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42737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166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214273727 ; 978-7-214-27372-7

本书特色

全面研究卢卡奇思想发展中的各个阶段,广泛收集并翻译国外学界对卢卡奇不同时期重要理论思想和文本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一度被国内学界所忽视的内容,如卢卡奇对现象学的探索、卢卡奇早年对艺术哲学的构建、卢卡奇过渡时期的思想等,相较于以往类似的卢卡奇文献选编,具有更为鲜明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整体呈现卢卡奇思想的全貌。

内容简介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创始人,卢卡奇深刻参与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学术形态的当代重塑过程。《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精选近半个世纪以来英语、德语、俄语、法语等学界有关卢卡奇的经典研究论述,系统展现卢卡奇各个思想发展阶段、各个思想发展维度的国际学术共识,努力为国内卢卡奇研究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分别对应卢卡奇早、中、晚期的思想,**卷聚焦卢卡奇的早期思想,第二卷主要讨论卢卡奇影响优选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第三卷主要探究卢卡奇中、晚期理论著作。

目录

目录


**卷 艺术与生活:早期卢卡奇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001 重访卢卡奇的早期著作——《心灵与形式》《小说理论》和《历史 与阶级意识》[法]吕西安·戈德曼

021 论青年卢卡奇的戏剧的历史哲学一一以《现代戏剧发展史》《悲剧的形而上学》和《论“罗曼史”的美学》为例[匈]费伦茨·费赫尔

061 论心灵与形式之关系——兼论青年卢卡奇对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美]朱迪斯·巴特勒

077 《心灵与形式》与青年卢卡奇思想的方法论片段[俄]谢尔盖· 泽姆良诺伊

090 《心灵与形式》与《论精神的贫困》中的生活形式与生活批评 [美]凯蒂·特雷萨基斯

114 心灵与生活一一青年卢卡奇和文化问题[匈]乔治·马尔库什

146 海德堡手稿中的美学与艺术哲学[德] 尹丽莎白·魏瑟-罗曼

162 《海德堡美学》的结构与历史[匈]乔治·马尔库什

185 卢卡奇论说文时代的艺术哲学[德]乌特·克鲁泽-费舍尔

208 论卢卡奇的《小说理论》[匈] 伦茨·费赫尔

244 作为退化原则的时间一一《小说理论》对柏格森时间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当代回响[德]维尔纳·荣格

260 小说,资本主义史诗还是资产阶级史诗,具体还是现实抽象? [英]戴维·坎宁安

284 《小说理论》的症候阅读法解读一一兼论小说与电影的相似性与解放性[美]提摩太·贝维斯

299 从梅诗金到马克思主义——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接受对卢卡奇革命伦理学的影响[英]理查德·维斯特曼

342 青年卢卡奇的生平与思想一一以《策略与伦理》为焦点[英]罗德尼·利文斯通

359 突破伦理——1918年卢卡奇转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关头[法]米夏埃尔·洛维


第二卷 物化与革命:《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001 格奥尔格·卢卡奇和他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苏]阿·莫·德波林

027 关于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德]汉斯-尤尔根·克拉尔

047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过去与现在[匈]拉斯洛·西克莱

053 《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的思想意义与多元阐释[德]吕迪格· 丹内曼

084 集体的历史主体:对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反思[英)保罗·康纳顿

105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物化”理论与浪漫主义的反资本主义[俄]谢尔盖·彼得洛维奇·波采鲁耶夫

136 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启蒙辩证法》再回到《历史与阶级意识》 [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

154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重构和阿多诺对非教条马克思主义来源的“背叛”[德]萨比娜·多伊

179 论《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物化理论与《启蒙辩证法》中身体哲学的关系[德]乌多·蒂兹,[德]沃尔克·卡萨

203 科学认识与政治行动:论《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思想的二律背反 [阿根廷]圭多·斯塔罗斯塔

231 物化——一个现实的概念?[德]拉尔·耶吉

235 重思物化[美]汉娜·菲尼切尔·皮特金

270 物化、商品拜物教与民主的无能:作为对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的卢卡奇物化理论[德]吕迪格·丹内曼

287 卢卡奇与资本主义辩证批判[加]莫伊舍·普殊同

315 意识的物化:卢卡奇同一的主体一客体中的胡塞尔现象学 [英]理查德·韦斯特曼

355 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卢卡奇思想及其历史意义[德]弗兰克· 恩斯特


第三卷 审美与本体论:后期卢卡奇的理论体系构建

001 黑格尔哲学的研究者——格奥尔格·卢卡奇[俄]特奥多尔· 奥伊泽尔曼

011 论卢卡奇现实主义理论的黑格尔根源[美]瓦迪姆·施耐德

026 卢卡奇与海德堡的黑格尔复兴[德]伊丽莎白·魏瑟-罗曼

040 卢卡奇《悲剧的形而上学》:接受与语境[俄]伊万诺夫·博尔德列夫

052 卢卡奇与斯大林主义[法]米夏埃尔·洛维

076 德国哲学与纳粹的崛起[美]朱利安·杨

096 为《理性的毁灭》而辩[匈]亚诺什·科勒曼

112 论卢卡奇20世纪30年代哲学、美学、文学批评理论的内在关联 [匈]拉斯洛·伊勒斯

119 卢卡奇与现实主义[德]维尔纳·荣格

131 重访卢卡奇的现实主义[英]加林·提汉诺夫

140 格奥尔格·卢卡奇对社会理性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危机[德]吕迪格·丹内曼

155 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解读:卢卡奇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 [俄]玛丽亚·阿科舍夫娜·赫维什

169 晚期卢卡奇与马克思主义中的主体转向——论《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德]弗兰克·本泽勒

186 卢卡奇美学刍议[意]西尔维娅·费德里奇

201 《审美特性》中的科学问题[匈]亚诺什·科勒曼

215 卢卡奇及其神圣家族[匈]阿格妮丝·赫勒

228 作为末世论范畴的善一一格奥尔格·卢卡奇与保罗·恩斯特通信中的**伦理与第二伦理[俄]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泽姆良诺伊

250 吕西安·戈德曼——卢卡奇的“简单接受者”[匈]费伦茨·费赫尔

272 “意识形态”及其观念:卢卡奇与戈德曼对康德的解读[匈]乔治·马尔库什

294 卢卡奇与本雅明:相似与差异[匈]费伦茨·费赫尔

310 作为20世纪存在主义先驱的卢卡奇[匈] 伊斯特万·费赫尔

322 “为何不选择卢卡奇?”或者:关于非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存在 [匈]拉兹洛·塞凯利

353 卢卡奇与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德]曼弗雷德·布尔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左派思想史、教育哲学等领域的研究。代表性论著有:《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20年)、《阶级、文化与民族传统——爱德华·P.汤普森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2019年、2008年)、《“崩溃的逻辑”的历史建构——阿多诺早中期哲学思想的文本学解读》(2014年、2003年)等。代表性编译著作有:《恩格斯研究指南》(2020年)、《剑桥阿多诺研究指南》(2018年)、《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2017年、2008年)、《卢卡奇早期文选》(2004年)等。 孙乐强:南京大学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建茵: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健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德国弗莱堡大学近现代德语文学专业博士。 李乾坤: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谢瑞丰:南京大学哲学系特别科研助理,美国特汉姆大学访问学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