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博物馆协会向全国青少年郑重推荐:博物馆里的中国--发现绝妙器皿

中国博物馆协会向全国青少年郑重推荐:博物馆里的中国--发现绝妙器皿

1星价 ¥20.9 (5.8折)
2星价¥20.9 定价¥3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07625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6
  • 出版时间:2015-09-01
  • 条形码:9787530762592 ; 978-7-5307-6259-2

本书特色

这是送给孩子的一座小小家庭博物馆,这里讲述了近千件珍贵中国文物的传奇身世,它们遍布于国内外150余家博物馆,它们反映了时空变换、沧海桑田,反映了朝代更迭、帝国兴衰,反映了文臣治国安民、武将横刀立马的情怀,反映了诗画天马行空、手艺巧夺天工……“ 全书正文介绍该主题下具价值的藏品,附录包括参观博物馆应遵守的礼仪和全国各大博物馆的参观指南。全书图文结合,故事般的文字生动形象,图片和漫画插图精美,带读者走进灿烂辉煌的中华五千年文明。 该项目为2014年国家出版基金支持项目。 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

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文化绚丽多彩,而博物馆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好去处。这里的文物会“说话”,每一道纹饰、每一种工艺,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的象征之一。通过文物,我们不仅能读出当时当地,人们有着怎样的习俗,对美有着怎样的看法,还能体会到创作艺术品的人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态,怀着怎样的好奇去探索发现。我们走进博物馆一起去看一看吧,通过认识一件件国宝来了解历史,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目录

**章 从仰韶彩陶到乾隆粉彩瓶
不凡身世
镇馆之宝
鸟和鱼的战争——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如冰似玉的美丽——秘色瓷盘
它究竟价值几许——“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
千金宝瓶漂泊史——粉彩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
你知道吗
珍宝档案
第二章 从后母戊鼎到彩绘雁鱼青铜釭灯
不凡身世
镇馆之宝
国之重器鼎盛华夏——后母戊鼎
坎坷的经历不凡的身世——大盂鼎
古代的冰箱——曾侯乙墓通鉴
两千年前的环保灯——彩绘雁鱼青铜釭灯
你知道吗
珍宝档案
第三章 从红山玉龙到大禹治水图玉山
不凡身世
镇馆之宝
中华**玉龙——红山玉龙
精致的战国玉璧——玉螭凤云纹璧
奢华的文物——金缕玉衣
中国古代玉雕之*——大禹治水图玉山
你知道吗
珍宝档案
第四章 从曾侯乙墓漆棺到太和殿龙椅
不凡身世
镇馆之宝
漆器中的“巨人”——曾侯乙墓漆棺
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者——鸭型玻璃注
紫禁城中的珍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帝王御座——太和殿龙椅
你知道吗
珍宝档案
博物馆参观礼仪小贴士
博乐乐带你游博物馆
难忘的旅程

展开全部

节选

1979年刚刚过完春节,为能买到新鲜蔬菜,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纸坊公社文化站的干事李建安一大早就赶到了集市。偶然间,他从一位60多岁的老汉那里听到一个消息,*近纸北村的一片苹果地里发现了不少红色陶片。这引起了李建安的注意,他一下子兴奋起来。原来,李建安虽然不是专业的考古人员,但因为工作需要,曾经被派到洛阳学习文物知识,还曾经参与过考古现场的发掘,凭借经验,他隐隐感觉到了这些红色陶片的重要性。急匆匆吃过早饭,他便准备好工具,来到那片苹果地,还没等开挖,就从一个苹果树坑中拣出来些陶片,经过拼凑,原来是个并不完整的尖底陶缸,这让李建安干劲十足。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天半时间里,他独自一人在长约6米、深约1米的土坑内开始了发掘,*终整理出大小不一的13件陶器,其中只有第12件上描绘着图案,它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就这样被李建安拿架子车拉回家中,后来又安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再后来又被送到县城的文化馆保管,但是人们始终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直到1980年元宵节前的几天,在郑州市文联工作的张绍文返乡过节,去县文化馆看望朋友时,无意间在院子里的乒乓球桌上看到了这件陶器,并且当场给它起了“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名字。回到郑州后,张绍文随即写下了一篇介绍这件珍贵文物的文章,并且给予了它特别高的评价。当年10月份,由很多专家和研究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围绕着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展开了专项调查。调查报告认为,这件陶器表面的图案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大的一幅原始社会时期彩陶画,是中国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珍品,甚至被人们称赞为中国画的“老祖宗”。这时,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价值才真正被人们认识和关注。今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正静静躺在展柜之中,向朋友们讲述着古人的智慧和回忆。很久以前,我们的先民就已经在脚下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他们会把坚硬的石块制作成工具,更好地猎捕野兽和加工食物;他们还学会了使用火,火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安全,更能把生的食物加工成熟的食物,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营养,人类进化的步伐加快了。到了大约10000年前的时候,先民们学会了种植粮食,学会了饲养家畜,还学会了一样制作工具的新本领:往黏土里加水,和成泥之后用火焙烧,制作出了陶器。同学们想想看,这之前的工具,只是改变了石头、木头,甚至骨头的形状,但是并没有改变石头、木头和骨头本身,对吗?可是陶器就不一样了,它是我们人类**次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创造的非天然物品。陶器出现后,人们就开始在它们的表面描绘出美丽的图案,还把它们捏制成不同的造型,各种各样的陶器不仅让生活更加便利,还成为绘画和雕塑艺术的重要载体。我们首先来仔细欣赏一下这件珍贵的文物。彩陶缸有47厘米高,上面开口的部分略微粗些,底足的部分略微细些,*吸引我们目光的是几乎占满了整个高度的彩绘图画:画面的左边站着一只白鹳,它有着细细的脖子、长长的嘴巴、高高的双腿和短短的尾巴,一副昂首挺立的姿态:白鹤的嘴上还衔着一条鱼,鱼儿的身体也是白色的,没有画细细密密的鳞片,只是用比较粗的黑色线条描绘出它身体的轮廓;画面的*右边竖立着一把石斧,石斧上面还装饰着一些神秘的符号。很多朋友**眼看到这件彩陶缸时,都会猜测它可能是一件装水或装粮食的容器。但再仔细看,就会发现在陶缸的底部中央,竟然有一个圆形的小孔,这样看来,它应该不是一件普通的容器了。其实,这种在底部中央留有小孔的情形,在一同出土的其他陶缸的底部也都有,那这些陶缸里面会装什么呢?P2-7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宋新潮 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历史学博士,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 潘守永 人类学家,博物馆学家,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人类学与博物馆学)、博士生导师、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 作者简介: 卢婷婷、杨莉玲、汪诗琪、崔佳,上海博物馆馆员。因为对文物考古的热爱,我们会聚在一起。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每天要接触文物,扮演着历史文物保护者的角色,肩负着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通过与文物的“亲密”接触,我们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一件文物、一个朝代、一段历史,古老而又神秘的藏品正等待着我们的讲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