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70737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3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030707376 ; 978-7-03-070737-6
内容简介
舆图文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审视舆图文献,用历史地理学方法研究历史时期的海防问题是很好的视角。本书通过检阅国内外遗存中涉及明清时期广东海防的大量珍贵舆图文献,尤其是通过文献整理及舆图档案公开而涌现出的鲜为学界所知的稀见舆图文献,对广东地区重要的海门、水道、港湾等地理环境要素,以及受其影响而做出军事部署的水师战船、海防炮台进行了探讨。
本书适合历史、地理、地图、军事、旅游、海洋等相关部门工作者阅读参考。
目录
**章 明清时期广东海门水道的地理形势 1
**节 广东海门概述 1
第二节 广州海门及其主航道 5
第三节 东三门水道 13
第四节 西三门水道 19
第五节 澳门至香山海门及其水道 24
第六节 珠江口南部诸岛周边海门及水道 30
第二章 明清时期广东的港湾及水师战船 35
**节 明清时期广东的港湾 35
第二节 舆图文献中的明清广东水师战船 68
第三章 清代晚期广东炮台的稀见舆图文献 89
**节 《粤省海防图说》 90
第二节 《广东全省海图总说》 95
第三节 《南北洋炮台图说》 102
第四节 《虎门各炮台形势图》与《虎门各炮台形势总图》 134
第四章 舆图文献视野下的虎门海防炮台 143
**节 《三台图》 143
第二节 《十台全图》 164
第三节 《十六台图》 176
第四节 《四大炮台群图》 190
第五章 明清广东舆图文献的发展与遗存 213
**节 明清时期广东舆图的认知与发展 214
第二节 明清时期广东舆图的分类 224
第三节 《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宣示南海主权的典范 250
结语 259
参考文献 264
附录I 《南北洋炮台图说》“虎门”部分校录 273
附录II 明清时期部分广东海防舆图文献 292
表目录
表1-1 明清之际广东省“海门”区划 2
表2-1 广东水师提标中营船只配额及驻防官兵人数统计 75
表2-2 广东水师提标右营船只配额及驻防官兵人数统计 76
表3-1 沙角山(炮台)详情表 109
表3-2 捕鱼山(炮台)详情表 110
表3-3 仑山(炮台)详情表 111
表3-4 归藏山(炮台)详情表 112
表3-5 旗山(炮台)详情表 112
表3-6 白鹤山(炮台)详情表 113
表3-7 鼻湾山(炮台)详情表 114
表3-8 鹅嘴山(炮台)详情表 114
表3-9 虎门威远炮台详情表 115
表3-10 威远(炮台)军事分区设施详情表 116
表3-11 威胜东台详情表 119
表3-12 威远后山(炮台)详情表 120
表3-13 广绥炮台详情表 121
表3-14 蛇头湾山(炮台)详情表 122
表3-15 上横档山(炮台)详情表 124
表3-16 上横档副炮台详情表 125
表3-17 上横档山(炮台)军事分区设施详情表 126
表3-18 定远炮台详情表 127
表3-19 下横档山(炮台)详情表 128
表3-20 下横档山(炮台)军事分区设施详情表 130
表3-21 广靖露天台详情表 131
表3-22 大角山(炮台)详情表 131
表3-23 蒲洲山(炮台)详情表 133
表4-1 《十台全图》中炮台情况 165
表4-2 虎门炮台屯田、屯兵统计 188
表4-3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至光绪十年前虎门炮台情形 191
表4-4 《广东海图说》炮台统计情形 195
表4-5 清末虎门“四大炮台群”炮台数量及名称统计表 206
图目录
图1-1 《广东海防形势图》 8
