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名人传记:康熙皇帝传  修订版

包邮中外名人传记:康熙皇帝传 修订版

¥14.7 (3.7折) ?
1星价 ¥14.7
2星价¥14.7 定价¥3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57087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22
  • 出版时间:2022-04-04
  • 条形码:9787555708797 ; 978-7-5557-0879-7

内容简介

  善良、正直、优秀的名人,是社会的精英、后人的楷模,他们的言行及故事自有启迪世人之妙用,借鉴之,可激励你我,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康熙皇帝生活的时代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但是,在他出生前不久发生的满族入主中原的历史事件,却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从而使得中国封建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时势造英雄,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使得康熙皇帝成为一个对当时社会有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当然,他的成就和他个人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康熙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中国古代帝王群中也是十分优秀的一个。  这部传记记述了伟大帝王康熙的一生,记录了康熙一生中非常辉煌的时刻,从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到安定边疆。在这些故事中,我们能了解康熙皇帝从一个弱小少年到一位伟大帝王的成长过程,从中能获得许多启示。

目录

**章 少年天子 因病出宫 少年勤学有志向 父皇去世,玄烨即位 辅政大臣与圈地风波 智斗鳌拜 第二章 平定三藩 三藩起兵 两兵交战 大获全胜 第三章 仁政爱民 治理黄河 招贤纳士 尊孔崇儒 第四章 收复 不协调的旗帜 重用施琅 初战告捷 苦战制胜 第五章 安定边疆 收复雅克萨 御驾亲征噶尔丹 三征噶尔丹 第六章 安定西藏 祖母去世 西藏隐患 粉碎阴谋 第七章 晚年康熙 太子风波 初兴文字狱 重视修书 溘然长逝 名人年谱 ......
展开全部

节选

  《康熙皇帝传(修订版)》:  这时,康熙皇帝的心情一下子变好了。他觉得,和高士奇相比,自己仍然是一个勇武的君主,之前不愉快的感觉,全都没有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康熙皇帝**次南巡的时候,也把高士奇带上了。一路上,有高士奇陪伴,登泰山,视察黄河,考察风土人情,游览名胜古迹,谈笑风生,过得十分愉快。可见康熙皇帝是十分喜欢高士奇的。  但是,高士奇仅仅是康熙皇帝广纳贤才的**步。康熙虽然年幼,可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皇帝。康熙心里清楚,要想得到汉人的承认,首先就是要收揽大批的人才,尤其是有名望的大儒。所以,康熙决定举办博学鸿儒科。  原来,康熙皇帝看见国家实力一点点强盛起来,而人才相对来说却还很缺乏。清初的科举仍然以进士为主,并专以八股文取士,这对于热衷功名利禄的年轻士子固然合适,但对于像顾炎武、王夫之这样怀念明朝、拒绝与清朝合作的一代名儒、名节之士却行不通。所以,康熙皇帝一方面沿袭常规的科举旧制,网罗汉族士子;另一方面又下诏,通过推荐的方法为朝廷吸纳才士。平定三藩以后,明朝遗老遗少的复国梦已经成了泡影。针对这种情况,康熙皇帝考虑到或许会对那些“气节之士”有所触动,便借机再一次向他们敞开了招纳贤士的大门。  康熙十七年(1678年)正月,康熙皇帝正式宣布开设博学鸿儒科。博学科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唐代开元十九年(731年)开办了一次,宋高宗南渡后又开了一次,距清代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博学科原名叫“博学鸿词科”,康熙从中改了一个字,取名“鸿儒科”。这样一来,应试的无论中与不中,便都有了“鸿儒”的身份,这样的身份是十分荣耀的。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十九日,举国瞩目的博学鸿儒科终于正式开考了。和参加会试的考生相比,参加“鸿儒科”考试的考生们十分显赫。他们都是各地州府推荐或自荐的硕儒,都很有学问。这些人都是由各地官府派人护送到京。从水路来的,乘坐的都是豪华的楼船坐舰;从陆路来的,乘坐的都是八人抬的官轿,轮班抬轿的轿夫都骑着高头大马,前呼后拥开道而行。在楼船和官轿的前头,一律插上了“奉旨应试”“肃静回避”的杏黄虎头牌,进京时也不住店,都分居于京里的达官显贵人家。  康熙皇帝这么做,本意是为了招纳那些一直不肯与朝廷合作的明代遗留下来的大儒。可是,这些人的风骨却与一般考生不同。应试的总共有一百八十二人,告老的、称病的、规避的竟有四十余人。像顾炎武、傅山等人竟摆出“义不受辱”、死不应试的架势,虽然被用铁链“护送”来京,却躺在古寺里,坚持不肯出来见人。听到这些事后,康熙沉默了许久,半天才说:“从这些明朝遗老的举止来看,天下人心还是没能完全归顺啊。”沉默了一会儿,康熙皇帝才慢慢说道:“博学鸿儒科的考试一定要办好,朕也知道强拉他们不合人情,但他们已经来了,一定要考,不考也得考。考过的,无论优劣一概给官——*要紧的是叫他们非考不可,你们听到了?”“喳!”几个大臣忙叩头回答道。在软硬兼施下,除顾炎武、傅山等几个顽固的遗老外,大部分人都参加了考试。知道这个情况后,康熙无奈地说:“放顾炎武他们回去吧,不要伤害他们。不管怎样,他们也是一个忠君的道德榜样,可以净化世人,树立道德样板。”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