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4940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68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030494054 ; 978-7-03-049405-4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上古中华人类生存努力与中古先圣感悟升华的理论总结,以《黄帝内经》成书社会背景为医药学科思想定型、核心理念成熟阶段,从历史角度介绍了中医药文化发展历程,让学习者明确中医药文化重要地位,了解近代发展受阻的缘由;用文化物证与文献结合铁证如山证明中华医药学科文化思想体现;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与内涵;在中西方医学对比中找到中医药文化核心与内涵的现代表述方式与优势。定位了学科文化受传统文化影响,医学与国学一脉相承。

目录

目录总序前言绪论1一、中医药学的文化特点1二、中医药文化学的学科任务与现实意义3三、中医药文化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3四、《中医药文化学》的主要内容4正篇**章中医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6**节 中医药文化发展简史6一、先秦时期——中医药文化的萌芽阶段6二、秦汉时期——中医药文化的奠基阶段8三、秦汉以降——中医药文化的成熟阶段11第二节 中医药文化发展趋势15一、近现代中医药的文化状况15二、中医药文化发展趋势18第二章中医药文化传统思维的渊源22**节 “天人”思维22一、宇宙概念与人类起源22二、观天察时与化成天下23第二节 “道德”思维24一、“道”思维建立与“德”文化25二、“道”与“德”确定的价值观26第三节 “中和”思维27一、“和”思维建立与“中”文化27二、“中和”思维的价值观念29第四节 “易学”思维29一、易学“三才”与中医30二、易学“三易”与中医31三、易学“生生”与中医31四、易学“阴阳”与中医33五、易学象数理与中医34第五节 “兵法”思维34一、兵之设为除暴34二、用药如用兵35第三章中医药文化的多学科影响因素37**节 汉文字对中医药的影响37一、汉文字符号与中医药渊源37二、汉文字对中医药文化的贡献38第二节 古代天文、地理、历法对中医药的影响39一、时空理念与历法工具40二、中医药学时空理念体现41三、中医药学时空理念的运用42第三节 古代数理科技对中医药的影响46一、古代数理科技所建立的数理思维理念46二、中医药数学化与标准化47三、以“证”为代表的模糊数学描述与建模49四、金属冶炼启发的丹药运用50第四章传统文化孕育的中医药理念52**节 “元气”与“正气”52一、宇宙始于炁 气化生万物52二、气合而有形 正名分正邪54第二节 “整体”与“人本”55一、天人合一 人与天地相参55二、万物人为贵 五脏为中心56第三节 “阴阳”与“全道”57一、明阴阳之道 全阴阳之理57二、道为行之规 遵道全大德59三、守生生之道 全好生之德60第四节 “藏象”与“辨证”62一、易学之卦象 人体之藏象62二、辨证在当下“证”与时效63第五章中医药学目标与范式的文化64**节 中医药学的目标——“生生不息”64一、生生不息的文化渊薮64二、“生生不息”的医药学意义70三、“生生不息”的临证意义71四、“生生不息”的文化特色71第二节 中医药学的对象——“莫贵于人”72一、“莫贵于人”的医药学意义72二、“莫贵于人”的临证意义73三、“莫贵于人”的文化特色74第三节 中医药学的模式——“人与天地相参”75一、“人与天地相参”的医药学意义75二、“人与天地相参”的临证意义76三、“人与天地相参”的文化特色77第四节 中医药学的模型——“阴阳五行”77一、“阴阳五行”学说的医药学意义77二、“阴阳五行”学说的临证意义79三、“阴阳五行”学说的文化特色79第六章中医药行为文化特色81**节 淳德 全道81一、“淳德全道”的医学意义81二、“淳德全道”的临证意义82三、“淳德全道”的文化特色83第二节 颐养 防患83一、颐养天年83二、防患未然87第三节 调摄 术数89一、环境调摄89二、情志调摄91三、饮食调摄93四、劳逸调摄100五、经络调摄103六、本草调摄109附篇第七章中西方医学文化差异120**节 不同地域的文化影响120一、东西方地理环境120二、东西方地理环境对医学思维影响122第二节 中西方医学的文化差异122一、中西方医学目标与对象123二、中西方医学模式与模型123第三节 中西方医学合理并存125一、值得思考的中医药学125二、值得借鉴的西方医药学成果128第八章中医药文化的建设与传播130**节 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现代需求130一、中医药机构的文化建设概况130二、开发中医药文化养生产业133三、推广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134四、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136第二节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137一、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内容137二、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手段141三、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途径143第三节 中医药文化物化表达的工作原则144一、突出主题主线的中医药文化硬件建设145二、彰显区域特色的中医药人文环境建设146三、坚持可操作性与管理简约化结合146四、力争物化传播效果的效益147第四节 中医药文化理念的符号化148一、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渊源148二、中医药文化传统历史符号150三、中医药文化图示符号的探索152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