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简史

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简史

1星价 ¥58.5 (7.5折)
2星价¥58.5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11611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46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100211611 ; 978-7-100-21161-1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史研究”(15XZX011)的*终成果,在说明近百年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的历史处境和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依据主题的实质差异、解释群体的变化、典型事件的产生、解释路径的变换、标志性成果的出现等标准,将百年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划分为五个阶段:**阶段(1922—1950)是“《逻辑哲学论》的初级解读”,第二阶段(1951—1969)是“《哲学研究》的初步反响和《逻辑哲学论》的系统解读”,第三阶段(1970—1990)是“正统解释的全面确立”,第四阶段(1991—2003)是“美国新维特根斯坦研究”,第五阶段(2004—)是“对正统与非正统的多元超越”。通过阶段划分和内容剖析,本书**次使百年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的源流脉络变得清晰,展现一幅栩栩如生的谱系图。本书还对近九十年的中国维特根斯坦研究进行专门分析,因为中国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不仅是国际维特根斯坦共同体的有机部分,而且占据着重要地位。

目录

前言
**篇 哲学解释与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
第1章 哲学与解释
第1节 哲学与科学
第2节 哲学与人文
第3节 哲学与哲学史
第2章 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
第1节 维特根斯坦著作的整体清理
一、“维特根斯坦文稿”(1969)
二、《维特根斯坦:两个来源目录和一份参考文献》(1993)
三、各种读本、选集和文集
四、《维特根斯坦遗著集:卑尔根电子版》(2000)
第2节 整理浩瀚的解释文献
一、文献目录汇编
二、重要文献选编
三、特色词典编撰
第3节 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史研究
一、《(过度)解释维特根斯坦》
二、《维特根斯坦及其解释者:贝克纪念文集》
第4节 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的特殊境遇
一、哲学与人生
二、学说与文本
三、性质、方法与风格

第二篇 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的历史演进
第3章 正统解释的探索期(1922-1950)
第1节 《逻辑哲学论》简介
一、成书和出版
二、《逻辑哲学论》的结构
第2节 罗素、摩尔和拉姆齐
一、罗素
二、摩尔
三、拉姆齐
第3节 维也纳小组
一、主要人物
二、主要论题
第4节 其他哲学家
一、欧美其他哲学家
二、维特根斯坦的学生们
第4章 正统解释的强化期(1951-1969)
……
第三篇 中国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展开全部

节选

  在**版的序言中,哈克将《洞察与幻象》的内容比喻为有着一定背景的舞台上上演的戏剧。所要处理的维特根斯坦关于经验的形而上学就是上演的戏剧。他就是要说明维特根斯坦与康德的相近关系,不管是在《逻辑哲学论》中还是在重返剑桥之后的哲学中。在贝克看来,维特根斯坦关于经验的形而上学所处理的问题包括:自我意识、我们关于他心的知识、我们关于对象的知识。他所说的这些戏剧上演的舞台就是维特根斯坦关于哲学的一般概念,这一概念将从戏剧的展开中显现出来。背景则由维特根斯坦的语义理论从《逻辑哲学论》的严格实在论到《哲学研究》中由构造主义启发的约定论的发展构成。这样,通过这一比喻,哈克说明自己在该书所要处理的就是三个*为困难的问题:维特根斯坦关于经验的形而上学的性质,对认识论的一般贡献,他的哲学概念。①  关于维特根斯坦前后期之间的关系,哈克当时的基本看法是,维特根斯坦拥有两种完整的哲学,后期对前期有着实质性的批判和拒斥。在《洞察与幻象》**版的10章内容中,前4章阐述维特根斯坦从“逻辑笔记”经过《逻辑哲学论》到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的有关主题,而后6章处理维特根斯坦此后的相同主题。哈克既关注两个时期之间的转变,也关注其中的连续性。在哈克看来,要说清维特根斯坦后期对实在论和唯我论的关涉和拒斥,不去发掘《1914-1916年笔记》对叔本华执迷的根源以及《哲学评论》的“方法论唯我论”是不可能的。要理解维特根斯坦后期的哲学概念和形而上学就必须比较其前期的相应观点;要抓住其后期的语义学就必须以他对前期实在论的拒斥为背景。①  15年之后再看,哈克便觉得自己当时的理解已经是完全误解和不合时宜的了。《逻辑哲学论》并不阐发任何可称之为真值条件语义学或实在论的东西,《哲学研究》也不阐发任何可称为反实在论的东西,更不要说是基于断定条件的意义理论了。把后期维特根斯坦对标准的评论看作新的语义理论的基础更是极其错误,因为这样理解就把维特根斯坦看作在建构一种新的哲学意义理论。哈克在修订版中还对章节内容进行重大的修订:增补替换了第2、3两章新内容,旨在更好地澄清维特根斯坦与以往哲学家的关系,在《逻辑哲学论》中对意义的阐述,以及之所以不能用实在论一反实在论二分法来解释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的理由。在几乎完全重写的第5章中,哈克解释了维特根斯坦抨击《逻辑哲学论》和批判其中图像论的理由,重新考察了维特根斯坦与布劳威尔1928年讲演的关系,以及他短暂的证实主义阶段的情况。在第11章,哈克勾画了标准不是新语义理论的一部分以及他的后期哲学不能被看作反实在论的理由。②  在第二版中,哈克提出的另一个重大修正是关于维特根斯坦与康德之间的类比亲缘关系,他认为此前关于**人称心理学话语的讨论是完全错误的。在**版中,他将维特根斯坦关于经验和经验对象的关系看作新康德版的话语,现在用完全重写的第10章来修正这一论断。他认为自己以前夸大了两位哲学家之间的相似性并歪曲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错误地认为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不可能性的证明便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超验论证。他因而重写了第7章,澄清了维特根斯坦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专门增加了有关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的一节以撇清“维特根斯坦关于经验的形而上学”这一提法。①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专门阐述维特根斯坦唯我论的第5章却基本上保持不变,只是做了有限当然也重要的修改,而在第8章专门对维特根斯坦拒斥唯我论的过程加以阐述,这似乎展示了唯我论在维特根斯坦哲学中-以贯之的中心地位。哈克甚至认为,唯我论是维特根斯坦自己难以飞出的捕蝇瓶,尽管他在后期将哲学目标看作“给苍蝇指出飞出捕蝇瓶的出路”。②对哈克来说,维特根斯坦的唯我论需要澄清两个重要问题:**,将维特根斯坦确认为一个唯我论者,并把这种唯我论还原为实在论;第二,这样一种唯我论与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语言和意义理论的关联。对于**个问题,哈克追溯到休谟、康德和叔本华,将这种唯我论认定为一种语言唯我论,进而将其与实在论关联起来。哈克总结说:“实在论想说一切东西都可以说出;而超验唯我论想说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以说出。它们之间不存在实际的不一致,对于日常语言命题的真值它们也没有什么争议。

作者简介

张学广,哲学博士,西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陕西省哲学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分析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在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出版社等出版《二十世纪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剑桥书信集:1911—1951》等著译13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