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衡先培医论与临床经验

衡先培医论与临床经验

1星价 ¥81.0 (7.5折)
2星价¥81.0 定价¥1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7647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4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07764758 ; 978-7-5077-6475-8

内容简介

全书分五篇十二章共63节,涉及中医传统哲医同源基础、文化渊源、方法论和以糖尿病、内分泌为主的临床诊疗技能、技巧。具有突出的实用性和中医传统特色。本书首次系统阐述了基于平衡哲理的“衡医”理念,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基;系统阐述了中医文化基础,提出以易文化-老子-道家为基础的中国自然哲学,是中医学产生和发展的土壤;阐释了基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文化两大基石,决定了在中国蕴育出中医的必然性。同时,基于东、西方文化基础,论述了中、西医本质特征,并基于实践阐述了中医特色和现代医学的瓶颈。尤其是,临床医论高效、实用、新颖,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如所倡“见湿不清热”之说,“见寒不养阴”之论,能显著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行之有效。临床诊疗方案指导性强,易学易用;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为医理念,从细微中见功夫。对于一些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难治病证、细微苦恼,提出了有效的治疗范例。

目录

**篇中医溯源


**章中医哲理


**节论中医平衡观


一、“平衡”是维护健康的目标


二、 “权衡”是实现健康的手段


三、中医平衡理念的文化土壤


第二节中国自然哲学和中医学


一、中国自然哲学决定中医学的平衡观


二、中国自然哲学决定中医学的自然观


三、中国自然哲学的特征决定了中医学的衡动观


四、中国自然哲学原始方法决定中医学思维逻辑


五、易经自然哲学体系对中医学的影响


六、《道德经》中的自然哲学与中医学


第三节物灵同源世界观与聚类比象方法论


一、“灵”是感知并反应的能力


二、物灵同源世界观


三、《黄帝内经》中的物灵同源


四、聚类比象方法论


五、《伤寒论》中的聚类比象方法


第四节“象”与“象-势”认识论


一、理解“象”字以识中医之“象”


二、基于“象”意由实转虚的逻辑探索中医取象思维特点


三、象是物及其灵的综合表征——认识虚化“象”及其应用


四、识象与识势


五、“象-势”认识论与“象-物”认识论


第五节健康体系维护的基本法则


一、“感”与“反”——事物生生不息之本


二、“感”与“反”运动中的平衡是维护健康体系的基本法则


三、在“感”与“反”中维护动态平衡是中医治病基本原则


第二章衡先培医论


**节中医特色新解


一、整体观


二、天人相应


三、形与神俱


四、辨证论治


第二节五诊论

......


展开全部

节选

  关于学问,存在就有其存在的基础,本无必要讨论什么特色。需要拿“特色”来求得生机,必然是出现了生存危机。中医学存在了上千年,理所当然地维护着中华民族的身体健康,从来就没有人谈什么“中医特色”。现在要谈中医特色了,当然不例外也是有生存危机了。“中医特色”是随着西方科学尤其是西方医学的大量引入始被关注的话题,它关乎中医继续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现代人,大多认为中医特色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在西方医学思维局限下提出的,且并不全面。讨论中医特色,必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去全面、深刻认识,中医特色必须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因此,笔者提出中医特色的“两基石”“四支柱”观点。前者包括物灵同源世界观和聚类比象方法论,已在本书**章讨论。后者包括整体观、天人相应、形与神俱、辨证论治四大认识论支柱,对于指导中医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实践价值。人们的行为方式,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世界观和方法论影响的同时,也一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一定行为准则的具体指导。这些行为准则是人类在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在长期生存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法则,是认识论基础。先辈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些行为经验一代代传给其后代。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所形成的健康行为准则,可以概括为四大支柱。一、整体观整体观就是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不能把事物从它存在的环境中脱离开来,而是要把它放在应该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中去,连同时空去认识它。可见整体观必须有以下四要素:~是认识的主体,二是认识的特定对象,三是特定对象所存在的环境,四是时间要素。在这四个要素存在的情况下,现代科学分析还原方法是完全无法认识的,它只能在认识的主体和特定对象两个要素下认识事物,尤其是加上时间要素,分析还原论就彻底丧失了其价值,得出的结果必然脱离真实。以整体观认识事物,是物灵同源世界观和聚类比象方法论应用的必然结果。因为所有事物都具有灵,事物之间能相互感知并做出反应,同类事物趋于相聚,或者说同类相吸。“感知并反应”和相聚是一个随时间动态进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象”也不断地发生着连续性变化,且这个变化随着时间而无限持续地进行着。通过聚类比象,随时可以把不同事物的“象”进行比较,把事物进行动态归类加以认识。可以看出,这个认识过程,必然将特定事物放在其应该存在的空间和时间环境中,连同时空环境进行整体认识。任何的割离和静止的认识都不能完成这个认识过程。把这种认识方法运用到中医学中来,认识人的生理病理变化、疾病的发展转归,必然离不开人体所存在的时空环境。在中医学中,整体观的含义至少包括四点:一是人自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不能脱离整体的人而存在。二是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生长发育、体质、生理状态应当结合其生长环境来认识。三是人生疾病,是人及其所处自然、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发展规律,也必须同时考虑相应的时空环境状态。人的生理、病理的节律,以及三因制宜等,都体现了人与环境的整体性。四是对疾病的治疗,必须把所处的环境考虑进去,有的需要治人,有的需要治环境,还有的需要同时治疗人和环境。治人好理解,但治环境是被现代医疗体系常常疏忽的。有时通过治环境来治疗人的病,更能击中病本而愈病。如:林某,男,34岁。体质壮实。每年夏天即头痛、肩痛已经5年,长期中西医治疗。询问了解到其为办公室人员,夏天空调都开在20℃左右,自己夜卧也将空调开24℃,捂被睡觉盖下身而不盖肩背。嘱其改变环境,调高空调温度,空调房内用护肩。一周后其头痛、肩痛自愈。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对人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不同环境中的人,具有不同的体质特点、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生活习惯,这必然导致疾病的差异。在我国,北方气候寒冷,人们常吃燥热之食物抗寒。同时由于外环境寒冷,寒主收引,皮肤毛窍闭塞,阳气不得外达,易内闭生热。所以,北方人常内热外寒。在南方,气候火热,人们常吃冰凉食物,久则损伤内在阳气。同时由于环境炎热,皮肤毛窍开泄,阳气易耗散。这就导致了南方人内寒外热的特征。我们在临床诊治中,不但要辨析病人的症征,也应当把这种“北方内热外寒,南方内寒外热”的地域差异考虑进去,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这是针对环境治疗的另一种方式。……

作者简介

衡先培,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名中医张发荣教授、国医大师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可冀教授。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内分泌学科学术带头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学术带头人,福建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科学术带头人,福建省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中医内科学基地负责人,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糖尿病中医研究室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