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管理探索与实践: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研究院的创新管理纪实

创新管理探索与实践: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研究院的创新管理纪实

1星价 ¥77.4 (7.9折)
2星价¥77.4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322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8,210页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030732200 ; 978-7-03-073220-0

本书特色

本书适合科研管理与技术研发工作者阅读,也可以作为大学、研究所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笔者和其团队历时15年对创新管理的思考与实践的纪实。书中介绍了笔者对创新规律的探索与思考,总结出自己的“三元论”和“三字经”。以创新体系构建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大型国有企业研究院创新战略、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平台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及其成效等方面的实践。笔者指出学习华为的科研管理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的必由之路。书中*后描述当前能源转型的“五化”特征和石油公司的战略选择。

目录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理论篇
**章 创新规律 3
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之我见 4
二、油气行业的两个创新案例 6
三、创新型组织案例 8
四、创新榜样 11
五、创新规律探索 13
参考文献 16
第二章 创新方法 17
一、“白天鹅”与“黑天鹅”:实证与证伪之辨 18
二、科学发展的助推器:科学范式与革命 20
三、新理论诞生的曙光:系统论与系统思维方式 22
四、突破科研的“围墙”:交叉与跨界创新 24
五、“三元论”到“三字经”:科学观与创新方法之思考 25
参考文献 29
实践篇
第三章 创新管理 35
一、创新管理之我见 35
二、高校创新管理与企业创新管理 38
三、力争上游的中国石化 41
四、与时俱进的石勘院创新管理 43
参考文献 46
第四章 石勘院战略管理 47
一、石勘院定位与任务 48
二、战略规划 51
三、战略评估与战略调整 56
参考文献 60
本章附录 61
第五章 组织变革 65
一、组织变革提上议事日程 65
二、组织结构的三次重大调整 67
三、组织变革的痛点与难点 69
四、组织变革的收获与体会 71
参考文献 74
本章附录 74
第六章 人力资源管理 79
一、人才为本 79
二、人才招聘 81
三、岗位竞聘 82
四、培养与培训 86
五、激励与约束 91
六、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94
参考文献 96
本章附录 96
第七章 保障条件管理 102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02
二、播种梧桐树 105
三、打造实验研发平台 108
参考文献 115
本章附录 115
第八章 企业文化建设 119
一、五湖四海融于一体 119
二、去异存同熔于一炉 120
三、诚信协作,创新执行 122
四、服务宗旨—“急生产之所急” 123
五、竞争力来自学习 125
六、健康生活,快乐工作 126
七、企业文化让我们度过了“两次危机” 127
八、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密不可分 128
参考文献 129
第九章 创新管理成效 130
一、当好参谋,做好助手—支撑总部履职尽责 130
二、贴近生产,同舟共济—服务油田增储上产 131
三、放眼全球,为国争光—支撑海外半壁江山 135
四、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核心技术全面发展 137
五、攻坚克难,各显神威—特色技术利剑出鞘 139
六、立足长远,引领未来—基础前瞻战略布局 141
七、回顾征程,收获颇丰 144
参考文献 144
本章附录 145
第十章 学习华为—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的必由之路 149
一、华为为何能走向“无人区”? 150
二、为什么要学习华为? 152
三、学习华为可行性论证 154
四、欲建IPD,I3先行 156
五、学习华为IPD建设实践 157
六、IPD建设给石勘院带来了什么? 161
七、IPD建设任重道远 164
参考文献 165
本章附录 165
未来篇
第十一章 世纪之问:人类何时用什么能源替代石油? 171
一、人类将在2050年前迈入天然气时代 172
二、油气资源能供人类使用多少年? 175
三、可再生能源—人类的必然选择 180
四、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五化”特征 184
五、油气公司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188
参考文献 191
第十二章 科技创新引领能源未来 193
一、油气科技史简要回顾 193
二、从“资源为王”转变为“技术为王” 194
三、低成本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96
四、信息技术将重塑能源未来 199
五、人类的终极能源是什么? 200
参考文献 204
后记 206
展开全部

