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1517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7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511151711 ; 978-7-5111-5171-1

内容简介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①梳理生态文明思想历史演进脉络,讲述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内在关系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等;②讲述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进行分析,对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讲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③讲述“五位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④讲述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美丽中国的内涵与特征、实施美丽中国建设的天蓝地绿水净战略;⑤讲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介绍推进绿色教育的举措,倡导建设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区。  《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通识课教材,也可作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及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和参考书,还可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本知识读本。

目录

**章 生态文明思想历史演进
**节 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二、厚德载物的生态伦理观
三、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西方生态文明思想
一、工业文明的反思
二、生态现代化
三、生态伦理学
四、生态政治学
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
一、自然先在性
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三、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
四、物质循环的生态利用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
**节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
一、生态与文明
二、生态文明
第二节 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内在关系
一、生态文明与“五位一体”的关系
二、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生态文明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关系
第三节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一、从生态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演进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内涵及其本质属性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基础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实践探索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和主要成就
**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国家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二、地方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三、实践探索过程中的成效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生态文明建设方向进一步明确
二、生态环境治理的模式和措施更加成熟
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法治化迈出坚实一步
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实现绿色转型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经验
一、坚持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生态环保责任
二、坚持以生态红线管控引领绿色发展
三、坚持以协调统筹的生态环保体制支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四、坚持以行政、民事与刑事司法联动实施有效环境监管
五、坚持以联防联控促进区域和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六、坚持以典型示范推广生态文明建设*佳实践
七、坚持以多元共治推动全社会共同行动
八、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生态文明走向世界
复习思考题
……

第五章 “五位一体”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章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
第七章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
第八章 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育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全部

节选

  《生态文明教育》:  二、环境问题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政治问题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建设美丽中国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生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环境问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可谓抓住要害、切中积弊。如果我们不大力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污染会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即使经济增长了,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产生强烈的不满。  环境问题通过发展来解决。实践经验表明,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生态环境问题也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保护生态环境也不是要舍弃经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源源不断地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环境也是民生。这个民生,一头连着百姓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从改善民生的着力点看,生态文明也是民意所在。中央提出的“调结构、转方式”,正是与老百姓的想法一致。民生问题就是*大的政治。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践行党的使命宗旨的政治责任。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能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根本的就在于不断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当前,不同程度存在的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农村环境问题依然是民心之痛、民生之患。要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做起,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如何保障人民的环境福祉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人民自觉行动。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行经济与生态共赢之举。新时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并不是要求我们将人的需要放在次于生态环境的地位,更不是置人类自身发展于不顾,而是既保证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又满足人类自身的美好生活需要。换言之,在践行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的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二者的统筹兼顾。首先,要大力推广绿色发展方式,实现产品生产绿色化。我国的许多经济产业,在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往往秉持一种经济至上的发展理念,常常忽视产业发展对现有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而现在,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低碳化的绿色发展方向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环境友好型的优质产品也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为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化升级奠定了基础。其次,要坚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的发展理念。人民的美好生活从来不是单纯地对发达物质文明的追逐,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无法囊括民生的全部方面。只有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地充满幸福感。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是实现民生福祉的要义所在。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