图1-2 《广东海防形势图》(蕉门局部放大) 8
图1-3 《以龙穴山罗盘分定界址图》 10
图1-4 《广州至澳门水道图》 11
图1-5 《广州至澳门水道图》(文字局部放大) 11
图1-6 《广州至澳门水道图》(局部放大) 12
图1-7 《广东通省水道图》(局部放大) 16
图1-8 《虎门水面丈尺》(局部放大) 17
图1-9 《前山寨与澳门形势图》 25
图1-10 《珠江沿岸图》 27
图1-11 《大清一统海道总图》(局部放大) 29
图1-12 《由交趾至北河口》(局部放大) 31
图1-13 《中国江海险要图志》(广东部分) 32
图2-1 《苍梧总督军门志》中《柘林寨图》 38
图2-2 《清初沿海全图》(局部放大) 41
图2-3 明初《建碣石玄武山记》碑与万历《三台保障》碑 44
图2-4 《归善县志?碧甲司图》 47
图2-5 《清朝柔远记?广东沿海形势图》(由四幅舆图组合) 48
图2-6 《澳门图说》(嘉庆十三年) 50
图2-7 《澳门图说》(嘉庆十四年) 50
图2-8 《粤大记》中的早期“香港”舆图 52
图2-9 大鹏湾权属中英界碑(1902年) 54
图2-10 《中国近世舆地图说?大鹏湾图》 55
图2-11 嘉庆年间《广东通省水道图》(广州湾局部放大) 61
图2-12 19世纪初围剿海盗图 61
图2-13 光绪年间《皇朝直省舆地全图》(广州湾局部放大) 62
图2-14 清代榆林港图 67
图2-15 《筹海图编》中的广船 69
图2-16 《三才图会》中的广船 69
图2-17 《武备志》中的广船 69
图2-18 《登坛必究》中的广船 70
图2-19 《武备志》中的“蒙冲”(广船的一种) 70
图2-20 岭南古船舶铁力木龙骨遗存,周孝雷拍摄提供 72
图2-21 清康熙年间《水师辑要》中所绘的赶缯船与艍船 74
图2-22 光绪《粤省海防图说》所绘“大贞吉船”图 78
图2-23 光绪《粤省海防图说》所绘捞缯船与大拖船图 78
图2-24 光绪《粤省海防图说》所绘大米艇与中米艇图 79
图2-25 光绪《粤省海防图说》所绘快蟹船与巡船图 79
图2-26 《琼州府西北部沿海军事地图》 83
图2-27 《琼州府西北部沿海军事地图》所绘沿海的“小米艇与捞缯船” 83
图2-28 《广州府南海县水面潘梁二参将围攻洪兵地图》 84
图2-29 《广州府南海县水面潘梁二参将围攻洪兵地图》所绘内河中的贞吉船与红单船 84
图2-30 “伏波”号军舰 87
图2-31 “广金”号军舰 88
图3-1 广东水师提标中、右营全图 91
图3-2 八卷本《南北洋炮台图说》封面内容 103
图3-3 《上横档定远炮台图》 105
图3-4 《上横档各炮台图》 105
图3-5 《蛇头湾山各炮台图》 106
图3-6 《威胜西炮台图》 106
图3-7 《威胜东炮台图》 107
图3-8 《威远后山上下炮台图》 107
图3-9 《南北洋炮台图说》中部分舆图图说文字 108
图3-10 《虎门各炮台形势总图》部分舆图文字 135
图3-11 《威远鹅嘴台图》 136
图4-1 康熙《广东通志》卷1《虎门海图》 149
图4-2 康熙《东莞县志》卷首《虎门寨图》 150
图4-3 清前期《广东沿海图》局部 150
图4-4 清前期《广东沿海图》局部(虎门一带) 151
图4-5 雍正《东莞县志?虎门图》 152
图4-6 乾隆《广东全省总图?虎门图》 153
图4-7 《福建广东海防航海图》(全图) 157
图4-8 《福建广东海防航海图》中的“顺德县左翼镇”及“虎门协”(两个局部点) 158
图4-9 《福建广东海防航海图》中的“伶仃洋区域”(局部区域) 158
图4-10 《广东沿海统属图》 159
图4-11 《香山虎门图》 160
图4-12 《澳门纪略?虎门图》 161
图4-13 《海口要隘水陆远近形胜全图》 162
图4-14 《广东各府舆图?广州府图》 163
图4-15 《筹海初集?十台全图》 165
图4-16 《1834年9月7日至9日伊莫金号及安德劳玛琪号攻打虎门》 167
图4-17 《新建靖远炮台图》 170
图4-18 《新建炮台图说》 170
