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法调整范围问题研究

环境法调整范围问题研究

1星价 ¥34.3 (7.0折)
2星价¥34.3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4065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76406528 ; 978-7-5764-0652-8

内容简介

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相统一的根本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要求。从调整对象、调整进路等方面对中国环境法进行梳理与理论剖析,使得环境法学学科成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独立法律部门,进而建立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环境法律体系。环境法调整对象作为揭示环境法与社会之间关联的一个学术范畴,它处于环境法本体论的视域与调整范围之内,即调整对象理论承载着关于环境法本体范围的相关知识。环境法的调整范围与调整对象相互交织,在属性上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环境法调整对象的形态而言,可分为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分别进行应对。

目录

**章 导论 一、本书的主要背景与价值 二、本书的文献综述 三、本书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四、本书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法律调整对象与环境法调整范围的实质解释 一、法律调整的基本原理 二、环境法的调整范围与调整对象辨析 三、环境法调整范围的实质解释 第三章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环境法体系化的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要求 三、环境法体系的关系分析与问题揭示 四、环境法体系如何应对 五、结论 第四章 法律绿色进路与环境法调整范围的规制价值——以反食品浪费立法为对象 一、食品浪费及其规制 二、反食品浪费立法的法理基础 三、反食品浪费立法的中国路径 四、小结 第五章 法律整合进路与环境法调整范围的保障价值——以碳达峰、碳中和立法为对象 一、引言 二、层次与问题: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实施的现状分析 三、价值与逻辑:碳达峰、碳中和与数字技术、法治的关系协调 四、模式与应用:碳达峰、碳中和的数字化模式转型及其技术原理 五、制度与进路:数字碳达峰、碳中和的法治保障整合路径 …… 第六章 环境法典编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第七章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焦艳鹏,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出版与发表了《刑法生态法益论》《生态文明保障的刑法机制》(《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等系列成果,并在上述领域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高水平项目。相关研究成果曾获董必武奖、孙国华奖、方德法治研究奖等行业内奖励。主笔撰写的法治类研究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相关研究成果与建议在《刑法修正案(十一)》《生物安全法》等的立法活动中得到体现。入选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双千计划”(2013年);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2016年)、重庆市“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016年)等。被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警察法学研究会、重庆市法学会等作为候选人推荐参评“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等行业内评奖评优活动。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副会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警察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等。担任《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刑事卷)主撰稿人。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的评审与鉴定专家。担任国内一些司法机关或政府的咨询专家或法律顾问。 杨继文,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讲师。在《China Legal Science》《法商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治与法律》《中国刑事法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相关成果获得原环保部、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法学会等奖励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 落志筠,法学博士,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学报》《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多部,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