节选

理论篇   本书书名为《创新管理探索与实践—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研究院的创新管理纪实》,顾名思义,我想和大家分享十五年来我在创新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但在讲述具体实践经历之前,我想先谈谈我对创新管理相关理论方法的思索。   将理论篇放在全书开篇,或多或少源于我长期做科研的习惯。众所周知,在油气勘探工作中,我们不可能漫无目的地去打井,必须要有成熟的成藏理论、准确的预测方法作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投资,降低成本,实现油气效益开发。同理,十几年前,当我从以基础研究为主业的大学副校长,转岗为大型企业研究院院长一职时,也要求自己的管理措施有好的理论方法做支撑,而不是拿研究院的未来、众多员工的前途盲目“试错”。为了能用更好的理论指导下一步的管理实践,我一直注重创新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借鉴,也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调整对创新管理理论的认知。   理论篇首先介绍我对创新规律的思考,通过对创新模式分类、油气行业创新案例、成功创新型组织经验、优秀科学家创新之路等内容的剖析,去尝试寻找科技创新的一般规律,以及石油行业创新的特有规律。   找到规律后,就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提高创新效率。我结合工作经历,对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科学范式理论体系、系统论与系统思维方式、交叉与跨界创新等诸多创新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自己的“三元论”和“三字经”。   **章创新规律   在2002年底担任石勘院院长之前,我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作了10年,其中任副校长5年,分管科研工作。在这10年间,我对教授个体“自由式”与研究中心“集中式”相结合的科研管理模式做了一些探索。进入中国石化的企业体系后,我发现,大学的科研管理模式并不适合企业研究模式,因为其难以满足企业的各种应用需求,更难以支撑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   研究院的管理,说到底是科研创新活动的管理,应该遵循创新规律。何为创新规律?这是当时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只有回答好这个问题,才能为研究院选择适合的创新管理方式。我的专业是地球科学,管理学非我专业,亦非我擅长的领域,但既然走上院长这个岗位,我就必须学管理、懂管理,尤其是创新管理。市面上,管理类的书籍有很多,我也曾想寻一本能“精准”指导石勘院创新管理的专业书,但是石勘院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研究院,与畅销管理书中描述的企业性质不同,亦有别于纯粹的研究机构。在我看来,它既像企业组织中的事业单位,又有事业单位不具备的企业属性。针对这种特殊定位的管理学专著着实难觅。   这些年来,我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看书、看新闻、听课、听讲座、开会、参观、交流—一切学习机会我都不放过。对于创新规律的思考探索,亦从未停止过。如果发现某种方法有助于石勘院的科技创新,我就会在实践中尝试,经过磨合、选择,逐渐形成了适合研究院创新活动的有效管理方法。在本章中,我将主要介绍我对创新的理解,通过创新案例、创新组织、创新典范的剖析,总结创新规律。   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之我见   谈创新规律,首先要了解何为创新。创新的定义和分类有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好的一种分类将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所有的创新基本上均可归入这三大类。   以前,我认为,要创新,必须要做**,做全新的东西,也就是原始创新。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的理论改变了我对创新的认识。熊彼特认为,没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不是创新,只是发明。只有当新方法、新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带来效益时,才是创新。   熊彼特的理论观点对我有很大启发。我在大学工作10年,做的是基础研究,追求的主要是原始创新,而到了石勘院,因为石勘院是企业研究院,直接服务对象是中国石化,所以我开始更多地聚焦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在石勘院十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这三类创新的优先级是这样排列的:首先是消化吸收再创新,然后是集成创新,*后是原始创新。这样排列并不是忽视原始创新,我绝对认同中国很需要原始创新,但考虑到现阶段石勘院的发展水平,我认为,企业研究院可以在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大有可为。   我参加过国家基础科学规划讨论,很多参与讨论的科学家都认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只在少数领域实现了“领跑”,多数情况下是刚刚完成了“跟跑”和知识积累。也就是说,过去这些年我们在科技上主要还是向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   石油行业也不例外,我们大量的理论和技术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阶段。以我的专业—油气勘探为例,原来国外*早成熟的就是海相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但国内的海相和国外的海相有实质性不同。国外生成油气的沉积盆地时间往往比较新,2亿年的海相比较多,盆地演化相对简单;而中国的海相形成时间很多达5亿年之久,时间长,油气易散失,所以了解盆地油气的保存条件至关重要。我们在引进国外海相油气勘探理论的基础上,对油气保存条件进行了创新研究,从单一的盆地发展到多个层系的叠合盆地,解决了中国的海相油气勘探问题。这就属于消化吸收再创新。   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先决条件是开门办院,与国内外的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广泛交流,汲取新理念、新知识,引进新技术。   集成创新也是我在石勘院着力推动的一种创新模式。通过集成创新,石勘院打造了若干个支撑油气行业技术研发的软件平台。   比如,地震多波多分量软件平台建立在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原石勘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年工作基础之上,从架构设计、软件底层代码编写到*后界面设计都是由我们自己完成的,但其中很多模块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和高校同行协同研发。为我所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这是典型的集成创新。应用该技术,中国石化在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的多波多分量地球物理资料处理招标中,击败其他竞争对手,成功中标,开辟了国际业务的新领域。   含油气盆地资源评价软件平台是另一个集成创新案例。我本人熟悉这个领域,先带领团队建立了一套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在底层架构设计方面,引进了一位对此已有十余年经验的首席架构师—盛秀杰博士。两者结合,三年完成软件平台研发1.0版。现在我们授权了300多个软件许可证,应用于中国石化12个油田。软件本身也一直在丰富和更新,含有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2.0版已发布,含有盆地模拟技术的3.0版也即将完成。   目前,国内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地位讨论很多,绕不开的一个焦点话题是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如何实现经济价值,也就是实现熊彼特所说的从“发明”到“创新”的跨越。成果转化环节的特点是周期长、风险大、投资高,充满不确定性,短期内难见效。中国传统文化有求稳的特点,缺少冒险精神,银行顾及风险不愿贷款,企业看不到短期效益不愿投资,科研成果拥有者便没有资金来推动转化。因此,想要打通成果转化的“*后一公里”,困难重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