图4-19 “靖远后墙界址”碑 170
图4-20 《筹海初集》中水师操演阵式 174
图4-21 (清)关天培:《筹海初集?秋涛浴铁图》中“威远、镇远、横档”三台炮击图 175
图4-22 《筹海初集?虎门炮台图说?十六台图》 177
图4-23 《虎门各炮台图说》 179
图4-24 《虎门各炮台图》 180
图4-25 《虎门炮台屯田图》 181
图4-26 《虎门各炮台图》(局部放大) 182
图4-27 《虎门炮台屯田图》(局部放大) 182
图4-28 《广东海防形势图》 185
图4-29 《虎面水丈尺》 185
图4-30 《虎面水丈尺》(局部放大) 186
图4-31 《虎门炮台屯田图》(虎门寨部分) 187
图4-32 《虎门寨屯田图》 187
图4-33 《广东水师营兵驻防图》(虎门至广州城部分) 192
图4-34 《广东沿海图》(虎门局部) 197
图4-35 盖有“曾国藩”印章的《上横档定远炮台图》局部及其放大 198
图4-36 黄利平先生所标注《上横档各炮台图》 200
图4-37 《虎门各炮台形势图》册中“分图”之《上下横档台图》 201
图4-38 《虎门各炮台形势总图》册中“总图”局部放大与“上横档台”文字说明 202
图4-39 《虎门各炮台形势图》册中的总图(组合图) 203
图4-40 《虎门各炮台形势总图》册中的总图(组合图) 203
图4-41 《广东海防图?广州省城海防图》(省城设有水闸) 212
图4-42 《虎门布雷图》 212
图5-1 《广舆图》(广东部分) 216
图5-2 康熙五十八年《皇舆全览图》之广东全图(局部) 217
图5-3 欧洲人所绘康熙画像(18世纪) 218
图5-4 18世纪西方航海人员所用绘图工具 218
图5-5 《广东全省舆图局饬发绘图章程》(局部) 221
图5-6 《广东图》(局部) 222
图5-7 《广东舆地全图》(局部) 223
图5-8 《中国近世舆地图说?广东省》 223
图5-9 《广东全省经纬地舆图?广州府图》 224
图5-10 《筹海图编》中《沿海山沙图》(广东局部) 226
图5-11 《海图》局部(广州、肇庆二府) 227
图5-12 《海图》局部(雷州、廉州、钦州三府) 227
图5-13 《海国闻见录》中广东珠江口部分 228
图5-14 《福建广东海防航海图》中“广东省”局部 229
图5-15 《福建广东海防航海图》中“广州府”局部 229
图5-16 《永乐大典?广州府境之图》 231
图5-17 《广东省属各州府县地舆图说》(惠州府和平县) 232
图5-18 《广东省属各州府县地舆图说》(雷州府遂溪县) 233
图5-19 《广东省属各州府县地舆图说》(雷州府遂溪县白鸽寨局部放大) 233
图5-20 《王泮题识〈舆地图〉》(朝鲜摹绘增补本) 235
图5-21 《王泮题识〈舆地图〉》(朝鲜摹绘增补本)局部放大 235
图5-22 《广东通省水道图》 237
图5-23 《广东通省水道图》局部放大 237
图5-24 《广州城珠江滩景图》(左半部) 238
图5-25 《广州城珠江滩景图》局部放大(海珠炮台) 239
图5-26 《广州城珠江滩景图》局部放大(广东船) 239
图5-27 《广东全省水陆舆图》 240
图5-28 《广东
节选
**章 明清时期广东海门水道的地理形势 文献记载,“粤水道多歧,山海相通,盗贼易为出没” ,诚如美国人穆黛安所说的:“从海盗的角度来看,一条无数水道纵横交错、可以藏身其中的海岸线及其附近大大小小的岛屿所能提供的保护,乃是*为适宜的地理形势。” 广东海洋环境的这一重大特征,成为影响广东海防军事部署不能忽视的因素。本章着重从密切关乎海防的海门(海口)及其水道(航道)方面考察广东区域的沿海地理形势。 **节 广东海门概述 “海门”,又称为“海口”,因其山地对峙,形势若门。晚清的《广东全省海图总说》对其概念有详细说明: 川渠达海之口,或屿岸对束之口,皆曰“门”。盖商舶之通衢,即兵轮之津要。门,所以关键出入。其为重地,可知是可审形筑台,安炮防守,兼伏电雷,阻塞船路,特其形势有二端,山岸陡束,崖石崚嶒,显然岩关,人所易见,至若滩津平旷,海水涨漫,广若大洋,实则海底沙碛淤淀,束为极狭,水槽炮弹所注,守门有准,亦谓之“门”,盖因势定名,此口门之大势也。 