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的芬兰学派

跨文化的芬兰学派

1星价 ¥41.3 (7.0折)
2星价¥41.3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2128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1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20212847 ; 978-7-5202-1284-7

内容简介

要了解160年的民俗学,就要了解芬兰学派;要了解全球化时期的国际民俗学,也要了解芬兰学派;要了解世界多元民俗学的学术史和文化主体性,还要了解芬兰学派。共分三章:**章、芬兰学派的民俗学学科史,涉及地缘政治、编写国家史的影响、《卡勒瓦拉》史诗、比较研究的学科地位;第二章、经典民俗学的核心部分——芬兰学派的历史地理研究法,讨论科隆父子的重大贡献,包括对文本、类型、学科化等基本问题的提出、学术成就与不足;第三章、当代芬兰学派的方法论革命与新发展,作者在跨文化的视野下,讨论了芬兰学派与德国学派、英国学派、俄罗斯学派、瑞典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各自特点,对其交流共享与彼此差异做了精彩和细致的分析。这是一部是难得一见的系统研究芬兰学派理论与方法论的学术著作。

目录

序言| I

前言| I

绪论|I

一、学科的形成与成套方法 | 6

二、历史地理研究法 9

三、芬兰民俗学派 | 11

**章 芬兰民俗学简史 | 15

**节 芬兰民俗学诞生的背景| 16

一、地缘政治边界 | 16

二、编写国家历史 | 18

三、卡累利阿走廊 | 21

第二节 伊利亚斯·隆洛德与《卡勒瓦拉》 | 23

一、创作《卡勒瓦拉》 | 23

二、研究《卡勒瓦拉》 | 25

三、评价《卡勒瓦拉》 |27

第三节 比较研究的方法 | 32

一、过程性话语 | 33

二、历史语言学比较法| 33

三、手稿语文学| 37

四、物种起源与文化起源 | 39

五、民俗法|42

第二章 经典历史地理研究法|43

**节 尤利乌斯·科隆与历史地理研究法的初创 | 43

一、文本研究 | 46

二、异文问题 | 46

三、语言文化谱系 | 48

四、类型现象| 49

五、“机械”过程 | 52

六、外循环前提 | 53

第二节 卡尔·科隆对历史地理方法的经典化| 55

一、经典历史地理研究法| 56

二、创建芬兰学派 | 59

三、教条主义 | 62

四、故事类型 |65

第三节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 67

一、民俗的定义 | 68

二、民众的知识 | 69

三、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70

四、民俗学对物质文化的研究 | 71

五、民俗学对传统的研究 | 72

六、民俗类型74

七、民俗学对象论 | 76

第四节 卡尔·科隆的宣言与民俗学的学科建设| 77

一、宣言是双刃剑 | 78

二、民俗学学科建设|81

......


三、口头艺术方法注册人|139

四、数字《卡勒瓦拉》 | 142

五、神话的话语 | 148

第七节 当代发展趋势|154

一、回顾方法论 | 154

二、跨学科研究| 155

芬兰民俗学派研究书目| 156

附录 “跨文化研究”从书书目| 201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傅罗格(Frog),芬兰国际民俗学会原主席,芬兰国际民俗学会学术丛书系列(FFC)主编,伦敦大学学院博士,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副教授。在民俗学的宏观理论范式与具体现象之间双向移动和创新研究,强调以传统文化研究为基础,对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原生地开展多年实地调查,从跨文化学的视角,重新阐释芬兰学派。重点研究史诗、神话、仪式与民俗的关系,推进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语言学与民俗学的交叉研究,使用考古学和源名学史料,延伸至符号学、历史语言学和宗教史学,拓展民俗学的研究空间。肯定民俗学的定性研究性质,也适当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傅罗格长期从事民俗学研究,对当代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发展都做出重要贡献,出版主要学术著作近30种,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