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洋觉梦录:直系军阀卷

包邮北洋觉梦录:直系军阀卷

¥26.0 (5.3折) ?
1星价 ¥26.0
2星价¥26.0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470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2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59847010 ; 978-7-5598-4701-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成人1. “北洋觉梦录”系列第三部,继续北洋政坛故事,讲述直皖战争后直系主政时期的北洋军阀混战。 2. 以史论政,政史结合,紧扣政治实力和政治资历之间的关系,用清晰线索串联北洋混战,讲述直系势力的兴起、强盛、动荡和衰落。 3. 打破对北洋军阀的固有印象,从更高层次、更宽视角和更长焦距上重新思考北洋政治故事,不以成败论英雄。 4. 采用“述”且“作”的书写方式,正说戏说历史,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人物栩栩如生,关系错综复杂,故事讲述精彩,极具可读性。 5.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 继《北洋觉梦录:袁世凯卷》和《北洋觉梦录:皖系军阀卷》后,“北洋觉梦录”系列再出新册,讲述直皖战争后迅速崛起的直系主政故事,看后强人时代的制度困境和各实权派人物间的明争暗斗。 6.以通俗笔法,不失厚重。本书的写作风格沿袭前两卷,尊重史实,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条理清晰。 7.以透彻说理,引人深思。 本卷延续前两卷的写法,沿着“《临时约法》制度设计漏洞导致北洋军阀混战”这一思考路径进入,重返历史现场,重梳历史脉络,再思历史事件,再现历史风云,向人们展示直系主政下军阀混战的全景画卷。然而,作者梳理各派混战和“抛砖”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一群有血有肉的强人,更是为了“引玉”,让人们看到盲目引入西方制度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西方制度到底适不适合中国国情,从而引起读者对历史事件的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

内容简介

皖系倒台后,直系虽然执掌中枢,但因没有袁世凯、段祺瑞的资历和强势,北洋政坛愈发混乱。政治上,大总统一职经历了徐世昌、黎元洪、曹锟三任。外交上,列强与中国政府有多番不平等外交。军事上更是战乱不断:北方直皖两系与南方粤桂两系几乎分别同时开战,两次直奉战争,湘鄂两省大战,国民党内部孙中山和陈炯明兵戎相见,直系对两湖战场特别是孙中山发起攻势,孙中山发动北伐……这中间还夹杂了冯玉祥北京政变、陈炯明炮轰总统府。*终,在冯玉祥与张作霖的联合进攻下,直系土崩瓦解,北洋天下再度易主,张作霖独步中原。

目录

第二十六章 牧野鹰扬

谁执牛耳

短暂的平衡

内阁的无奈

虎踞洛阳

经略蒙疆

竞兮存兮

政见分歧

湘鄂相争,佩孚得利

小菜一碟

第二十七章 华山论剑

风乍起

吹皱“靳”门春水

梁士诒组阁

九六公债

口水大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秀才遇见兵

直奉大战

偷梁换柱

二进宫

理想破灭

第二十八章 悲情大剧

南南不合作

好人难做

邓案之思

谁解其中味

疑忌日深

炮轰总统府

第二十九章 合久必分

谁在说不

就怕没好人

曹吴裂痕

干得越多,毛病越多

罗文干坐上过山车

三刻拍案惊奇

更换频繁的内阁

吴佩孚与冯玉祥

洛阳·保定

张绍曾内阁

驱张倒黎

黎跑跑与躲猫猫

第三十章 曹氏当政

拉选票风波

热闹的竞选

琼楼风雨

后悔当总统

曹锟的内政外交

“吕端大事不糊涂”

