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六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六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1星价 ¥42.3 (8.5折)
2星价¥42.3 定价¥4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0810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300308104 ; 978-7-300-30810-4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了以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物质与世界,实践与世界,社会及其基本结构,个人与社会,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规律

目录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节 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二、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三、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一、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
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第二章 物质与世界
**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二、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三、自然物质与社会物质
第二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一、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
一、人类社会产生的现实基础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三节 从物质到意识
一、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社会基础
二、意识: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三、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 实践与世界
**节 实践的本质与结构
一、实践: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二、实践:人的存在方式
三、实践的理性结构和社会结构
第二节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一、实践的主体及其结构
二、实践的客体及其形式
三、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中介
第三节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一、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三、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
第四章 社会的本质与结构
第五章 人的本质与价值
第六章 联系与发展
第七章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历史的创造者
第九章 认识与实践
第十章 认识过程与思维方法
第十一章 真理与价值
第十二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阅读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二、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物质与运动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而运动是物质的属性,时间和空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运动是标志事物变化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在一定意义上说,辩证法就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运动同物质一样,具有*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也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无运动的物质或无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设想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的实体基础;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物质又有某种静止的状态和稳定的形态,但这种静止和稳定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我们既要重视绝对运动,又要关注相对静止,在坚持运动绝对性的前提下,肯定静止相对性的重要作用。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运动,就会使一切变成不可捉摸、无法认识的东西,从而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物质又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的。所谓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是物质运动节律的体现。物质运动的这种节律表现为:一事物存在和一种运动过程进行的久暂,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一种运动过程和另一种运动过程依次出现的先后顺序。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有从过去、现在到将来一个方向,它的流逝总是沿着单向前进,去而不返,不可逆转。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是人们对时间不可逆性的体验。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这种广延性表现为:物体彼此间的并存关系和分离状态,物体的体积、形态、位置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离开物质在空间的运动,时间就成为无法度量、神秘莫测的东西;另一方面,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任何物质形态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也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表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同物质运动一样,时间和空间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哲学上的时空观念与科学上的时空观念密切相关。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认为,存在着可与物质运动分离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这就是牛顿力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直接影响了近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把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割裂开来,认为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的运动而独立存在,具有不受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影响的绝对不变的特性;时间是与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均匀流逝的纯粹的持续性;空间是与物质相脱离的绝对空虚的框架,虽有物质充塞其中,但它本身却是不变的。这也体现出近代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性质。  以爱因斯坦相对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在进一步证明了时间和空间客观实在性的同时,深刻地揭示出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联系:物质的运动、质量都制约着时间和空间的特性、形式。  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用“光速不变”重新审定了时间的概念。按照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某一事件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是确定的、不可逆的,如炮弹总是先发射、后落地,发射和落地不可能同时发生,更不可能先落地、后发射。但是,两个事件的“同时”性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同时”或“不同时”只有和运动着的物质体系联系起来才能确定。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事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是同时发生的,在高速运动的观察者看来则不是同时发生的。这就是说,“同时”的概念随着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不变的时间,没有绝对不变的同时性;物质客体尽管有其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持续性,但在不同的物质运动体系中,空间广延的长短和时间间隔的快慢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具体地说,在测量运动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体时,静止坐标系统的观察者可以测出,随着运动速度的加快,物体沿着运动方向的长度就会缩短,时钟的速率就会变慢。这就是所谓的“尺短效应”,即尺子的长度在不同的运动着的物质体系中是不一样的,它会随着运动速度的加快而缩短,运动的速度越快,长度就变得越短,即空间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同一个时钟的时间间隔性在不同的物质运动体系中也是不一样的,它会随着运动速度的加快而变慢,运动的速度越快,指针的速率就变得越慢,即时间的间隔性是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则揭示了空间和时间与场这种物质的内在联系,即没有引力场存在或者引力场很弱的时空则是平直的时空,有引力场存在的宇宙时空是弯曲的时空,而且物质质量愈大,分布愈密,引力场愈强,时空也愈弯曲。这样,广义相对论就深入到时间、空间与场这种物质形态的关系中,深刻地揭示了时空曲率与引力场、质量密度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的关系。这表明,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是推翻,而是证实、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时空观的真理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