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问题

1星价 ¥43.5 (6.4折)
2星价¥43.5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42652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1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214265258 ; 978-7-214-26525-8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观点去真实地探讨经典作家的文本,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的观点去审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希望创建出全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专题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社会及思想文化界“空间化转向”现象的哲学论著。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历史唯物主义与空间是互不相干的:当人们讨论空间问题时,社会历史是在视野之外的;而在人们思考历史问题时,空间又消失了。这就需要我们首先从空间观与历史观彻底统一的角度,把空间问题提升为“空间化”问题。一方面把空间动态化地理解为历史发生的前提与结果,另一方面把历史具体化地理解为具有持存性、共存性形态的社会空间关系存在。其次,把空间化问题从一个哲学范畴与社会理论问题提升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特征与核心课题。 本书首先从讨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空间化概念问题入手,进而从空间化视野把握当代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城市化与国家的“再区域化”发展的趋势与特征等问题。接着重点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理论来源与基础问题,并专题性与个案性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空间化理论。*后集中讨论空间化视野中的现实哲学问题,包括城市哲学问题与中国道路的空间化历史与逻辑等问题。

目录

目录



绪论


**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空间化与当代社会发展问题


**节 历史唯物主义为何与如何面对空间化问题

一、 空间化研究已成为现时代突出课题

二、 以往研究的空间角度的缺失及其基本难题

三、 经典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问题的思想谱系考古

四、 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研究如何可能


第二节 “空间化转向”问题研究现状、基本概念和历史逻辑

一、 “空间化转向”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空间化转向”的若干基本概念问题

三、 “空间化转向”的历史逻辑


第三节 空间化视野中的全球化、城市化与国家—再区域化发展问题

一、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当代资本主义空间化发展问题

二、 全球化:交往—分工史观的世界化VS.资本积累史观的等级化

体制

三、 城市化:生产、消费、交往中心论VS.资本积累与调节的地理景

观论

四、 国家—再区域化发展观:阶级统治工具论VS.资本积累的调节—

统治空间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空间化理解


**节 问题史的考古与激活: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之源

一、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形态

二、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重新清理与激活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问题域及若干研究途径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探源

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空间观之形成及其局限

二、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之多重意义

三、 马克思“用时间去消灭空间”的“空间化”思想片论


第三节 帝国主义理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思想探源

一、 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打开空间化解释的一个历史缺口

二、 列宁的两种资本主义观及其当代方法论价值

三、 论布哈林在帝国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四节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历史”概念及其空间化意蕴

一、 广义与狭义:研究对象之分或者叙述方式之别

二、 广义与狭义:两种不同的叙述方式

三、 广义与狭义之争的历史误区和当代反思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历史形态与当代空间化理解

一、 历史辩证法:唯一的、“单义”的辩证法

二、 社会历史实践中的辩证法及其“多义”性

三、 当代社会批判理论视域中的“弱义”辩证法及其空间化意义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历史回顾与当代空间化理解

一、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体系探索的回顾与反思

二、 普列汉诺夫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理解

三、 从卢卡奇到哈贝马斯重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努力

四、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革命的诠释及其影响


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激进思潮的空间化理论研究


**节 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方法到当代空间化社会批判哲学

一、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再生产理论的社会空间哲学方法

二、 列斐伏尔、阿尔都塞、哈维与吉登斯的空间化社会批判哲学建构

三、 马克思主义空间化社会批判哲学建构的当代理解


第二节 不平衡发展的“现在的”历史空间辩证法

一、 资本逻辑批判的理论“旅行”与“越界”

二、 资本统治逻辑批判及其不平衡发展的历史辩证法

三、 物化统治批判、结构主义的多元决定论与不平衡发展问题

四、 当代西方左派社会理论视野中的不平衡发展问题

五、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理学想象与历史辩证法的“空间化转向”

六、 大卫??哈维:资本的过度积累、经济危机及其转移的经济地理学分析

七、 尼尔??史密斯: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的地理辩证法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哲学转向”的空间化反思

一、 如何图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哲学转向”?

二、 马克思主义需要回到市民社会理论才能开出自己的政治哲学与文化理论吗?

三、 政治经济学批判仍然是政治哲学与文化研究的基础方法论

四、 阿尔都塞:作为经济基础的凝缩和伪装的政治与文化

五、 霍尔:作为对统治结构的反抗和解构的文化研究

六、 哈维:作为科学抽象具体化的政治文化地理学

七、 詹姆逊:作为空间化“认知图绘”的政治文化研究


第四章 列斐伏尔的空间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节 列斐伏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空间化转向”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祧之祖

二、 西方学界对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研究概况

三、 列斐伏尔去世之后英语世界的“空间研究转向”


第二节 《空间的生产》的空间化历史唯物主义观

一、 传统解释模式的突破与空间问题意识的自觉

二、 空间与生产、空间与社会的双向解构和重构

三、 空间化视野中的人类空间历史谱系

四、 简短的结语


第三节 《空间的生产》的空间辩证法思想

一、 一部风格独特、思路谲异的哲学天书

二、 一部曲折而复杂的接受史

三、 对《空间的生产》一书的形成具体语境的重新回顾

四、 对“三元空间辩证法”的不同理解

五、 对“作为具体的抽象”的空间概念的深入理解

六、 《空间的生产》中的矛盾空间辩证法思想


第五章 空间化视野中的城市哲学与中国道路问题研究


**节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城市哲学总问题

一、 引论

二、 在现代社会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发现历史唯物主义之路

三、 在城市历史中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来源

四、 在城市历史比较研究中突破历史哲学思辨的束缚

五、 在地租与资本的关系中破解城市问题

六、 在全球化空间生产视野中理解城市问题

七、 在未来社会的科学与理想中理解城市问题


第二节 “城市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辩证法与中国道路

一、 全球城市化危机呼唤着“城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二、 “城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与内涵

三、 “城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人文精神底蕴与辩证想象

四、 “城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空间辩证法

五、 中国发展道路的城市化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转换


第三节 中国道路自信的历史空间辩证法问题之若干反思

一、 中国道路自信问题研究现状呼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空间辩证法研究

二、 中国道路问题的空间化理论基础及其本质意义

三、 经典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历史空间辩证法研究

四、 中国道路自信的历史空间辩证法演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怀玉 男,1965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 (1985)、中国人民大学(1988)、南京大学(2003),分别获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弗雷曼基金访问学者(2010—2011)。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分会副会长及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分会副会长等职务。所作博士论文入选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6)。人事部、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家级人选(2009),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2012)。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学术月刊》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主要著作有《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沉思》(2001)、《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2006,2018)、《资本主义理解史 第三卷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2009)、《历史的解构与空间的想象??刘怀玉集》(2013)。主要译著有《空间的生产》(2021)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