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真求道:中国走进现代社会的哲学省察

究真求道:中国走进现代社会的哲学省察

1星价 ¥56.3 (7.5折)
2星价¥56.3 定价¥7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32269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301332269 ; 978-7-301-33226-9

本书特色

明末清初以来,尤其鸦片战争之后,中西关系的问题是中国知识界急欲解决而又长期不得解决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究真求道:中国走进现代社会的哲学省察》梳理了前辈学者对于中西文化关系问题的三种处理路径:西化派、复古派和调和派,分析了其各自的独到和偏颇之处,尝试回到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张力源点,接续前辈学人的自觉探索和批判,重新审视中国走进现代社会的道路。
作者提出,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历史落实与制度表现,倘若没有对于现代化种种现象背后“知识理论”及其“理性化”特质的探讨,此种“现代化之路”往往流于一种愿景或是迷途。由此来看,无论是胡适的“学术独立”还是冯友兰的“自由之路”都有着深层次的理论缺憾,因为二者忽视了现代化进程的理性特质和知识体系。对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人生论”则应当自觉予以继承、深化和拓展,尤其是其对应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自觉。
《究真求道:中国走进现代社会的哲学省察》对于现代化背后的“知识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提出以“知识创新”为中心,基于“知识体系”自觉来回应“知识主义社会”到来的理论方案,对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及其相关方案反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资源。

内容简介

明末清初以来,尤其鸦片战争之后,中西关系的问题是中国知识界急欲解决而又长期不得解决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本书梳理了前辈学者对于中西文化关系问题的三种处理路径:西化派、复古派和调和派,分析了其各自的独到和偏颇之处,尝试回到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张力源点,接续前辈学人的自觉探索和批判,重新审视中国走进现代社会的道路。 作者提出,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历史落实与制度表现,倘若没有对于现代化种种现象背后“知识理论”及其“理性化”特质的探讨,此种“现代化之路”往往流于一种愿景或是迷途。由此来看,无论是胡适的“学术独立”还是冯友兰的“自由之路”都有着深层次的理论缺憾,因为二者忽视了现代化进程的理性特质和知识体系。对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人生论”则应当自觉予以继承、深化和拓展,尤其是其对应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自觉。 本书对于现代化背后的“知识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提出以“知识创新”为中心,基于“知识体系”自觉来回应“知识主义社会”到来的理论方案,对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及其相关方案反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资源。

目录

导论:从中国近现代的百年历程看“中国到自由之路”
的可能性开展
**章对“自由之路”与“学术独立”的批判与问题源点回归
**节冯友兰“中国到自由之路”何以不可能?
第二节胡适“学术独立十年计划”何以失败?
第三节回到“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的困境原点
第二章对儒学传统的批判性继承与“新人生论”之提出
**节“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之张力何在?
第二节新人生论之提出及其反省
第三节从思维方式上审视儒学传统与现代生活
张力之化解可能
第三章批判性继承与方法论自觉
**节逻辑分析方法的中国式解读
第二节归纳法与科学
第三节怀疑论方法
第四节直觉论
第四章知识主义社会视角下“自由之路”的重建可能
**节“知识”的现代角色以及知识主义社会
的到来
第二节知识主义社会中人的行动结构
第三节知识主义社会生活中的逻辑分析与
直觉思维
第四节知识创新——知识主义社会的“自由之路”
结语:知识主义宣言与自由之路

附录一胡军教授的学思历程及其反省
附录二胡军教授论著、译作编年目录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胡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哲学会名誉会长,曾任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会副会长等。著有《金岳霖》《哲学是什么》《知识论引论》《分析哲学在中国》《道与真》《知识论》 《燕园哲思录》 等。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