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书系·精选注音书:小游击队员(儿童小说)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书系·精选注音书:小游击队员(儿童小说)

1星价 ¥15.0 (6.0折)
2星价¥15.0 定价¥2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122149
  • 装帧:10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12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72122149 ; 978-7-5721-2214-9

本书特色

★歌颂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弘扬崇高革命精神。 ★收录《党费》《小游击队员》《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四篇家喻户晓的王愿坚作品。 ★重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生活的艰辛。 ★展现烽火年代里中华儿女美好的人性、崇高的信念。

内容简介

  《小游击队员/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精选注音书)》收录了《党费》《小游击队员》《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4篇故事。其中,《小游击队员》讲的是樟伢子的父母掩护红军伤员时被白鬼子杀害了,带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成了孤儿的他四处寻找红军时遇到了红军的侦察员。在协助侦察员去敌区侦察时不慎被敌人发现,侦察员被俘。机智勇敢的樟伢子把敌人的工事情报图送给了游击队,游击队歼灭了敌人,救出了侦察员。

目录

《小游击队员》: 本书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精选注音书)》的其中一册。该书收录了《党费》《小游击队员》《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4篇故事。其中,《小游击队员》讲的是樟伢子的父母掩护红军伤员时被白鬼子杀害了,带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成了孤儿的他四处寻找红军时遇到了红军的侦察员。在协助侦察员去敌区侦察时不慎被敌人发现,侦察员被俘。机智勇敢的樟伢子把敌人的工事情报图送给了游击队,游击队歼灭了敌人,救出了侦察员。
展开全部

节选

《小游击队员》: 党 费 每逢我领到津贴,拿出钱来缴党费的时候;每逢我看着党的小组长接过钱,在我的名字下面填上钱数的时候,我就不由得心里一热,想起了1934年的秋天。 1934年是我们边区斗争*艰苦的开始。我们的主力红军一部分参加“抗日先遣队”北上了,一部分和中央红军汇合,准备长征。我们留下来坚持敌后斗争的一支小部队,在主力红军撤走以后,就遭到敌人疯狂的“围剿”。为了保存力量,坚持斗争,我们被逼迫得上了山。 队伍虽然上了山,可还是当地地下斗争的领导中心。当时,我们一面瞅空子打击敌人,一面和各地地下党组织保持着联系,领导着斗争。 这种活动进行了没多久,敌人发现整不了我们,竟使出了一个绝招:把山脚下、偏僻的小村子里的群众统统强迫搬到靠平原的大村子去了。敌人这一招来得可真绝,切断了我们和群众的联系,各地的党组织也被搞乱了,要坚持斗争就得重新组织。 上山之前,我是侦察员。那时候我整天在敌人窝里活动,走到哪里,吃、住都有群众照顾着,瞅准了机会,一下子给敌人个“连锅端”,真干得痛快。 可是自从上了山,特别是敌人来了这一手,日子不那么惬意了:生活艰苦倒不在话下,只是过去一切生活、斗争都和群众在一起,现在突然离开了群众,可真受不了,浑身有劲儿没处使,觉得憋得慌。 正憋得难受呢,县委魏杰同志把我叫去了,要我当交通员,下山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 接受了这个任务,我可是打心眼里高兴。任务是秘密地把地下党组织联络起来,以便进行有组织的斗争。 我去的落脚站八角坳,是个离山较近的大村子,有三四个村的群众*近被迫移到那里去。要接头的人名叫黄新,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媳妇,1931年入党。1932年,她带头把丈夫送去参加了红军,眼下家里就剩下她跟一个才五岁的小妞儿。敌人强迫她们搬迁的时候,一把火把她们那村子烧光了,她就随着大伙儿来到了八角坳。听说她是个忠实、可靠的同志,所以这次我就去找她接头,传达县委的指示,慢慢展开活动。 这些,都是魏政委交代的情况。其实我只知道八角坳的大概地势,至于接头的这位黄新同志,我并不认识。魏政委怕我认错人,交代任务时特别嘱咐:“她耳朵边上有个黑痣!” 就这样,我收拾了一下,换了身便衣,就趁天黑下山了。 八角坳离山有三十多里路,下半夜才能赶到。这庄子以前我来过,那时候在根据地里,每到夜间,田里的活儿干完了,老百姓开会啦,上夜校啦,锣鼓喧天,山歌不断,闹得可火热了。可是,现在呢,鸦雀无声,黑沉沉的。只有个把白鬼子有气没力地喊两声,大概他们以为根据地的老百姓都被他们制服了吧。可是我知道,这看起来阴森森的村庄里还埋着星星点点的火种,等这些火种越着越旺,连串起来,就会烧起漫天大火的。 我悄悄地摸进了庄子,按着政委告诉的记号,蹑手蹑脚地走到窝棚门口。天这么晚了,里面还点着灯,屋里有人轻轻地哼着小调儿,听声音是个女人,声音压得很低很低。哼的那个调儿那么熟,一听就听出是《送郎当红军》: …… 五送我郎当红军, 冲锋陷阵要争先, 若为革命牺牲了, 伟大事业侬担承。 …… 十送我郎当红军, 临别的话儿记在心, 郎当红军我心乐, 我做工作在农村。 …… 好久没有听这样的歌了,心里真觉得平静。我想的一点也不错,群众的心还红着哩,看,这么艰难的岁月,群众还想念着红军,想念着闹革命的红火日子。兴许这哼歌的就是我要找的黄新同志?要不,怎么她把歌哼得七零八落的呢?看样子她的心不在唱歌,她在想她那在长征路上的爱人哩。 我在外面听着,真不愿打断这位红军战士的妻子对红军、对丈夫的思念,可是不行,天快亮了。我连忙贴在门边上,按规定的暗号,轻轻地敲了敲门。 歌声停了,屋里顿时静下来。我又敲了一遍,才听见脚步声走近来,一个老妈妈开了门。 我一步迈进门去,不由得一怔:小窝棚里拥挤地坐着三个人,有两个女的、一个老头儿,围着一大篮青菜,头也不抬地在择菜叶子。他们的态度都那么从容,像没有什么人进来一样。这一来我可犯难了:到底哪一个是黄新?愣了一会儿,也算是急中生智,我说:“咦,该不是走错门了吧?” 这一招很有效,几个人一齐抬起头来望我了。我眼珠一转,一眼就看见在地铺上坐着的那位大嫂,她的耳朵上有颗黑痣。 我一步抢上去说:“黄家阿嫂,不认得我了吧?卢大哥托我带信来了!”*后这句话也是约好的,卢大哥就是她的丈夫。 她满脸堆笑,像招呼老熟人似的,一把扔给我个木凳子让我坐,一面对另外几个人说:“这样吧,这些菜先分了拿回去,盐,等以后搞到了再分!” 那几个人眉开眼笑地望望我,每人抱起一大把青菜,悄悄地走了。 她也跟出去了,大概是去看动静了吧。这时候,我仔细地打量了这个红军战士的妻子、地下党员的家:这是一间用竹篱子糊了泥搭成的窝棚,靠北墙,一堆稻草搭了个地铺,地铺上一堆烂棉套子底下躺着一个小孩子,小鼻翼一扇一扇的,睡得正香。这大概就是她的小妞儿。 墙角里三块石头支着一个黑乎乎的砂罐子,这就是她煮饭的锅,再往上看,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

作者简介

王愿坚,电影编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小游击队员》,电影剧本《闪闪的红星》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