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2022修订版)/张经纬
读者评分
5分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2022修订版)/张经纬

兼具硬派知识与叙事魅力的原创极简史,众所周知的故事不细说,千篇一律的观点不苟同;不说段子抖机灵侃大山,也能有趣有料会心一笑。博物馆里的人类学家,带你看懂文物,看透历史!

¥25.7 (4.4折) ?
00:00:00
1星价 ¥47.2
2星价¥47.2 定价¥5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bla***(二星用户)

非常厉害的描写,读整本书就和看纪录片一样,每个章节的逻辑前后串联,完全不觉得突兀,作者丰富的知识底蕴更是加强了他叙述的有趣性,读这本书就好像在和作者对话,悠闲自然的听他讲述他的见解

2024-03-07 13:56:27
0 0
ztw***(三星用户)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受

2024-01-16 12:14:3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2779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59627797 ; 978-7-5596-2779-7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靠口碑连续加印10次!香港、台湾争相引进繁体版!文字记载的只是半部历史,另外半部让文物告诉你!博物馆里的人类学家张经纬,带你看懂文物,看透历史! ★ 新颖:讲述“二十五史”之外的另一半中国史
以文物背后的信息,勾勒出鲜为人知的历史拼图,串联起盛衰兴亡的简明脉络。
★ 实用:除了走马观花,博物馆还能怎么逛?
作者在国内ding尖的博物馆工作十余年,亲手接触过数以千计的文物,常年为公众普及常识,你想get的点,他都知道
★ 好玩: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背后隐藏了什么?
穆天子西行,只是为了和西王母约会?为了chang生不老,汉武帝做过哪些努力?除了书法,王羲之的隐藏技能是什么?方世玉为什么喜欢在染坊里打斗?用独特的视角看历史,让故事重现新意。
★ 深刻:朝代兴衰背后,究竟有没有一以贯之的解释?
从商周之变到明清迭代,一以贯之的动力之源是什么?王朝澌灭,除了外戚太监和腐败专权的解释套路,还有没有别开生面的认知可能?以人类学家的洞见,重新理解朝代兴衰的逻辑。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博物馆里的文物不再是静止不动、沉默无语的,它们将因为你头脑中铺设的知识脉络而活跃起来,伴随你一同探索古代中国的奇妙世界:你可以通过玉器了解中国史前文明的“满天星斗”,借助青铜重器探索周代的江南,可以从东汉时期的壁画中解开草原民族崛起的秘密,还可以从唐代的茶叶与瓷器故事中发现“茶马古道”的踪迹……
作者跳出历史叙事的套路,用文物背后的信息描画出鲜为人知的历史拼图,用开放的多学科视角刷新我们的固有认知,串联起一条简明新颖的中国史脉络。"

目录

前言 在博物馆重新发现中国



**章 被玉石改变的远古中国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

玉器是用来祭祀的吗?

玉器换忠诚

穆天子西行之谜

玉石货币的*后记忆

玉石与上古中国的融合



第二章 隐藏在青铜器中的周代兴衰

商周文明的标志

青铜器原料之谜

吴国特产青铜剑

江南铜矿争夺战

“铜马体系”的崩溃

西周的两位遗产继承人

告别青铜时代


第三章 博山炉与秦皇汉武的寻仙之路

秦皇汉武的永生梦

博山炉上的仙境

秦始皇被方士骗了吗?

汉武帝的“神山探索小分队”

天马的代价

昂贵的寻仙之旅

从“神仙”到“蛮夷”



第四章 从东汉壁画揭开草原部落崛起之迷

草原部落从哪里来?

