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研究/中国传统村落及其民居保护与文化地理研究文库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研究/中国传统村落及其民居保护与文化地理研究文库

1星价 ¥113.8 (7.2折)
2星价¥113.8 定价¥1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4324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3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07432497 ; 978-7-5074-3249-7

内容简介

  客家是汉民系中一支重要而独特的民系,是历史上中原汉民渐次南下并与土著不断融合、发展而形成。赣闽粤三省毗邻区是客家民系成形区,也是客家人核心聚居地,俗称“客家摇篮”。而位于赣闽粤交界处的赣州是接纳北方汉民南迁的**站,是客家民系发祥地和当今客家人聚居地。赣州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生存发展,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村落与民居文化。赣州客家村落与民居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且类型多样,是江西省乃至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研究》运用文化地理学、城乡规划学与建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大数据的研究范式,借助ArcGIS平台,构建“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地理数据库”。以数据库为基础,系统认识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的文化特征,全面揭示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空间分布与分异规律,准确划分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区划,深入探索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各民居类型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与闽、粤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景观的异同。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首次建立了以1093个客家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的文化地理信息数据库。对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开展全面普查与登录,利用文献资料收集以及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分析等方式,结合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收集村落及民居文化基础信息,对全域村落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识别与筛选,*终选定1093个客家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引入“文化因子”概念,从影响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特征的关键文化因子人手,提取具代表性的3大类,10小类文化因子;借助“类型学”方法对文化因子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建立文化因子类型系统。数据库较完整、系统地涵盖了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地理环境属性、物质形态属性、历史人文属性共四大项子系统数据。(2)揭示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特征与规律,并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动力机制。在地理分布上,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呈现集聚分布状态,“核心一边缘”结构明显;村落往往依山而建,顺应山体呈线性延展,相对水体而言,其与山体依附关系更强;民居表现为“大共性、.小分异”的总体分布特征。在历史演进上,村落在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均表现出显著的集聚分布状态,聚集区域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演变。通过对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认为中原汉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和中原文化是客家村落及民居文化的根源;赣州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及当时的农耕生产条件是基本所在;文化的传播以及文化的创新因素导致区域差异性的出现;宗族文化是村落及民居形态特征形成的内在因素。(3)科学划定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区划,甄别出各个文化区的中心区和边缘区,梳理各文化区的文化景观特征,揭示各文化区的形成机制。该书制定系统的文化区划原则与方法,提取数据库中体现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地理特征的关键信息,将村落布局、民居类型这两个因子作为主导因子,根据村落模式对文化区进行初步划分;叠加村落规模、巷道形式等其他因子,根据文化的相似性、差异性对文化区进一步细分,结合自然物候、行政区等边界,划分出六个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区。六大文化区是并列关系,文化区内中心区、边缘区呈主次关系。地区开发、地形地貌、移民文化、古道交通、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等是各文化区差异形成的关键因素。(4)与闽、粤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景观进行对比分析,以同一民系、跨省域的视角,深入剖析赣闽粤客家三地文化景观之间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从共性中寻找特性。三地自然环境类似,同属客家文化圈层,在村落选址、社会形态等方面颇为相似;但三地有高山大岭相隔,是三个互不统属的区域,在客家民系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客居格局和各具特色的客家典型民居。赣南的围屋、闽西的土楼、粤东北的围龙屋即为三地典型民居,其在防御性、秩序性、文化性等方面差异性显著。

目录

总序
前言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相关研究现状概述
0.3 研究范围的说明
0.4 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01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生成背景
1.1 自然环境
1.2 区位特色
1.3 赣州客家传统聚居点的生成
1.4 赣州客家传统聚居点所体现的文化特质
小结

02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地理数据库构建
2.1 数据库样本的选定与文化因子的提取
2.2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因子解析
2.3 数据库的建立
小结

03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地理特征
3.1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分布特征
3.2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因子相关性分析
3.3 影响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地理特征形成的因素
小结

04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区划
4.1 文化区的概念、类型及区划
4.2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区划的确定
4.3 各文化区文化景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小结

05 赣州客家与闽、粤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景观对比研究
5.1 地理环境与文化特点比较
5.2 村落选址与形态特征比较
5.3 民居类型与形态特征比较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肖大威,1956年3月出生,江西南昌人,博士,1995年晋升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城乡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南方建筑》杂志编辑部主任等职务。肖大威教授长期从事传统村落保护、地域生态建筑文化、绿色建筑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主编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术丛书》,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主持编制国家规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荣获中国建筑教育奖和中国城乡规划终身贡献奖及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梁步青,华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现任职于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年来从事传统村落及民居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并负责、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村庄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项目30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