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黍粟的故事

包邮黍粟的故事

1星价 ¥24.4 (6.3折)
2星价¥24.4 定价¥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19064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156页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51906401 ; 978-7-5519-0640-1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明史的角度,探讨黍粟从驯化到推广播种的过程的历史带给文明的转变,分析粮食的传播背后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流,用这种独特的视角,以此探讨世界与中国文明的历史与形态。内容包括:荒蛮时代:黍粟的起源及传播;商周之际:黍粟文明初步创立;秦汉隋唐:黍粟文化日臻繁盛等。

目录

一荒蛮时代:黍粟的起源及传播 黍粟的本土起源 “蒸煮”革命与“面条”的诞生 “杜康作秫酒”典故与历史流传 黍粟的时空旅程和文化印迹 二商周之际:黍粟文明初步创立 “黍稷”之辩与“五谷之首” 甲骨文与金文中黍粟的关联文字 “社稷”内涵与国家观念的代表 日常民食和税收对黍粟的依赖 从“粟爵粟任”看商鞅的“国富论” “输粟于晋”的粮食外交 “黍离之悲”的士人爱国情怀 三秦汉隋唐:黍粟文化日臻繁盛 “耕—耙—耱”旱地耕作技术典范的确立 《论贵粟疏》凸显的“贵粟”和“重农”思想 “治粟内史”“搜粟都尉”等官职设置及演变 从“回洛仓”“含嘉仓”看朝廷的“积粟”储备 以黍粟为主的兵资与官俸耗用 “黍粟万石”陶仓墓葬文化的盛行 “乐律累黍”形成和对度量衡的贡献 “悯农诗”典范的诞生及传扬 古罗马时期的欧洲与黍粟 四宋元以降:黍粟的衰退与嬗变 从“以粟为主”到“小麦居半” 黍粟品种选育水平提升 “嘉谷”“嘉禾”“贡米”掌故 “布袍脱粟”海青天 从“鸡黍之交”看古人信义观 小米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前世今生:黍粟文化遗产留存 黍粟遗存和丰富的农具 传承至今的黍粟农作制度 以黍粟为中心的传统产出和文化活动 黍粟复合系统与田园景观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加华,男,1978年2月出生,山东新泰人,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研究》副主编、《节日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史、图像史学、区域民俗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