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社会科学系列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中国历史回顾与前瞻
- ISBN:97875598474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22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59847461 ; 978-7-5598-4746-1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本书卖点 1. “实践社会科学系列”006号图书,丛书主编“超级教授”黄宗智本人的专著。 2. “小农”是黄宗智教授的看家领域,本书在展现作者深厚的农业研究功底的同时,也涉及经济和法律方面,深入讨论了历史传统影响深远的农村治理中的现代问题。 3.黄宗智教授是将“involution”引入中国并翻译为“内卷”的**人,他倡导的“二元合一”的研究理念是对非黑即白的对立思想的驳斥,致力于呈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正规与非正规、传统与现代二元合一的中国。 4. 在差异化对立日渐显著的今天,中国道路何去何从?西方理论究竟是砒霜还是蜜糖?在根植儒家传统的土地上如何开出现代之花?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5. 封面别具匠心,选用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耕织图》与现代机械化农业航拍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历史与现代、中式与西式、回顾与展望的共生共存。 黄宗智教授在中国农村史、经济和法律史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其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两面;他本人生长于美国,师从萧公权,却曾跟随爱新觉罗氏后裔刘毓学习四书五经;他的父亲是庚子赔款留美儿童之一,哥大经济学博士,母亲则是传统乡绅耕读世家的闺秀。他本人一直在中西的分裂中成长并做学问,对“二元对立”有切身的体会和认识,在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后,他开始倡导“二元合一”的研究理念,这也正是本书题目中所体现的。 本书回顾了在儒家意识形态影响深远的古代农村治理中,由“乡约”和里长甲长等非正式人员来治理细事的历史传统,正是在这种国家中央集权与地方(县乡)实际治理的二元互动中形成了“第三领域”的半正式治理制度,这与很多西方理论研究中国运用的韦伯“科层制”是对应不上的。可以说,这种“皇权不下县”而依托于民间调解的治理传统才是真实,西方的依托既定理论和带有感情色彩的研究都带有幻想的偏差。 黄宗智老师所强调的“二元合一”除了上述的研究对象的二元合一,还包括研究方法的二元合一。如他本人所说:“我们要认识到现代西方自身的两面实际,它既包含崇高的理念也包含丑恶的帝国主义,既有深刻洞见也有虚伪的建构。”他的“二元合一”研究理念也可以理解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全盘接受西方也不全盘吹捧中方,在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间自由穿梭,选取的是真正适合于中国历史实际的理论。
内容简介
所谓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就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的结合,它的表现形态包括但不限于“皇权不下县”的中央集权的简约治理、传统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第三领域”治理体系等。在本书中,黄宗智教授从社会经济史的视野出发,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明清以来国家与社会的管理机制和绵延到今天的现代化路径,揭示了小农经济占地位、大一统的儒法合一的政治体制、正式与半正式共存的形态才是中国的真实,反思了西方理论的局限和幻想的偏差,其研究展现了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和历史逻辑。
目录
导 论
**章 我们的问题意识:对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反思
第二章 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
第三章 国家与村社的二元合一治理:华北与江南地区的百年回顾与展望
第四章 国有企业与中国发展经验:“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五章 重新思考“第三领域”:中国古今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
第六章 国家·社会·市场:关于中西国力现代化路径不同的思考
第七章 新综合性视野与远瞻性愿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
第八章 探寻没有金融股市霸权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兼及振兴中国乡村问题
第九章 中国乡村振兴: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
第十章 民主主义与群众主义之间:中国的人民与国家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