作为信息载体的壁画

“李将军”传奇

边境上的繁荣

从雇佣军到对手

破解无字史书



第五章 王羲之书法中的魏晋王朝

魏晋的困境

宗师辈出的时代

飓风之眼下的兰亭会

王羲之的隐藏技能

来自永和九年的三封信

“天师道”的各种归宿



第六章 隐藏在石窟里的北朝皇帝

北朝的意外收获

石窟寺的起源

北魏的佛教“总统山”

北朝的全新动力

佛教影响的南北差异



第七章 被茶叶改变的唐宋口味与政治

隋唐帝国的“丝路”难题

陆羽和饮茶革命

从绢马贸易到名马市茶

茶叶拯救中原王朝

从茶都到瓷都

佛教、茶叶与瓷器



第八章 宋代山水画与国家危机

唐代的遗产

山水画的独立

集大成的北宋山水画

当画家遇到盗贼

山水画的奥秘

“山水”崛起,山河破碎



第九章 大隐于市的元代园林与文人

元朝的成立

似此园林无限好

玉山雅集与元代的终点

不同政见者的隐秘仙境

超脱与合谋

第十章 明式家具与白银时代

充满想象力的明朝

明朝的家具为何如此有名

明式家具和木匠皇帝有关吗?

园林装修指南

明代家具背后的国际贸易

白银的去向

第十一章 明清火器与草原贸易网

放粮还是不放粮

火器的进化

红夷大炮真的击中了努尔哈赤吗?

