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伦理学(第3版)(护理学本科系列教材)

包邮护理伦理学(第3版)(护理学本科系列教材)

¥32.8 (8.4折) ?
1星价 ¥32.8
2星价¥32.8 定价¥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9266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4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65926624 ; 978-7-5659-2662-4

内容简介

《护理伦理学》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于2021年正式启动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本科规划教材(第3轮)之一。本轮修订,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为蓝本,比较系统地讲解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介绍新的护理理念以及新的临床护理技术,并结合新的互联网科技进行图文并茂的演示。

目录

**章 绪论
**节 伦理学概述
第二节 护理伦理学概述
第三节 护理伦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第二章 护理伦理学理论基础
**节 护理伦理学的哲学前提
第二节 护理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护理伦理原则、规范与范畴
**节 护理伦理原则
第二节 护理伦理规范与范畴

第四章 护理伦理决策与评价
**节 护理伦理决策
第二节 护理伦理评价

第五章 护理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
**节 护患关系概述
第二节 护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护理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

第六章 护理实践伦理
**节 基础护理与心理护理伦理
第二节 公共卫生服务的护理伦理
第三节 特殊患者护理伦理

第七章 性道德与伦理
**节 性道德
第二节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道德

第八章 安宁疗护与死亡护理伦理
**节 死亡标准的演变及其伦理意义
第二节 安宁疗护伦理
第三节 安乐死伦理

第九章 科研工作与伦理道德
**节 护理科研中的伦理道德
第二节 人体实验的伦理道德
第三节 器官移植的伦理道德

中英文专业词汇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护理伦理学(第3版)》: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护理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护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社会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往往会造成人们的心理恐慌。如果处置不当,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方向不确定,除损失扩大外,有可能范围扩大,甚至转为社会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如2003年“非典”危机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不但严重威胁民众的生命健康,而且引起人们的心理恐慌,对当时国内的经济、政治和外交等都带来了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护士应当沉着冷静,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向人们解释说明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征,积极宣传防治知识和应对措施,努力消除人们的心理恐慌,维护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  2.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受灾遇难的人数往往比较多,涉及面广,呈现出群体性。如2003年SARS疫情经历了从有限范围的区域性危机、全国性危机直到全球性危机。护士在完成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需要配合其他医务人员对感染者或伤残人员群体进行心理治疗和精神抚慰。  3.风险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具有高风险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医护人员往往是*先进入事件现场的施援人员之一。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突如其来,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无论是中毒、疫情、安全事故还是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直接现场接触都是一项危险性的工作任务。  4.紧迫性人们也许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作出肯定判断,但是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暴发程度等都难以准确把握。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人们往往毫无防备,伤病员发生的时间集中,数量大,而且病情、伤情和疫情普遍严重。救治工作是否及时、准确,不仅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危和高危人群的健康,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护理中,护士必须快速决策、紧急施救、及时现场控制并进行有效预测。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近400支专业救援队、45万医护人员**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救援,速度之快令人钦佩;2020年除夕夜,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700余名医护人员迅速集结,星夜启程驰援武汉,抵达武汉后立即投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救治工作。  5.协作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多部门、多专业相互支持和协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护理中,护士不仅面临现场抢救和现场控制的紧急任务,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诸多部门协调配合,如转运救治、善后处理、情况汇总等。护士必须组织协调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护理工作,既从宏观上安排好整个事件中的护理工作与各部门及其他专业人员协调合作,*大限度地控制危机,减少损失,消除影响;又要从微观上认真负责地处理好每个患者,保持护理工作良好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6.责任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受害人员的医疗救护、现场控制等一系列措施,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重点。按照完善的应急处理工作程序和规范迅速、有效地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同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现场进行应急控制和消除致病、中毒、污染等因素,*大限度地减少危害,消除影响,对保护公众健康和安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周边环境恶劣,护理条件异常艰苦和复杂,护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护士不仅要协助医生抢救危重患者,做好伤、病、疫情观察,配合各种手术,同时还要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护理伦理要求  突发公共事件是公共卫生、急救医学和急救护理学的特殊领域,在突发公共生事的应急中,护士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伦理要求。  1.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护理中,护士往往身处危险和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时甚至威胁到自身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自我牺牲精神,始终把患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和健康利益放在首位。在抢救现场,每个护士要勇于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聪明才智,*大限度地挽救和护理患者。一旦出现伤情、疫情,就必须将生死置之度外,奋不顾身地紧急救护,在疫情暴发时,也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敢于奉献,敢于承担责任,具有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任何背离医护人员的崇高职责,贪生怕死,害怕自己受到感染或危险,而遗弃伤病员或人为延误救治的行为都是极不道德的,都应当受到法律的惩罚和道德的谴责。  2.大局为重,先公后私社会主义的集体原则认为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必要时个人应为集体利益作出不同程度的牺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个人为了维护社会大众的*大利益,可能需要放弃或者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大程度地防止突发事件的扩大。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个人有义务和责任自觉地接受和配合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为维护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可能会触及患者的个人利益,护士应进行劝导,稳定患者的情绪。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中,个人的基本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如对受感染者、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观察、治疗护理等措施时,应提供足够的生活便利,采取有利于其及早治愈和恢复、促进身体健康的得力方案。对于这些人,护士不应有歧视、拒绝护理和帮助的行为。  3.沉着应对、科学处置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医护人员要沉着应对,科学处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一般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的患者,在忙乱的工作中不仅要求护士技术精湛,而且要临危不乱、头脑机警、动作敏捷,及时处理各突发事件。各级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态度,整个救治和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任何的松懈、怠慢和不负责的现象发生,尽*大努力将患者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初阶段予以处理和科学预测。在保障患者利益的同时,护士也要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因本职工作而导致身心健康问题或者其他万面的损失。这也是对全社会的保护,因为医护人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主力军,应对过程中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如果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因职务行为而受损,全社会将失去有效的防护机制。  4.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各部门的相互支持、协调和共同处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护理中,护士应与各部门及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既要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协助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以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预防措施的落实工作,还要利用一切手段向人们宣传科学、有效的传染病防治的科学知识和措施。在任何环节,如果出现任何松懈、怠慢、相互推诿、敷衍搪塞等不负责任、不道德的行为,都可能导致危害事件的蔓延和扩展,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要本着对患者负责、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处理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作者简介

  孙宏玉,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教授,教育经济管理学博士,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教育部虚拟仿真创新联盟护理学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杂志》副主编、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文科项目等。主编国家规划教材《护理教育学》和《护理伦理学》,主译《护理教师必读——实用教学指导》《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与评价》。    唐启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院长。主要担任河北省老年医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老年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护理学分会委员等。2020年被教育部、河北省聘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和鉴定专家。  承担“医学伦理学”和“护理伦理学”本科课程教学29年。主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8部,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2项,荣获全国煤炭系统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5篇:发表教学论文10篇。先后主持教育部、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等15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河北省医学科技奖等一、二、三等奖8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