第三十一章 合纵连横

驱狼吞虎

读懂孙中山

苏联人的算盘

利益取舍

改组国民党

黄埔军校

第三十二章 巅峰对决

重整旗鼓

招兵买马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南风来了

倾巢出动

四照堂点将

一决雌雄

祸起萧墙

满城尽带黄金甲

吴佩孚的滑铁卢



展开全部

节选

吴佩孚的滑铁卢 政变发生之时,身在前线的吴佩孚一无所知,他还在调集各路援军,指挥军队与奉军展开血战。因钳形攻势没取得效果,他要不惜一切代价,集中力量,从中间强行撕开奉军的口子,收复战略要地九门口。 10月23日,吴佩孚的把兄弟、直系大将张福来从河南调来生力军,休息了一夜。24日凌晨,直军开始用重炮向张作霖问好。随后,张福来指挥直军如海啸一般凶猛地向奉军阵地发起冲锋。 双方都拿出了家底,拼上了老命。 在吴佩孚眼中,我只要九门口,不要伤亡数字。 在张作霖看来,我尝过了一次失败,决不再尝第二次。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奉军也真是厉害,面对吴佩孚一手调教出来的军队,坚守阵地,死战不退。这一天,九门口战局可谓天崩地裂,鬼神皆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等词语,都描述不尽这一战的惨景。 直奉两军激战到中午,直军渐渐显出优势,已经两昼夜没合眼的吴佩孚终于有了一丝笑容。照这个态势下去,用不到天黑,九门口就能收入囊中,然后挟着胜利的余威,一鼓作气,旬日之内即可荡平对手。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形势突然发生大逆转。 有几封加急电报分别从北京和天津打来,电报内容都说:“讨逆军第三军司令冯玉祥等于二十三日下午六时退出战场,未经枪战即攻入北京,发动政变,曹锟总统已失自由,北京情况不明,酝酿巨变。”电报中所列参加政变人士均为直系巨头,包括冯玉祥、王承斌、王怀庆、胡景翼、孙岳等。 吴佩孚见到电报,登时大吃一惊,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吴佩孚在想,这是不是张作霖制造的虚假情报?想以此扰乱直系的军心?**次直奉战争时,他可是不停地干着这种事儿,以致河南的赵杰、赵倜兄弟都因此上当。 处变不惊,是杰出将领**的素质,正所谓“每临大事有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吴佩孚具备这样的素质,当然也不会轻易被外界所干扰。而且,即使他内心再不平静,也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他是直军的灵魂,是直军的“心”。 很快,几封电报的消息得到了验证,不仅与曹锟通不上话,而且冯玉祥呼吁和平的电报也公布了。这说明,冯玉祥真的发动政变了。 吴佩孚心里一紧。他知道,冯玉祥此举给直系带来的打击太大了,而且自己目前的处境也很危险。冯玉祥为了不让自己回师救曹锟,肯定分兵守在要道,甚至会主动向自己发起进攻。 所以,吴佩孚面临的窘境有三:一是如何避免战场上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二是如何救曹锟,征讨冯玉祥;三是如何在冯玉祥和张作霖的夹击中全身而退。 然而,尽管吴佩孚想尽办法不让手下官兵知道真相,但战局还是急转直下了。 奉军得知冯玉祥政变成功,立刻士气大振,乘机猛攻,并大量散发传单,以此扰乱直军。同时,冯玉祥派胡景翼东来,张作霖派张宗昌南下滦河流域,准备截断吴佩孚的后路。 这些都让前线的直军军心大乱。 这些还不算完,冯玉祥知道吴佩孚绝不会善罢甘休,便决定逼曹锟签署命令,罢免吴佩孚的兵权。 当知道冯玉祥逼颜惠庆内阁拿着写好的停战命令,解除吴佩孚直鲁豫巡阅使及第三师师长之职,任命吴佩孚为青海垦务督办等时,曹锟痛心不已。