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历史(贰拾陆)

包邮中国国家历史(贰拾陆)

¥29.4 (5.1折) ?
1星价 ¥29.4
2星价¥29.4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71787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20717878 ; 978-7-5207-1787-8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历史研究者、爱好者、学习者读者通过本组文章,可以领略六朝时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历史》项目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策划,拟从2013年开始,每年出版四辑,随着图书编写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增加册次,并定期举行《中国国家历史》高端论坛。《中国国家历史》择取内容的原则:,紧扣人类发展脉搏,突显历史重大脉点;第二,剖析历史深刻渊源,聚焦当代社会热点;第三,展现喜闻乐见的历史题材,刻画客观真实的历史细节;第四,尊重历史科学内涵,彰显历史多样形式。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件文物、一幅图画、一处遗迹、一首歌曲、一种文化现象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点展开,突出客观性、可读性、故事性、趣味性,强调独立的视角和思考,蕴含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 《中国国家历史(贰拾伍)》包括以下栏目:国家记忆·镇馆之宝、历史探索·军事史话、史海拾贝、专题叙事、专家视野、少年说史。

目录

国家记忆·镇馆之宝

打开古埃及历史之门的钥匙——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传奇/郑强


国家历史·风云人物

淝水之战-—秦晋人物的命运透视/张磊

闪电战鼻祖——霍去病 /朱军营

辛亥贵州:都督杨荩诚与悲凉的起义黔军/王珺偲


史海拾贝

日本江户时代的饮食/陈仲丹

历史上的“两淮”究竟是指哪里/张星煜

从“北进”到“南进”——走向太平洋战争的日本陆军/崔朝勇

玫瑰与城堡——英国运河民间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刘宏超

牛年说牛:蒲津渡与黄河铁牛的兴衰浮沉/温梦砥


专题叙事

疫潮汹涌: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事件/杨晓越

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制度构建/张昕冉


专家视野

闻“名”识中国/胡阿祥


展开全部

节选

闻“名”识中国。
通过国号、名号、称谓,我们可以从独特的视角深刻理解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历史之悠久、文化之丰富、汉字之魅力、名称之有趣,真切感悟中外交流的艰难与中华文明的影响,从而拥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家国情怀”。
“中国”的名号
将“中国”打引号,是因为这个“中国”,跟今天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的“中国”不是一个概念,它不是我们国家正式的称呼,但曾使用了很久并延续至今。中国的名号很多,这里先举*典型的例子——“中国”。面对法国人、美国人、英国人等外国人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
字——中国人。“中国”这个名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1963 年8 月,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出土了“镇国之宝”何尊,其上有铭文:“余其宅兹中或,自之乂民。”(我将住在中国这个地方,治理天下的人民。)这件何尊铸造于周成王五年(大约公元前1038 年),据此判断,早在将近3100 年前,已经出现了“中国”这个地名,其铭文中有目前所见*早的、组字成词的 “中国”二字
“中国”二字。“中国”二字*初的写法,“中”像一面旗子,“国”写作“或”。为什么“中”像面旗子?“中”这个概念可以画出来吗?没有左右就没有中间,没有四方就没有中央,所以“中”是个相对的概念。古人很聪明,在造“中”这个字时就画了一面旗子。古时候没有手机,首领要召集部众了,就在高处竖起一面大旗,人们看到竖起来的旗子,就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首领的周围,此时“中”这个概念就出来了,而进一步地演变,象形旗子的“中”就逐渐成了地理概念,乃至文化概念。中国是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特别讲究“中”,此处的“中”,就是不要超过,也不要不及,不左,也不右。地理概念的“中”是中间,文化概念的“中”是中庸。什么叫中庸?“中”是无过无不及,“庸”就是守常而不变,守常而不变可以叫做经验,农业社会就是经验社会。除了地理的居中和文化的中庸,还有行为的折中。下面我分享一篇
民国时期的文章——1922 年夏丏尊先生的《误用的并存和折中》,其中这样写道:
从小读过《中庸》的中国人,有一种传统的思想与习惯,凡遇正反对的东西,都把他并存起来,或折中起来,意味的有无是不管的。已经用白话文了,有的学校,同时还教着古文。已经改了阳历了,阴历还在那里被人沿用。已经国体共和了,皇帝还依然住在北京……这就是所谓并存……至于折中的现象,也到处都是……讨价一千,还价五百。再不成的时候,就再用七百五十的中数来折中。这不但买卖上如此,到处都可用为公式。什么“妥协”,什么“调停”,都是这折中的别名。中国真不愧为“中”国哩。
这就和西方很不一样。比如俄国革命把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给毙了,法国革命把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砍了。再如我们的生活经验,讨价还价是个愉快的过程,不要开什么价就给什么价,这不符合中国文化。“什么‘妥协’,什么‘调停’,都是这折中的别名。中国真不愧为‘中’
国哩。”夏丏尊的这句话*精彩。我们中国有个省,讲什么东西好,什么事情合适,都叫“中”,这太有文化了,这个地方号称中国之中,就是河南省。河南省的城市广告中有一个*牛:“中中中,河南登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人的典型行为,是中庸,是调和,是折
中,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这才是中国的“中”。

作者简介

总主编刘军,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国家历史》还形成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和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当代世界等杂志社的强大专家团队,为《中国国家历史》的编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