北方草原的贸易网

早已被写下的结局



第十二章 蓝染布与清代的命运

清朝的经济危机

蓝染布的兴起

为什么方世玉喜欢在染坊中打斗

帝国的缩影

蓝靛的新时代

通过物质文化重新认识中国

真正意义上的后记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穆天子西行之谜 周人取代商人成为古代中国的掌控者后,开始了向东部扩张的脚步。他们的目标是黄淮流域中下游滨海的东夷和淮夷,因为后者控制着古代中国另一种极为重要的矿产资源——铜矿石。 然而,周人在和东南部人群的资源争夺战中,并不总能占据上风。西周依靠马匹和战车击败了商朝,当他们要继续深入南方,获取当地资源时,却遭遇了巨大阻碍。南方泥泞的土地和当地原住民一起,成了马车强大的敌人。不断折损的战车部队,给周王朝带来严重的打击,连君主周昭王都在南征中遇难。为了一雪前耻,昭王的儿子穆王决定卷土重来,他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增强王朝的军事力量重新购买马匹。 周穆王,是周代历史上*为浪漫的一位君主。他一生的事迹,除了史籍中严肃的记载外,还有一本充满传奇色彩的小说《穆天子传》,该书描写了他乘坐着“八匹骏马”驱动的马车一路西征、东征的故事。小说中*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周穆王遇到了一位在瑶池居住的“西王母”,两人之间以歌唱互答。因为爱听香艳野史的道听途说者越来越多,后来人竟一直以为周穆王驾车西行的主要目的是去找西王母幽会。事实上,他的西行肩负了一项重要任务。 根据统计,周穆王和西王母交往的情节只占《穆天子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一,该书百分之八十的篇幅都是在讲周穆王沿途买马的事情。 当然,买马需要资金,周穆王出发之后,一开始用黄金向北方部落购买“良马牛羊”。可是出发没多久,估计黄金花得差不多了,他就专门改道前往一座“群玉之山”,“取玉三乘,玉器服物,于是载玉万只”。也就是说,周穆王开采了大量玉料,装满了三辆大车,又让人将这些玉料加工成上万只玉璧。 这些玉璧补充了他的西行资金,比如他见到西王母时给她“白圭玄璧”,可能就是用这些玉料加工成的玉璧。更重要的是,这些玉璧在他买马的道路上起了关键作用。依靠这些马匹,他重新组建了殷八师、西六师中的战车部队,为一举东征扫平了道路。 当然,这些玉璧和玉石,除了购买马匹还有别的用途。就像当年周穆王的祖先因为十对玉璧开始为商朝效力,并*终推翻商人的统治一样,周穆王用来重建军队的这些经费,可能也导致了同样的后果。利用这些玉璧,周人从西北人群中为自己招募了不少守卫边境的部队。后来,也许是因为对周人给出的价格有所不满,或者因为征调、派遣的任务过于繁重。总之,西北的犬戎部落**个起来反对周王。要知道,当年犬戎可是周穆王买马的路上*拥护他的群体之一。他们奋起反抗的原因,可能就是周王后来用来买马的玉璧价格不够优厚。 *后,犬戎的反抗迫使周王做出调整,开始让另外一些来自渭水上游的西戎部落,替代犬戎为王室供应马匹。从这些来自西戎的部落中,就诞生了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国的祖先。 玉石货币的*后记忆 说到秦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间使用的主要货币,就是圆形方孔的铜钱,还因为中间的方孔,又被称作“孔方兄”。尽管大小尺寸和上面的年号有所不同,但它的基本形状是一样的。铜钱就是从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开始流行的。而秦国之所以铸造这样的货币,大概是为了纪念改变他们祖先命运的玉璧。 秦国人*初铸造的货币,其实是一种圆形圆孔的圜钱,就像缩小版的玉璧。后来之所以演变成了圆形方孔钱,是因为浇铸技术出现后,多了一道“锉钱”的工序。按照明代《天工开物》的描述,古代铸钱过程中,同一批铜钱都是从一个模具中浇铸出来的,为了集中打磨铜钱的边缘,中间要插一根用于固定的棍子,圆孔中插的棍子容易滑动,索性就把圆孔改成了方孔。这种纯技术的因素,*终确定了圆形方孔钱的形状。但是,这也难以改变铜钱和玉璧的相似之处。 后来,有本假托春秋时期齐国丞相管仲所写的书,名叫《管子》。书中告诉我们,其实,随着铜币的流行,玉璧这样比较沉重的支付媒介,在东周时大多已经退出了中原经济流通的舞台。但至少在当时的甘肃东部,也就是秦国的大本营,还保留了用“白璧”作为流通货币的习惯。在陕北一带,则流行用“璆琳”“琅玕”,也就是球状的玉石作为通用货币。这里就是当年周穆王出征买马的目的地,所以有这种交易习惯一点也不奇怪。 *后一次大规模使用玉石作为货币的记载,大概出现在春秋时代的齐国。当时齐国已经开始通用铜币,但也没忘记用玉璧当作交换媒介的历史。《管子》中记录了管仲的一次计谋:当时齐桓公缺钱,管仲给他想了一个来钱的办法,“使玉人刻石而为璧”,按照石璧大小定价,大的千钱,小的五百。齐国还用这种玉璧作为朝拜周王的贡品,结果使天下诸侯的黄金、珍珠、五谷、布匹都流入了齐国。这个故事就叫作“石璧谋”。对管仲来说,玉璧就是更大面额的票据,他发行了两种,分别是一千面额和五百面额的,通过这种古老的交换方式,带动了齐国经济的发展。 对于玉石的货币价值,管仲还做了重要总结:“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这里说的“刀布”,就是齐国当时通用的铜铸钱币,相比珠玉、黄金,它的价值是*低的。怪不得在春秋战国时代,有那么多关于玉璧的故事流传,比如著名的“和氏璧”故事。这些著名的玉石、玉璧,都体现了它们原来的货币属性。 玉石与上古中国的融合 后来的人们因为困惑于玉石的形状,而忽视了它作为货币的效用。前文提到,《周礼》中以玉璧、玉琮为代表的六种玉器,分别代表着天、地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所谓“玉璧礼天,玉琮礼地”的说法。但古人究竟是如何用这些玉器来“礼拜”天地的,则无人知晓。 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在比周、商更早的时代,玉石很可能就是流行的货币,而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货币形制。