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威新个人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包邮杜威新个人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1星价 ¥50.0 (7.4折)
2星价¥50.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044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90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522704463 ; 978-7-5227-0446-3

内容简介

  《杜威新个人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力图突破传统研究对新个人主义的理解范式,将杜威的思想还原到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中,以新个人的道德自我和道德行为为出发点,以个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为核心,力求把伦理、个人与社会三者结合起来,突出了杜威伦理思想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进路。同时,该书还着重探讨了新旧个人主义两者的区别、新个人主义思想对当时美国社会的影响,并从现实的维度对新个人主义进行较客观的理论评价。

目录

**章 导论
**节 本书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第二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创新之处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 新个人主义的思想基础及方法论
**节 杜威学术生平及思想渊源
第二节 自然主义伦理观
第三节 实验主义方法论

第三章 新个人主义的伦理内涵
**节 哲学认识论基础
第二节 关于善的沉思
第三节 道德自我的形成
第四节 个人道德的社会性

第四章 新旧个人主义的区别
**节 个人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分离与融合的新旧社会观
第三节 自然与社会的新旧人性论
第四节 个人至上与重视责任的新旧自由观

第五章 新个人主义的社会影响
**节 新个人的“生长
第二节 道德思考方式的重塑
第三节 文化的转型
第四节 民主共同体的发展
第五节 宗教伦理生活的重建

第六章 新个人主义的理论评述
**节 对个人主义的改良
第二节 对实用主义的影响
第三节 新个人主义的理论局限
第四节 理论本质的调和性
第五节 对中国价值理论和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一 杜威生平与学术历程  1859年10月20日,杜威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镇的一个杂货商家庭。杜威的家乡——新英格兰地区的佛蒙特州柏林顿镇有着悠久的宗教传统,同时,那里的人们习惯于自治,崇尚自由与民主。杜威幼年的时候是个害羞腼腆的孩子,他勤于家务和劳动,不喜欢上学,但酷爱读书与思考。平日一有闲暇,小杜威和哥哥便到坎普兰湖和格林山脉去探险,并在那里露营和垂钓。从小对自然的热爱和勇于探险的精神对锻炼其判断力和产生敬畏自然的思想有着强烈的影响。正如杜威女儿简·杜威在《杜威传》一书中所说:“在形成约翰·杜威思想理论的各种因素中,他童年时代的环境显然起了很大的作用。”①  1875年杜威考入佛蒙特大学。在那里,杜威对有关赫胥黎的“生理学要素”的课程及当时影响较大的生物进化论等方面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相关资料中,杜威了解到生物界的有机统一性、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生命的延续性等理论,这与他少时接受的“自我与世界的分离、心灵与肉体的分离、自然与上帝的分离”(LW 5:135)的宗教背景大不相同,这种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体现了某种人类理智解放的可能性,以致晚年的杜威回忆起来这段经历时这样描述道:“那些(生物进化论)研究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它使得以往不健全的智力结构得以成型,同时还创建了一种万物生长的类型或模式……赫胥黎的研究不但展示了人类有机体的图景,而且引导我向往与这种图景有相同特征的世界和生命。”(LW 5:147-148)正是这些有机体、连续性、互动等概念直接影响了后来杜威对超自然主义和二元论思想的理解与抗争。大学期间杜威成绩优异,在哲学老师托里(H.A.P.Torrey)教授的启发指导下,他逐步树立了自己阅读和学习的方向,并在心中埋下了立志哲学研究的“火种”。大学毕业之后,杜威到了一个高中教书,但他仍然跟托里教授保持联系并开始转向哲学创作。1881年,杜威将撰写的**篇哲学论文——《唯物论的形而上学假设》——投给了《思辨哲学杂志》的编辑、美国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哈里斯(William Harris),并附信要求哈里斯对其哲学天赋做出客观的鉴定。哈里斯回信给予杜威很高的评价,并将该文刊登于1882年6月的《思辨哲学杂志》上,自此杜威迈上了人生的哲学征程。  在哈里斯和托里的支持和鼓励下,杜威进入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并于两年后以“康德的心理学”为题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①在此期间,他聆听了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士的讲课,又深受来自密歇根大学、在霍普金斯大学做访问教授的乔治·莫里斯的影响,这使得他对黑格尔的哲学,特别是其中对综合与连续性的强调等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后,在莫里斯教授的帮助下,杜威在密歇根大学哲学系任助教,开始讲授伦理学、哲学史、逻辑学和心理学等科目。1887年,杜威的《心理学》一书出版,为其赢得了学术界的重视,并于次年又出版了《莱布尼茨的(人类理解新论)》。1888年,杜威应邀到明尼苏达大学任心理学与道德哲学教授,第二年即返回密歇根大学担任哲学系主任。在密歇根大学工作的第二个时期,“杜威的思想坚决地脱离了黑格尔主义,这一转变源自杜威对威廉·詹姆斯出版于1890年的《心理学原理》这部经典著作的研读”②。  ……

作者简介

  孟维巍,1983年生,男,河南开封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精神研究院研究员。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主要从事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三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合著三部,译著一部;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研究”,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十项、厅级课题七项。获得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一等奖、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