代后记 再论内卷化与去内卷化
人名索引
节选
美国战后的中国研究 一、“共产主义中国”vs.“中国” 我在华盛顿大学(位于西雅图,以下简称“华大”)读研的时候(1960年—1966年),中国研究的大问题是怎样理解“共产主义中国”。许多汉学家进入中国研究领域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爱好和认同,尤其是对(精英阶层的)“大传统”,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明显拒绝了那个传统而拥抱了马列(共产)主义,并且是在“冷战”的大环境中作出了那样的选择。研究中国的学者该怎样来应对两者间的巨大分歧?一个是“可爱的”,另一个是“可恨的”;一个是对美国友好的(蒋介石的)台湾当局(虽然是软弱的),另一个是与美国敌对的共产主义中国。那些深层的矛盾在当时的具体体现是美国是否该承认共产主义的中国并支持其进入联合国(拒绝蒋介石的台湾当局),还是像美国的右翼政见(被朝鲜战争进一步激化和扩大)主张的那样,仍然支持其盟友国民党和蒋介石及其在联合国的位置? 在华大,当时的主要“右翼”中国研究中心,答案主要来自该研究所的所长泰勒(George Taylor)和副所长麦克尔(Franz Michael),他们坚持“共产主义”是外在于中国文化的,是外部环境影响、“强加”于中国的。泰勒和麦克尔主要在他们的教科书《现代世界中的远东》中宣扬这个意见。\[Michael and Taylor,1964(1956):412,423,430,432\]笔者对当时为他们的课程当助教的经历记忆犹新。 当然,华大的“远东和俄国研究所”(Far Eastern and Russian Institute)的所作所为并不仅止于此。它同时还集合了当时的一些优秀的中国研究学者(包括来自中国的华裔学者)来从事有实质性内容和价值的研究,而其中的一位主要学者便是(笔者的导师)萧公权(Kungchuan Hsiao)老师,他无论在什么样的标准下都是世界级的学者。研究所的学术成果包括张仲礼关于中国“士绅”阶层的两卷本、萧公权关于19世纪国家对农村的控制的大部头研究(其实是一项奠基性研究,更像一本参考书而不是意识形态化的著作),以及麦格尔和张仲礼的《太平天国叛乱:历史与文件》两卷本。它们都是重要的学术贡献。 华大中国研究的另一维度是魏特夫(Karl August Wittfogel)。他当时每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来华大工作一个学期和从事其“东方专制主义”研究。与华大的其他教员不同,他不是一位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其学术动力主要来自对心目中的所谓“极权”的憎恨。华大的敌对方是费正清在哈佛的比较开明和没有华大那么“右”的中心。他们的主要著作是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的《中国的共产主义和毛泽东的兴起》,它与华大的观点对立,论证了“毛主义”的中国特征。对史华慈来说,“中国的共产主义”主要把原来的主体是在工业世界的无产阶级的马列主义,重新理解并适用于中国的农民社会和农民革命。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因此并不是一个由莫斯科控制的运动,而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逐步独立于莫斯科的革命运动。他的论点被表述为共产主义的“中国化”而被引用于哈佛的教科书《东亚:现代的大转型》和《美国与中国》之中。 对这个(美国的)“中国问题”的关心无疑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研究的问题意识的核心。虽然如此,仍然有不少比较纯粹的学术著作,而且双方都致力于提高其学术水平,扩大和深化其图书馆藏书,以及培养新一代受过更好语言训练(中文和日文)的青年学者,而又同时相互竞争试图获取更多的“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以及基金会等的研究机构资助和研究生的外语学习和实地研究奖学金资助。 上述的“中国问题”不仅比较明显地影响了以上的那些中国研究,也不那么明显地影响了其他的研究。譬如,在中国的“士绅”阶层方面,华大的主要论点是,其基础主要寓于其所承担的处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中介功能,而不是像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设定的那样,是基于“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的“统治阶级”。那是一个和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主要源自治水功能相契合的论点,也是一个认同于中国士大夫阶层、“学者官员”和大传统的汉学家们所欢迎的论点。而且,它是一个具有一定实质性经验证据的论点,虽然它并没有能够证实土地占有并不重要。
作者简介
黄宗智,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UCLA历史系,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2004年荣休,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等。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24.0¥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朱元璋传
¥14.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