我们已经说过,后来演变为圆形方孔钱的秦国的圜钱,就继承了玉璧的形状。齐国、燕国一带流行的是刀币,就是刀形的铜币,这些刀币和中国各地出土的石器时代的玉钺形状类似。魏国、韩国等中原一带,流行铲土工具一样的布币,而布币和以前的玉璋也非常相似,都是在尖端有一对开口。这样来看,战国时代各地的货币,其实都能找到更早的玉质前身。 这样,我们也解开了战国货币的另一个难题:为什么当时出现了圆形方孔钱、刀币、布币等这些形状各异的货币?就是因为它们都继承了早前当地流通的玉石货币的形状。只不过,在冶铜技术出现之后,玉石货币让位给了缩小版的铜币。这样来看,《周礼》中说的“六器”对应天、地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实更大的可能性,是“六器”代表了当时中国东、南、西、北各个区域流行的玉石货币的形状。 现在,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史前时代的中国版图。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发源于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毗邻今天辽东半岛上的岫岩玉产地。陕西的半坡文化,邻近关中平原南部的蓝田玉产地。从中国著名的四大名玉产地来看,岫岩玉的辽宁辽东半岛、独山玉的河南南阳、蓝田玉的陕西关中,以及和田玉的新疆和田,都是古代中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关中、中原、东北等古代经济地带,都是从这些史前货币原料的产地辐射开来的。 经研究发现,长江下游良渚文化核心区的玉料,来自附近的江苏溧阳小梅岭古玉矿。它虽不属于四大古玉产地,但是,良渚文化以其对玉璧、玉琮等玉石交换媒介的推崇,在很大程度上领导了新石器时代古代东亚的经济往来。 在浙江余杭瑶山、反山的典型良渚文化墓地中,死者身上往往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玉璧、玉钺,头上、腰上的空隙位置则放了玉琮。3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死者下葬时的情景,这么多玉璧,从头到脚铺满了他的全身,身体表面能放的地方几乎都放了。 也许古代中国人和现代中国人有一样的脑回路,会用相似的方式对待死者。就像现在流行的盗墓探宝小说里写的那样,汉唐宋元王公贵族的坟墓中,有大量金银财宝随葬,而今天我们给死者陪葬的,也少不了金箔、银箔。那么我们可以猜想,在良渚文化土墩墓里随葬的玉璧,应该也是出于同样的用意。 这些玉璧不仅出现在良渚的古墓中,而且随着良渚文化与北方大汶口文化、江汉流域石家河文化、中原的庙底沟文化之间的交流而广泛传播,在当地产生了类似的本地制品,发挥了相仿的作用。 由此可见,从史前时代开始,玉璧、玉琮、玉钺、玉铲等古老石质货币的使用,加强了中国境内各区域的联系,为各地逐渐连成整体,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种审视古代玉器的全新视角。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崇尚的宝物。中亚阿富汗一带的人们喜欢青金石,印度人喜欢红宝石、蓝宝石,非洲人热爱钻石。这些罕见而坚硬的“石头”,都为当地古代的经济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动力。玉器对于我们中国人也一样。 在中国的史前时代中,玉石扮演了沟通不同地区古文化的重要角色。尽管这些造型各异的玉石让后来者感到困惑,成为“礼天礼地”的六器,但是在古代文献中,仍然留有许多蛛丝马迹,指引我们发现玉石的真相。 作为货币的高古玉器,参与奠定了商王武乙和周穆王的基业。古代王朝通过玉石既能得到外援,又能购买到马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一下,这些王朝的衰落,是不是也和玉石产量下降导致的经费不足有关呢? 后来,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提高,早期中国在商、周时期进入了青铜时代,玉石与其他石器一同退出了交换流通的舞台,留下墓葬中那些迷人而耐人寻味的“礼器”。当然,一同留下的,还有战国时代那些源自早期玉器造型的铜质货币。 虽然玉石的货币功能衰退了,但它本身作为装饰性珠宝的一面,随着玉石采矿业的延续,发展出了新的方向,并且成为文明史以来中国*具观赏价值的工艺品。玉石以贵重的玉质器物的形式,成为传世珍宝。 今天的玉器收藏爱好者可以这么思考:你所收藏的各种形式的玉器,之所以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是因为它们*初就是可以流通、用来兑换重要物资的交换媒介,它们还改变了石器时代一直到商、周王朝的历史。 告别了玉器和石器时代,中国就进入了青铜时代。在下一章,我们将一同探索改变古代中国的另一项重要文物——青铜器。我们知道青铜器历来都是国之重宝,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原料就来自古代江南这个巨大的矿区。这些铜矿料的流动,为秦国和楚国的未来铺设了命运的轨道。

作者简介

张经纬,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人类学家、作家。
长期从事人类学、民族史、艺术史等方面的研究,力图向公众传播学术新知。著有《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人类简史》《诸子与诸国: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与人类学家同行》《从考古发现中国》《田野:一个人类学者的成长纪实》;译有《石器时代经济学》《伊隆戈人的猎头》《二十世纪的四种神话理论》《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