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诠释三角:汉学、比较经学与跨文化神学的形成与互动

诠释三角:汉学、比较经学与跨文化神学的形成与互动

1星价 ¥74.8 (8.5折)
2星价¥74.8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91597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8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309159783 ; 978-7-309-15978-3

内容简介

本书对16—18世纪汉学、比较经学、比较神学三者相交的历史进行研究和反思。全书围绕着对经典的理解、经典的比较阅读、文化和信仰体系之间相互理解的可能、跨文化的诠释学之于人文科学的地位等问题,通过对汉学的产生、耶稣会传教士与儒家正典的相遇以及“中学西传”到欧洲以后在欧洲形成的思想运动等历史的梳理,展开对文化交流对话中如何共同阅读来自不同传统的文本的思考与探讨。 在**部分,本书阐释16—18世纪的耶稣会士以及**代汉学家处理中国经典的方式,他们一方面努力建立一套关于中国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致力于构建一种与其对中国思想与历史的不断发展的认知相一致的神学观。在第二部分,本书依据伽达默尔式的经典解读、中国宗教景观中的变易与持存,以及亚洲处境中新生的“比较神学”领域所涌现的问题,从这三方面对这一悠久的智识历史展开反思。

目录

作者序
绪论
导言 汉学、经学与神学的三角测量
一、耶稣会、中国经典、诠释学
二、经典与“他者”
三、不断展开的相遇
四、儒家徒与欧洲经院教学
五、阅读经典:策略和对话
六、汉学的世俗化与的中国化
**部分 耶稣会、汉学与比较经学的形成
**章 汉学的产展与挑战
一、汉学知识领域的形成
二、耶稣会士与中国:汉学的开端
三、今日西方汉学:一门过时的学科?
四、汉学对当代中国有何裨益?
第二章 地图与地盘
一、利玛窦:备受尊重的人物,备受争议的传教策略062
二、译名之争与龙华民的论文
三、经书和注解
四、从龙华民到莱布尼兹:中国人的自然神学
五、认识论上的问题
第三章 传教士的福传使命与汉学考察
一、语言与思想
二、星象与火炮
三、18世纪在华耶稣会士概观
四、《耶稣会士书简集》与杜赫德的《全志》
五、大学汉学教育之开端
六、钱德明和耶稣会在华次传教的结束
第四章 耶稣会次在华传教(1842-1949)
一、中国传教疆域
二、耶稣会重启汉学研究
三、法国《研究》杂志与中国
四、德在中国的非凡游历
五、耶稣会次在华传教之后的简述
第五章 比较展望:学术汉学的发展
一、法国的学术汉学
二、探险与汉学
三、英国汉学、中国经书以及
四、汉学在西欧其他国家
五、早期俄罗斯汉学
六、早期汉学的网络
七、汉学在美国

第二部分 从现代比较经学到当代跨文化神学
第六章 诠释学与比较经学的未来
一、诠释学:方法与挑战
二、什么是经典?
三、什么是跨文化诠释学?
四、诠释学与神学
五、开放的结论
第七章 如何阅读中国经典?
一、中国的“正典”与“经典”
(一)正典的演变
(二)文本大陆的地形学
二、六种阅读模式
(一)根据一种既定“策略”
(二)“依照文本自身所给予的”
(三)形式批判与来源批判的方法
(四)通过注经者而阅读
(五)结构修辞学的考虑
(六)经验的阅读模式
第八章 对话与亚洲语境
一、的视角与东南亚的相遇
二、东北亚与诠释的关注
三、复兴运动
四、迈向一种泛亚洲的和谐神学
第九章 智慧与启示的相遇
一、传统中智慧与启示的关系
二、智慧或“共同的空气”
三、启示与诠释
四、智慧的中国形态
五、创造一种语言
六、智慧的流动与启示的开放
第十章 跨文化神学的“应无所住”
一、作为迁徙的神学
二、神学朝向虚拟领域的迁徙
三、作为本地神学的跨文化神学
四、跨文化神学中心的历史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魏明德,法国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光启-利玛窦文明对话研究中**术主任。美国耶鲁大学硕士,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博士,巴黎耶稣会哲学神学学院神学博士。1996年起任台北利氏学社主任,担任《利氏汉法辞典》的编纂工作并*终实现出版。2009年起在复旦大学教授拉丁语、比较心灵学和宗教人类学。主要著作有《天心与人心》、《全球化与中国》、《对话如游戏——新轴心时代的文化交流》、《古罗马宗教读本》、《和平教育》、《和谐、冲突与交流》、《从“羊圈”小村到地球村:凉山彝族的生活与传说》、《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