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39915
  • 装帧:7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78
  • 出版时间:2017-10-01
  • 条形码:9787100139915 ; 978-7-100-13991-5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史研究者学问一事,见微而知著,虽片言鳞爪,却浑然一体。及今观之,札记、书信、日记等传统书写方式,更是散发出无定向、碎片化的后现代气息。钱锺书先生便将自己的读书笔记题为“碎金”,凸显其特殊的价值。 文丛取名“碎金”,意在辑零碎而显真知,并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相映衬。丛书所录,非为诸名家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著作,而是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分为治学随笔、学林散记、日记书信与口述自传等系列,多为后人精心整理或坊间经年未见的佳作。希望这些短小而精美、灵性而深邃、言简而隽永的吉光片羽,能帮助读者领略名家学者的点滴妙悟、雅趣文字,一窥学术经典背后的丰富人生。 《碎金文丛》第四辑书目: 《莲生书简》杨联陞 著 《墨戏》滕固 著 《林庚》潘酉堂 整理 《西游记漫话》林庚 著 《古诗十九首初探》马茂元 著 《芳草茵茵――费孝通自选田野笔记》费孝通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名汉学家杨联陞先生的书信辑存选,收录自1938年起五十年间,其与胡适、钱穆、赵元任、李方桂、饶宗颐、萧公权、缪钺等近50位学人的通信。信中多论学问,吉光片羽中灵思毕现;也谈生活,掌故新见,妙语迭出。这些书信是杨联陞于学术著作之外的“闲笔”,多为首次整理,极具价值。更为难得的是,这些书信展现了老辈学人治学的严谨态度,和将学问融于生活的自在状态。通过这些跨越大洋的鸿雁,也勾勒出了当时学界的多姿面相。

目录

与宇都宫君书(一通)
与李光璧书(一通)
致胡适(十通)
与戴文达书(一通)
致全汉昇(一通)
致鲍克(一通)
与曾我部静雄教授论课役书(二通)
致赵元任(一通)
致蒋彝(一通)
致卫利(一通)
致钱穆(三十通)
致杨忠平(十七通)
致周法高(一通)
致何炳棣(三通)
致房兆楹(一通)
致周策纵(七通)
致陈启雲(一通)
致屈万里(二通)
致李济(一通)
致赵赓飚(十一通)
致李方桂(二通)
致裴·约翰(二通)
致潘重规(一通)
致陈世骧(一通)
致陶希圣(七通)
致陈祚龙(二通)
致李田意(一通)
致池田温(一通)
致王尔敏(一通)
致刘广京(三通)
致张琨(一通)
致张琨、刘广京(一通)
致钱思亮(三通)
致浦薛凤(六通)
致萧公权(二通)
致饶宗颐(二通)
致杨仲耆(二通)
致牟复礼(一通)
致神田喜一郎(一通)
致缪钺(五十通)
致吕叔湘(一通)
致刘绍唐(二通)
致李中清(二通)
致丁邦新(一通)
致洪同(六通)
致周一良(一通)
致陶晋生(一通)
致浦丽琳(一通)
致王仲荦(一通)
致杜维运(二通)
致吴于廑(二通)
致唐长孺(一通)
致宿白(一通)
致傅幼侠(二通)
致吴大猷(一通)
编后记:书写性情

展开全部

节选

  前十几天,有一个周末,我到西海岸去参加一个关于训练洋人学中国语文的讨论会。会后去看赵元任先生夫妇,我发现赵先生面色甚好,大有返老还童的样子。他今年八十二,师母八十六。师母比较消瘦,而且脸上黑瘢点增多。师母说,她有些时心跳到自己可以听见,而且*坏时过十几跳就停一次(她自己在日本学过医)。幸而服用一种人参精,叫Digoxin,她一天服两次,每次125mg,心跳已恢复正常。我扶她上楼,二三十级的高阶,也能一气儿走上,气不涌出。赵先生每日服250mg(一次),师母不能一次服,那样她会太兴奋。赵先生气色转好,显然是这药的作用。我的校医是一位很好的年轻医生,对此药也有所知。他发现我旅行回来,多半是过劳及吃多了,又吃的太咸,血压升至180/110,他叫我一切小心。我已恢复多食蔬果,不多吃及早睡早起的习惯,今天午后又量,已经降下来了,立量176/100。医生要我再加一种药,过一星期再量。这个医生很负责任,你们可以放心!  前次谈到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慨当以慷,我解为有了感慨应以康健的态度与心情化解之。以下一转:(但)忧思仍是难忘,那么用什么解忧呢?只有杜康(传说中造酒的人,也就是酒了)。这样语气比较通顺,合乎曹操的性格,也合乎现代人应有的积极的观点。我查过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他只说:“康恺,一声之转,犹慷慨,梗概之为双声字(声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也。”虽不能证明我的讲法,但双声连词,不必两字意义全同,我想我的假说暂时仍可成立。  你的游记,实在写的很精彩。大舅说“可谓壮游”,我看了也觉得欣慕。这种机会,只有在新中国才能实现,学一句基督徒的话,“你们在新中国的人们有福了!”成都武侯祠后殿额名“静远堂”,我想出于“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是诸葛亮的名言。你们对诸葛亮的评价,相当公允,他以法家思想从政,甚有成就,在有些地方虽不彻底,恐怕也是受了时代的局限。又传说他曾造木牛流马,有人说是轻便的独轮车,也许不是这么简单。刘仙洲先生的书我以前读过,不记得曾否提到此事。李约瑟的大著《中国科技文化史》,对此事好像也没有什么贡献。李约瑟这部书是巨大的工作,可惜的是他自己中文太差,帮他忙的王铃英文不够,有时闹笑话。**册把沈括《忘怀录》中游山玩水时需要的泥靴译为泥船,即是一例。我曾为此册写过书评,他当时不大高兴,后来知道我是好意,交情又恢复了。另外我评过李约瑟、王铃与钟表专家Price合著的一本书,是关于北宋苏颂创制的一种天文仪器,又可作钟(计时)。不知何故,他们把四七二十八、三八二十四都忘了,说原文四七、三八恐有误字。我只可开个小玩笑,说想不到两位数学史专家,会把这样简单的计算给忘了,令人联想牛顿替大猫——狗?——开大洞、小猫开小洞的故事。学问是无尽无休的,专家也会犯错误,我写书评,可以指出这些错处来,决无自夸之意。我自己的英文太差,写不出这样的书来,一般科学史的知识也不够。虽然写过很多书评(以前多写长篇,近十几年精力不够,改写短篇,只可从大处落墨了),只有一两次作者来信反驳。……西洋人译古汉语出的错处,可以出一本《笑林广记》。不过我认为评介仍应以心存忠厚、以不得罪人为原则。要是书太坏,可以拒绝学报找我写书评的要求。要是自己没把握而做“醉雷公”(胡劈、胡批),反而替在国外的中国学人丢脸,那是我尽量避免的。我给学生的治学要领是“认真,虚心,合众,求通”——可惜是自己也不能完全做到。现在年纪大了,对后辈更避免苛求,以免倚老卖老之讥。

作者简介

  杨联陞(1914-1990),著名文史学家。三十年代得清华名师真传,四十年代负笈哈佛,五十年代成为西方汉学界学人,哈佛燕京讲座教授。杨先生治学从经济史入手,兼治文史语言,曾任赵元任助手,与胡适通信论学二十年,***称其为“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