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23134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538页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22313443 ; 978-7-5223-1344-3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中国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的政策趋向和实践发展,分别对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调整,乡村振兴政策,农业基本经营政策与法规,农业土地政策与法规,农业劳动力政策与法规,农业财政与金融政策与法规,农业科技政策与法规等进行系统梳理。
目录
**节 政策与政策科学
第二节 农业与农业政策
第三节 农业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四节 农业法律体系
第五节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规的关系
第二章 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调整
**节 农业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 农业政策的执行
第三节 农业政策的评估
第四节 农业政策的调整
第三章 乡村振兴政策
**节 政策提出背景
第二节 政策目标
第三节 政策手段
第四章 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政策与法规
**节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农业家庭经营政策与法规
第三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与法规
第五章 农业土地政策与法规
**节 农业土地政策目标
第二节 农业土地所有权政策与法规
第三节 农业土地使用权政策与法规
第四节 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
第六章 农业劳动力政策与法规
**节 农业劳动力政策目标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就业政策与法规
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流转政策与法规
第七章 农业财政金融政策与法规
**节 农业财政政策与法规
第二节 农业金融政策与法规
第三节 农业保险政策与法规
第八章 农业科技政策与法规
**节 农业科技政策概述
第二节 乡村振兴发展的科技创新驱动政策
第三节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与法规
第九章 农业结构政策与法规
**节 农业结构政策目标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政策与法规
第三节 农业经营结构政策与法规
……
第十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
第十一章 农产品流通政策与法规
第十二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与法规
第十三章 农村社会政策与法规
参考文献
节选
《中国农业政策与法规》; (三)内容 1.产业现代化 产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其核心是实现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生产体系就是将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物质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导入传统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采用生态循环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就是要健全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打通生产、储藏、流通、加工、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提升价值链。同时,实现农业多功能价值充分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现代化的经营体系核心就是要提高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使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多种类型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共同发展,带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推动农业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效益。 2.生态现代化 农村生态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农村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从内部结构看,包括自然生态子系统、农业生态子系统和村落生态子系统。德国学者胡伯(JosephHuber)在20世纪80年代曾提出生态现代化的概念,核心内容是以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推动农村生态现代化必须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综合起来考虑,处理好农村“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把生态建设看成是发展之义、发展之举。要以系统观为引领,围绕农村生态系统健康、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农村环境污染控制三大目标,提高农村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恢复力和活力,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水、土、草原、森林、湿地等重要农业资源,实现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农村土壤污染、水污染控制为重点,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强度,持续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使用率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 3.文化现代化 文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推进农村文化现代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农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克服陋习。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弘扬,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传承发扬守望相助、父慈子孝、敬老孝亲、兄友弟恭、勤俭持家、淳朴敦厚、吃苦耐劳等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相容共生。 4.治理现代化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体制机制,使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健全,议事协商形式更加丰富,村务监督更加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平安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村民对村规、民约的认同感增强,道德教化作用显著发挥,新乡贤文化得以重塑,乡村人才队伍壮大,榜样和模范作用得以发挥,实现乡村善治目标。党委领导、政府责任、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进一步健全。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5.生活现代化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也是农村现代化的根本目的。这里所讲的生活富裕,不单纯是指物质上的富裕,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上的富裕。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是衡量这种物质富裕的重要指标。在一些发达国家,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城镇居民,而中国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相差悬殊。要依托乡村建设行动,尽快补齐进村入户公路、供水供气、垃圾污水处理、地下管网、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建管用结合,注重建立后续管护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使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等值化的生活质量。此外,农房现代化也是农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农房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设计,建筑质量低、寿命短、特色和文化内涵缺失,因此提高农房建设质量和设计水平,加快推进农房现代化是当务之急。农房现代化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且能够提高乡村的美化度和价值,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防止盲目大拆大建,保护乡村风貌和乡村记忆,尤其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古建筑、古树木等,充分发掘和弘扬乡村风土民情、乡规民约、农耕文化、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支撑。 ……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1.8¥38.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1.4¥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4开特种纸 红皮烫金版
¥5.8¥18.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6.1¥5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4.7¥3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4.0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31.4¥4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2¥4.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7.0¥36.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9.8¥2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1.8¥37.0 -
犯罪学
¥23.3¥3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实用版
¥12.3¥30.0 -
圆圈正义
¥25.3¥46.0 -
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
¥22.6¥58.0 -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释义
¥16.0¥50.0 -
民法概要
¥14.9¥48.0 -
民法典
¥20.2¥42.0 -
法医追凶:侦破罪案的214个冷知识
¥37.4¥68.0 -
法治的细节
¥21.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