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尔巴哈文集(第3卷):比埃尔·培尔对哲学史和人类史的贡献

包邮费尔巴哈文集(第3卷):比埃尔·培尔对哲学史和人类史的贡献

¥75.6 (7.0折) ?
1星价 ¥75.6
2星价¥75.6 定价¥1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01599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62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100201599 ; 978-7-100-20159-9

内容简介

本书是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研究的对象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先驱、17世纪下半叶*有影响的怀疑论者比埃尔?培尔。在这本书中,费尔巴哈基于培尔的著作研究培尔的思想。培尔以怀疑论为武器,批判为宗教神学辩护的思辨形而上学和神学目的论(主要批判对象是莱布尼茨的“神正论”和“前定和谐”的观点)。培尔认为思辨形而上学和神学目的论无法说明罪恶的来源,也无法说明惩罚的合法性,培尔进而主张信仰与道德并没有等同关系,认为一个无神论者也接近可以是道德高尚的人,进而设想了一种由无神论者组成的社会的可能性。通过对培尔思想的分析与批评,费尔巴哈发展了自己的宗教观和道德观。

目录

《费尔巴哈全集》(第2版)第5卷序言
**章 天主教——精神与肉体的矛盾
第二章 新教——信仰与理性的矛盾
第三章 神学和科学
第四章 宗教和道德;培尔关于无神论的思想
第五章 道德的独立性
第六章 教义与理性的矛盾
第七章 信仰与理性的矛盾在培尔著作中的意义
第八章 培尔作为论战者的意义
第九章 培尔的性格及其对哲学史的意义
注释和说明
人名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一般说来,真正的宗教信仰,唯一真正的、可信赖的宗教信仰只能存在于那样的地方,在那里,宗教信仰是自由的,信仰不会获得任何世俗的好处,不信仰也不会遭到任何世俗的打击。如果国家把信仰当作一种间接的徭役,那它就是直接要求人们弄虚作假。可是,如果不信教就受到地狱的诅咒,而信教则获得天国的祝福,那么宗教信仰也不是自由的。用永恒的惩罚威胁不信教者,这恰恰意味着强迫他们信教;因为,他们以这种方式向人们灌输恐惧心理,从而使人失去自由。因此,谁用关于永恒快乐的美好言词去争取别人,而当别人想背离他时就用关于永恒地狱的恐吓言词加以威胁,谁就是采用强制性的措施,使用非精神的、不道德的,甚至卑鄙的手段,以求把人们争取到自己方面来。他把一种麻醉剂强加于人,以便使人处于那样一种状态,在那里,他的理性沉没于恐惧或希望的激情中,而逐渐忘记了自己的誓言。你们不用奇怪,教会也求助于外部的强制措施;这种情况已是司空见惯,完全符合逻辑;只有相反的情况才是不正常的。如果某个人对于把人的感性本能应用于灌输信仰并不感到羞耻,那他为什么不能利用纯粹肉体的器械、利用棍棒、皮鞭、绞绳,来达到他的那个能使任何手段神圣化的信教目的呢?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个原则不是耶稣教僧团的特殊原则,而是基督教教会和宗教信仰的一个普遍的、古老的原则(例如,我们可以想一下所谓为了虔诚信教而进行的欺骗),它早已是奥古斯丁为对异教徒进行迫害所作的辩护的基础;同样地,这些刑事的强制手段也不是孤立的、特殊的、异常的现象。毋宁说,它们与教会的整个本质和精神极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甚至作为一种立足于感性动机之上的制度,包含在教会的概念之中。然而,依靠不道德的手段产生出来的东西,对于人来说也必然不具有道德的意义和影响。诚然,这种狡猾的理论到处宣称,幸福仅仅是信仰和善行的结果,并且只能期望它是这样的东西;可是,在这种理论中作为结果的东西,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在人自身之中则变成根据,变成目的。人们之所以信仰,是为了不要进地狱;我们的幸福就是我们之所以信仰的目的;谁不信仰,谁就永遭灭亡。因此,教会是一个伪善者,因为它在假装保护人的*珍贵之物的幌子下,恰恰夺去了人的*珍贵之物,夺去了人的唯一真实的财富,这就是人的思想自由,人作出判断的独立性和不受诱惑性,人的信念的纯洁性,人对真理的无私的爱,人的合乎道德的情操;同样地,信仰也是一个伪善者,因为它在心灵中所做的事情与此一模一样,它使理性、从而也使无私地、纯洁地热爱真理的能力(这是任何一种高尚的、合乎道德的信念的原则),受制约于自私自利的利益,受制约于对保存自己和获得幸福的贪欲。信仰虽然放弃了理性,放弃了人的崇高之物,可是没有放弃卑贱之物,没有放弃感性的、利己主义的利益和动机。信仰虽然对人说:我给予你以真理;可是,事实上,信仰所给予的不是一个无私的对象(当这个对象与感性的动机和情欲相分离,它就变成人的目的;这个对象只与客观的利益,例如真理相联系),而是一个预先已对人发挥诱惑作用的对象,即人们渴望的对象;然而,人们渴望的对象恰恰不是真理,而是幸福。如果某个人听到这样的话:信仰使人幸福,不信仰则永远不幸,那么这个人怎么会不去信仰呢?……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德国著名哲学家,被视为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主义哲学之间的桥梁,其哲学深刻地影响了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瓦格纳和尼采等几代思想家,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更被看作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理论来源。 译者简介: 涂纪亮,曾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名誉理事长。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涂纪亮先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外国哲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毕生从事哲学翻译和研究工作,在费尔巴哈、李凯尔特、维特根斯坦、蒯因等哲学家的翻译和研究上成绩斐然,翻译出版的译著20余部,研究专著10余部,主编和合著10余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