然而,海中之“门”,有大小之别,与行船水道有密切的关系。“海岛丛杂,船行群岛间,海面宽阔者则曰‘某路’,束狭者则曰‘某门’”,其目的在于“分别指南详识夷险”。 关于明清时期广东海门的较早记载,要追溯到明末清初屈大均所作的《广东新语》及日后郑昌时的《韩江闻见录》、范端昂的《粤中见闻》,一共记载了32个“海门”。据文献记载,这些海门使得广东的海门数量在明清之际成为全国之*,且主要集中于广州府辖境,也就是广东的海防中路区域(表1-1)。 表1-1 明清之际广东省“海门”区划 单位:个 清中叶以后,尤其是光绪年间,随着人们对海洋地理知识的扩充与实践,文献对广东海门的记载也更加准确与详细。 广东一省,海门众多,其中*大的海门是广州(海)口。丁开嶂在其《中国海军地理形势论》中称:“广州口,南海*大之海口也。口门岛屿罗列,水道深阔,据三江之汇流,当海岸之要害,非特广东全省门户所系,亦中国南面门户所系也。”广州海门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香港扼口门之东,英人所盘踞也,此处为广东东路咽喉,中外兵商轮船来往福建、上海者皆取道于此,*为要害。北为九龙港,九龙西即尖沙嘴(咀)林文忠公剿夷处。西与香港对峙者曰澳门,葡萄牙人所割据也。澳门南有横琴岛,岛东为停泊善处,澳门东南香港,西南岛屿稍著者为老万山,山南为外洋,北为内洋,水深浪阔,大轮船由此直抵广州城,下为入广州海口之正路。香港、澳门适扼其左右,卧榻之侧,他人鼾睡,势*危险。中间扼要之地则有虎门,洋面为之一束,为**重门户。道光年,我兵击退法国孟加拉兵舰处也,其左右前后均有炮台,敌船飞越,良不易也。再上至黄埔为第二重门户,亦设炮台防守,再上遂抵省治。” 可见,由于香港、澳门分别在广州海门东西两侧,虎门及黄埔又属于广州海门中间的关键门户,广州海门在广东海防全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即护卫省城海权。 其实,文献所说的这个广州海门只是个大概范围,是从广州省城出发,乘省河水道途径黄埔、莲花山、虎门、龙穴洲、内伶仃洋岛至老万山一带,相当于今天伶仃洋区域的中心部分。清代林福祥其在《平海心筹》一书提到由“零丁洋入虎门,是为省河东路”,由“澳门入香山,是为省河西路”。 这里的“省河东路”大体与广州海门相符。 广州海门固然重要,但稍加拓展,我们不难发现,以广州为首的珠江三角洲河网区自西、北江下游的思贤滘、东江下游的石龙开始,区内多深水大河,水道纵横交错,自东而西分别由虎门、蕉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等汇入大海,港口极多。这在一些文献中留下“东三门”与“西三门”之说。 如《广东全省海图总说?中路图说》:“入内地之口曰虎门、蕉门、横门,是为东三门,曰桅夹门(即磨刀门之外口)、虎跳门、崖门,是为西三门,亦号广防六门。” 又如《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广东六门水道图说》:“广东中路水道有六门,曰:虎门、蕉门、横门、磨刀门、虎跳门、崖门。极冲要曰虎门,余则次冲,设防皆不容缓,特形势有险易,水道有广狭,潮汐有深浅,与轮船大小入口难易之不同。而设防配备因之有等差,虎门、蕉门、横门为东三门,系广东省城**重门户。” 由此可见,“虎门”“蕉门”“横门”为东三门,“磨刀门”“虎跳门”“崖门”为西三门,这在清代光绪年间已产生共识,且虎门作为唯*“极冲”之地,是广东中路六大海门中*为重要的。也正是由于“虎门”的存在,其所属广州海门历代被视为岭南出入之门户,“现今尤为敌入我粤东之紧要咽喉,设防所以宜急也”。 广州海门之外的其余水道甚多,皆有炮台扼守。“一路自横门入,可达香山、顺德,惟口门水浅,大轮船只到口外,中等轮船可驶入口,其间炮台林立,形势甚张。一路自磨刀门入,可达西江,上流亦名宽水道,能行中等轮船,口门亦有东西二炮台。一路自虎跳门入,亦达西江上流,其间水浅,小轮船方能入口,口门亦有炮台扼其东西。