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经典诠释与情感儒学建构——蒙培元易学论文集

包邮《周易》经典诠释与情感儒学建构——蒙培元易学论文集

1星价 ¥37.5 (6.5折)
2星价¥37.5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01271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664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220127120 ; 978-7-220-12712-0

本书特色

1.本书收录了蒙先生有关易学的所有经典论文,不仅多方面展现了蒙先生在易学研究与自身“情感哲学”思想构建过程中的观点变化与发展,同时还回顾了蒙先生对《周易》的精彩解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本书编者黄玉顺是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师从冯友兰先生嫡传蒙培元先生,是当代中国“儒学复兴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建构了“生活儒学”及“中国正义论”体系。

内容简介

蒙培元是当代有名的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其主要哲学思想被称为“情感儒学”(他自己称之为“情感哲学”),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本书根据蒙先生在易学研究上的三个发展阶段,将其易学著述分为上编、中编、下编结集而成。本书收录了蒙先生有关易学的所有经典论文,不仅多方面展现了蒙先生在易学研究与自身“情感哲学”思想构建过程中的观点变化与发展,同时还回顾了蒙先生对《周易》的精彩解读。

目录

目录
上编
“言意之辩”及其意义 3
“形而上”与“形而下” 15
《周易》“道器”范畴的理学诠释 22
《周易》“太极”“阴阳”范畴的理学诠释 42
《周易》“神化”“动静”范畴的理学诠释 61
《周易》“一两”范畴的理学诠释 80
《周易》“形上”“形下”范畴的理学诠释 94
《周易》的天人哲学 103
《易传》中的道德本体论 116
中编
《易经》的整体主体思维 125
略谈《易经》的思维方式 137
浅谈范仲淹的易学思想 143
《周易》形而上者观念的主体思维 149
《周易》天道性命观念的主体思维 157
《周易》与“天人合一”说的发生及发展 165
《周易》“言意之辩”的玄学诠释 183
下编
天·地·人
——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197
《易传》:儒学经典的初步诠释 211
《周易》哲学告诉我们的人生道路
——《周易人生智慧丛书》序 214
《易传》的天地人三才之道 216
张载易学与中国哲学生态观 229
孔子与《周易》 250
《周易折中》整理本推荐意见 259
伏羲与《周易》文化 262
孔子是怎样解释《周易》的 274
伏羲何以是“人文始祖” 284
《周易》哲学的生命意义 287
伏羲与《周易》
——兼评安志宏的《周易》研究 294
附录
作为情感哲学的中国哲学 蒙培元 303
情感儒学:当代哲学家蒙培元的情感哲学 黄玉顺 322
展开全部

节选

  《经典诠释与“情感儒学”建构:蒙培元易学论文集》:  理学家周敦颐以《太极图说》为框架,建立了一个宇宙论,**次把“太极”作为重要范畴,纳入理学体系。但是对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这句话,从南宋以来直到今天,还有争论。南宋的洪迈在撰修国史时,于周敦颐本传中全录《太极图说》一文,其首句是“自无极而为太极”。对此,朱熹进行了辩论,而陆九渊又同朱熹进行了辩论。但流传至今的《太极图说》,经过朱熹之手,其首句是“无极而太极”。于是有人提出,朱熹篡改了原文及《太极图》。这个问题的争论,已是“死无对证”,无法取得一致结果。对此,我们只能根据《图说》全文并参考《通书》的内容进行分析。但周敦颐的论述并不是很明确,这就为我们增加了一定困难。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无极而太极”是符合周敦颐思想的。因为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不仅提出了生成论哲学,而且提出了本体论哲学,“无极而太极”便是表示其本体论思想的重要命题。这里“无极”是精神性本体,是从道家《无极图》中拿来的,“太极”则是指阴阳未分之气,来自儒家《周易》。所谓“无极而太极”,并不是讲由无极生出太极,而是说,有“无极”,因此便有太极。太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无极为其本体。因此,在周敦颐《太极图说》中,*高范畴是无极而不是太极,无极是宇宙的本源、本体。周敦颐接受“无极”这一范畴,说明他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但他企图把道家和儒家结合起来,把无极和太极结合起来,因此又吸收了佛教体用说,以无极为精神本体,以太极为物质实体,二者是体用关系。至于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则是从太极开始的。所谓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显然是以太极为*初本源,并不是在太极之上又有一个本源生出太极。周敦颐的《太极图》虽然来自道教的《无极图》,但他进行了重大改造,基本上是以解释《周易》的形式出现的。  《易传》中只有“太极”而并无“无极”,这正是改《无极图》为《太极图》的原因。“太极”在周敦颐宇宙论中,是一个极重要的范畴,但还不是*高范畴。从思维发展的规律讲,周敦颐不可能再回到两汉那样的生成哲学。但这些都不是直接论据,*能说明问题的是,他在讲完宇宙论之后,又用逆推法,提出了“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这个命题,这就清楚地说明,太极并不是由无极生出来的。根据语言学,“本”字是本末相对之“本”,即根本的意思。作动词讲,则是本于某物或以某物为本,并不是“生”的意思。太极本于无极,正是本体论问题,而不是生成论问题,这完全符合“无极而太极”的原意,而同“自无极而为太极”或“自无极而生太极”的命题,完全不合。因此,只能说太极是化生万物的物质根源,无极却是*高本体。周敦颐的宇宙论,是有以无为本,不是有生于无。这正是他对理学所作的贡献。但不管怎样说,在周敦颐看来,宇宙是从无开始的,世界来源于无,则是可以肯定的。  此外,周敦颐还提出“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以化生万物的命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这一思想的核心是“妙合而凝”。对此应如何理解?周敦颐在这里为什么不提太极?这决不是疏忽,其中必有缘故。根据其宇宙生成论,阴阳五行生化万物,但阴阳五行生于太极,“二五之精”,就是由太极所生的精微之气,故不能说二五之精与太极“妙合”,因为它们都是物质存在,是生成关系,提出二五之精,就不必再提太极。合理的解释是,它只能同“无极”这个精神本体“妙合”,所谓“无极之真”,并不像朱熹所说,是指无形之理,而是无规定的精神实体,在《通书》中则变成了“诚”体。无极并不是空无所有,不是虚无,它是有真实内容的。《通书》中不再提“无极”,但提出了“诚”,这正是从道家转变为儒家的重要一步。精神与物质妙合而形成万物,这一思维方式为后来的理气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点还可以从另一句话“惟人也得其秀而*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得到说明,这是紧接着“妙合而凝”提出的对人的来源的看法,形、神相合而成人,说明同宇宙本体论哲学是完全一致的。  总之,在周敦颐的宇宙论中,太极是气而不是理;阴阳则是太极所生的两种对立的物质,太极和阴阳还没有变成理和气的关系。这是初期理学的特点。只有后来的朱熹才把太极变成了理。  ……

作者简介

蒙培元,有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历任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主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访问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黄玉顺,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师从冯友兰先生嫡传蒙培元先生,是当代中国“儒学复兴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建构了“生活儒学”及“中国正义论”体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