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全球转向下的艺术史:从欧洲中心主义到比较主义

1星价 ¥51.7 (4.4折)
2星价¥51.7 定价¥11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ala***(三星用户)

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丛书

关注有一段时间了,这次团购的价格很可以了。

2025-05-07 09:34:1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74535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52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208174535 ; 978-7-208-17453-5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7年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当代知名艺术史学者、牛津大学教授雅希·埃尔斯纳作品集结
欧洲中心主义是西方艺术史学界的传统思维方式,在这本书中,埃尔斯纳回溯了艺术史的发展,提出了不同于欧洲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援引世界各地古代艺术案例,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全面展现当代学者的艺术史思考
本书采用中英对照的形式,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作为一门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现代学科,艺术史在大多数时候是以欧洲为中心的。由此也引发了根本的学科问题:在全球转向的大背景下,依赖欧洲文化及语言构建出的经典话语体系及解题思路,一旦走出西方语境,将如何面对其他文化传统?又在何种程度上可借为他用?我们能否超越自身的固有视角,找到解释多元文化的有效路径?
埃尔斯纳在书中回溯了艺术史这门西方学科的缘起,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批现代艺术史家,如李格尔、沃尔夫林、瓦尔堡等人的标志性贡献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梳理艺术史学科理论发展的同时,他聚焦于潘诺夫斯基,深度剖析其围绕“解释之圈”所搭建的系统框架背后的学理逻辑,展开批判的思辨探讨。在此基础上,埃尔斯纳提出摆脱欧洲中心论的学科诉求,为寻求全新的研究范式提示了一种可能的蓝图,以多元比较的模式接近纷繁复杂的非西方艺术。
此外,埃尔斯纳深入讨论了艺术史学中的几个关键议题。他以李格尔和斯齐戈夫斯基为代表,介绍了维也纳艺术史传统中两股相互冲突的思潮;面对大写的艺术,埃尔斯纳探讨了围绕其概念起源及其所具有的集体性、自律性和价值而形成的神话式宣言;并呈现出对李格尔“艺术意志”这一艺术史中极富争议的概念的再次思考。而后,埃尔斯纳重点论述了20世纪二十年代德语艺术史界对李格尔遗产的两条继承路线——一是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体系为例的新康德主义式的批判性回应;二是以新维也纳学派的卡施尼茨的“结构分析”方法为例的新黑格尔主义式的解释与拓展。

目录

**讲 艺术史:对一种欧洲传统的学科接受

第二讲  潘氏之圈:历史与艺术史探究的对象

第三讲 欧洲中心主义及其超越

附录

古代晚期的诞生:1901年的李格尔和斯齐戈夫斯基

神话与编年史:对艺术的价值的回应

从经验性证据到大图景:对李格尔艺术意志概念的一些思考

图像学的创生

结构的创生:卡施尼茨- 魏因贝格关于李格尔著作的书评以及新维也纳艺术史学派

补充文献

论造型艺术作品的描述与解释问题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胡默然,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业余从事艺术领域翻译,译有《蒙克与摄影》(合译)等。

曾清漪,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比较文学博士在读,牛津大学比较文学与批判性翻译硕士,清华大学文学士。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视觉艺术,地理与空间研究,全球现代主义等。

寿利雅,译者,法国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硕士,主修文艺复兴艺术及艺术机构馆藏与修复。

吴亚楠,巴黎第七大学古希腊史专业在读博士生,曾获巴黎大学艺术史硕士学位。

陈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艺术史学史和建筑史,主要著作有《李格尔与艺术科学》《外国建筑史:从远古至19世纪》《西方美术史学史》,翻译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李格尔《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潘诺夫斯基《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等西方艺术史名著十多部,主编“艺术史里程碑”丛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