪芹家世的考证
三 意义与影响
第三节 作为学术经典的《红楼梦》研究
结语
第三章 唯物史观与《红楼梦》研究的范式转换
**节 唯物史观与20世纪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传统文学之关联
二 唯物史观与古代文学研究范式的建立
三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古代文学研究的拓宽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红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一 红学新范式转变的内在理路
二 红学新范式的内涵
三 红学新范式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节 《红楼梦》文学经典地位的确立
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
二 《红楼梦》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
三 《红楼梦》艺术魅力的阐发
四 《红楼梦》经典地位确立
结语
第四章 “新宋学”视野下陈寅恪的《红楼梦》研究
**节 陈寅恪与“新宋学”建构
一 “新宋学”之文化立场
二 “新宋学”之史学要义
第二节 陈寅恪的文学研究范式
一 “文史互证”的文学研究方法
二 对文学艺术性的探讨
三 对文学文体变迁的考察
四 对比较文学的认识
第三节 陈寅恪与《红楼梦》
一 史学视野下的《红楼梦》解读
二 著书唯剩颂红妆——陈寅恪晚岁著书的“红楼”心理
三 从陈寅恪的《红楼梦》批评考察其小说观
结语
第五章 民族文化本位与钱穆的《红楼梦》研究
**节 民族文化本位与钱穆的文学观
一 民族文化本位
二 钱穆的文学观
第二节 钱穆对《红楼梦》的解读
一 钱穆对通俗文学的认知
二 传统文学视野下的《红楼梦》评论
第三节 “新宋学”与作为“文化经典”的《红楼梦》
一 民族文化本位观
二 作为文化经典的《红楼梦》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郭士礼,教授,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入选2018年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社科菁英项目、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博士后基金项目3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