一路自崖门入,自宋末张世杰与张宏范之战处也,亦达西江上流,大轮船能到口外,中等轮船可驶入口内,口门亦有东西炮台,崖山岛在此路之侧,宋末帝昺所居处也。” 下面,笔者将通过舆图文献记载,拟从五个方面来对广东海门及其水道进行分类阐述。 第二节 广州海门及其主航道 如上文所说,广州海门及其水道主要是指从广州省城出发,乘省河水道途径黄埔、莲花山、虎门,并出龙穴洲、内伶仃洋岛,可以南至老万山一带,东到香港一带,西到澳门一带,相当于今天伶仃洋区域的中心部分,亦可以理解为广州“东三门”中“虎门”及其水道的南北延伸。参考清末李准所著《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可以分为四段,较为合理。 一、广东省河至黄埔区域水道 广东省城的海防当从“省城前路”水道开始,光绪《广东全省海图总说》对此有论述,其大致分为三路:“一为潭洲河,其溜分出蕉门、横门,北江之下游也。一为珠江,其溜专向虎门,东江之汇道也。一为仰船、木头等支海,其溜出横门,西江之分派也”;“以县境言之,南海居西北,总摄两江上游,番禺居东北,辖珠江全水道,顺德当其南,扼两江各支渠之口”。 这是总体形势。其中“专向虎门”的珠江一路当为防御重点,也是广州海门及其水道的核心所在。该路珠江之水,自南海县白鹅潭又可分为南北两支,“一向省城而东,过黄埔与南支合,又折而南对大缆口注狮子洋,是为珠江北支;一东南迳大黄 (滘)口过沥滘、新造,而北绕常洲(一名长洲)与北支合,是为珠江南支” 。南北两支*后合流于黄埔的长洲,会合之口号为极冲,这也是继虎门**要隘之外的广东省防“第二要隘”。 需要注意的是,珠江南北两支水道,形势不同,“北支自猎德汛以下节经填阻,水浅多淤,黄埔、新洲迆西水深不满三拓,北岸为登陆趋省之通衢,其巡守重在陆道,南支水深常在二丈外,商舶停埠直达会垣,而陆路涌港纷杂纡(迂)回间阻,其巡守重在水道” 。可见,南北两支水道的防御重点因形势不同而有重大差异。水陆筹防取判于此,由于珠江南路这一支重在水道防御,所以在珠江南支口岸始终有“鳌洲旧南炮台”“凤凰冈旧炮台”“大黄滘新修明炮台”扼守。作为珠江北路这一支,清中前期也伴有“仑头汛炮台”“猎德炮台”“中流沙炮台”守护口岸,但清光绪后除了“中流沙炮台”守卫北流险要之处“中流沙”之外 ,其余两台逐渐废弃,这也是缘于大船不能入,巡守重在陆道之故。 更为重要的是,珠江南支水道有“南石头”。南石头在南流江心,属广州府南海县,军事上东岸归水师提标右营管辖,西岸归顺德协营管辖。从形胜上来看“河面宽一百六十丈,深十六尺,大潮高约六尺余,大轮船可到,又南通顺德、香山等处”,为“东三门”与“西三门”,即虎门、横门、崖门、磨刀门、虎跳门、蕉门诸河入省之总汇地。清末在此仍驻防有缉捕兵轮“西兴”“报捷”二号,并有“广安水军前营中路巡防队”一营。 二、广东黄埔至莲花山区域水道 黄埔至莲花山,属于“省城后路”水道,其中*冲要之地是“长洲”,位于黄埔之尾,介珠江南、北二支合流之中。与沙路、鱼珠隔岸相望,由狮子洋入省河者必取道于此,是为广东省虎门以内又一门户。《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记载:“河面宽二百七十余丈,水深三十尺至四十尺不等,大潮高六尺有奇,极大轮船可到,炮台林立,船坞、水雷各局悉在其间,属广州府番禺县,归水师提标中营管辖,两岸有沙路、鱼珠、牛山等炮台,均扼险要。牛山在下游北岸,为长洲鱼珠、沙路等台前面屏蔽,牛山下曰乌涌,道路四达,昔英人入粤由乌涌登岸,南循猎德河滨,北抵燕塘山麓,直至省城东门,尤为水、陆通衢,宜加防守。驻防有缉捕兵轮‘广亨’‘西山’‘同济’三号,暨广安水军后营中路巡防队一营。” 该段记述清晰明了,由于极大轮船可到,军事防御上可谓炮台林立,并设有船坞和水雷局,尤其是清末驻防有限的情况下,该区域水道有三只兵轮防御,与其他水道的军事驻防相比,投入确实较大。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朱元璋传
¥14.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