他知道此举不仅对不起子玉老弟,而且连自己的大业也要完蛋了。 冯玉祥把这份由总统、总理签署生效的命令正式公布,迫令前线停战,立刻震惊中外。 冯玉祥对外发布告示: ……兵凶战危,古人所戒。国家至不得已而用兵,必求有益于国,有益于民。断未有不顾国家之安危,不恤人民涂炭,一意孤行,好战喜斗,如今日者。……本使为国除暴,不避艰危,业经电请大总统明令惩儆,以谢国人。…… 前线的吴佩孚见到了由曹锟签署的停战命令,拒不执行。很明显,这是曹锟总统在受人逼迫的情况下签署的,绝不是曹锟的本意。当务之急,是在确保自己家底不受更多损失的情况下,回京勤王。 可是,我们要知道,吴佩孚现在是处在奉军、冯玉祥、王承斌、孙岳、胡景翼、王怀庆几路大军的围困之中。能生存下来已不易,全身而退更是难上加难。 对于一支失败的军队来说,*难的,就是在撤退途中,如何不被击溃甚至吞掉,这是考验将领的统率能力和军队平日训练素质的时候了。 10月25日早晨,吴佩孚像没事儿人一样,带领手下军官,调集所有炮火,齐赴九门口前线,发起*猛烈的进攻。看那架势,是要不顾大后方,直接把九门口拿下。 炮弹倾泻够了之后,中午时分,吴佩孚返回司令部,发布一系列命令,哪支部队负责殿后,哪支部队负责半路埋伏截击,哪支部队作为先锋往回杀。同时急电萧耀南、齐燮元、孙传芳等调集湖北、江浙、河南等直军北上会师,讨伐冯玉祥。然后,亲率嫡系第三师和第二十六师万余人登车全速突出重围,于10月26日抵达天津。 吴佩孚抵津后,把军队集于军粮城和杨村,并在新车站设立了临时司令部,等增援队伍一到,就向冯玉祥发动进攻。 然而,吴佩孚有心讨伐,却无力回天了。 其一,冯玉祥为防吴佩孚全线进攻,早就作了精心准备,不待吴佩孚从战场带回的人马站稳脚跟,立即先发制人。北洋第三师再厉害,也是军心不稳,疲惫不堪,禁不住冯玉祥军队的以逸待劳和狼群战术。 其二,山海关战事继续恶化。奉军在己方军心大振、直方人心惶惶之际,全线出击,又切断了山海关战场上直军的后路,代理总司令张福来无法抵挡奉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本来直军的前线工事做得不错,但奉军大打心理战,比如奉军在用飞机散发的传单上,不是写着北京政变曹锟被捉,就是直军主帅吴佩孚已逃,或者是后路被端,只有放下武器才是唯一出路,等等。总之,前线直军再也无心恋战。直军兵败如山倒,除由秦皇岛乘船逃回天津,大部分被俘。 其三,吴佩孚苦苦等待的各路北上援军先后受阻。齐燮元、孙传芳所部在山东因鲁督郑士琦宣布中立而受阻,陕豫鄂军在石家庄一带被阎锡山派兵缴械。 就这样,援军在半路纠缠而不至,守军苦撑待变而不变。11月3日午后,冯玉祥的军队攻克了杨村、北仓、芦台和军粮城。吴佩孚和张作霖都不看好的张宗昌,这时却大展神威。他带着自己招来的外籍兵团白俄军人,发挥他打烂仗的特长,在战场横冲直撞,非要活捉吴佩孚不可,一鼓作气地推进,一路收编残兵败将,很快就打到了天津。吴佩孚在天津也无法立足了,只好率嫡系第三师残部两千余人,由塘沽登船,浮海南逃。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今日的吴佩孚,就像当初的西楚霸王项羽:时机于我不利,战事于我不顺。 清代孙原湘有首诗《题仲瞿西楚霸王之墓诗后(四)》,可以形容此时的吴佩孚: 愤王墓上草先秋,如此兴亡一哭休。 七十战才余寸土,八千人恨不同丘。 时来雉亦烹功狗,事去人争笑沐猴。 憔悴孙郎重下拜,江东归去有扁舟。

作者简介

禅心初,博士后,史学工作者,兼涉政治学。因参悟“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颇有心得,进而从制度角度研究北洋,得出北洋致乱之源“在制度问题而不在人”的结论。五年前起笔写北洋,成文“北洋觉梦录”系列,已出版《北洋觉梦录:袁世凯卷》(上下册)及《北洋觉梦录:皖系军阀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