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1341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9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566134134 ; 978-7-5661-3413-4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和贸易港口,南海和广州积淀着象征中华民族开拓进取和爱好和平精神的“海丝”文化和中华文明。《广东船舶与航运史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时间为主轴,记述了以广州(广东)为中心的“海丝”船舶和航运发展脉络。从远古走来,镜头由远及近,聚焦于“广船”船型,再现了一幅“南海之上、岭南之滨”,世代演绎着的“涨海之上万国商”的宏大画卷。  《广东船舶与航运史略》可作为宣扬“海丝”文化和航海文化的科普读物,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航海类专业教学和相关研究用书。

目录

**章 从东方的故事说起
**节 造舟缘起
第二节 中华舟事
第三节 海上丝绸之路
第四节 中国四大古船型

第二章 古代西方造船和航海
**节 地中海海洋文明
第二节 古埃及与腓尼基
第三节 维京海船与威尼斯桨帆船
第四节 帆船时代
第五节 飞剪式帆船时代

第三章 现代船舶
**节 舰艇之主力战舰
第二节 舰艇之辅助舰艇
第三节 其他船舶
第四节 未来船舶

第四章 大航海时代
**节 地理大发现前
第二节 时代背景
第三节 探险家的乐园
第四节 新航线的开辟

第五章 广船
**节 中国古代船舶发展概况
第二节 广船的结构特点和发展历程
第三节 广船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广船与福船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先秦岭南舟事
**节 先秦造船与水运
第二节 先秦岭南水上活动
第三节 先秦粤地舟事
第四节 岭南古越人与海上丝绸之路

第七章 秦汉楼船南下
**节 秦汉北方水路开通
第二节 开灵渠通水路
第三节 南越王船
第四节 汉时船模与造船场所
第五节 秦汉海丝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
**节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航运与造船概况
第二节 粤北山道和北江整治
第三节 岭南造船业的发展
第四节 隋唐海丝与广州港的兴起

第九章 宋代岭南造船航运业
**节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第二节 宋代广州港
第三节 市舶制度日臻完善
第四节 广南造船与航道

第十章 元承宋制下的广东航运船舶业
**节 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
第二节 元代市舶制度
第三节 第三个造船高峰

第十一章 明代海禁与郑和下西洋
**节 郑和下西洋
第二节 明代倭患与海禁
第三节 海禁下的广东沿海航运
第四节 明代广船

第十二章 清代闭关锁国下的船舶航运业
**节 “一口通商”与广州
第二节 清前中期广东航运与造船
第三节 晚清航运与造船业
第四节 晚清民营和洋人船业

第十三章 民国时期的广东水运与船舶工业
**节 民国时期广东水运
第二节 民国时期官办船业
第三节 民营船厂及船用机器厂
第四节 航行在珠江上的花尾渡

第十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船舶工业的恢复与发展
**节 恢复与发展概况
第二节 民用船舶恢复与发展
第三节 渔业船舶与工程船舶
第四节 军用舰船发展概况
第五节 援外、外贸及对外交流合作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后的广东船舶工业
**节 船舶工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民用运输船舶
第三节 其他民用船舶
第四节 援外、外贸及对外交流合作
展开全部

节选

  (2)贵族。  贵族是大探险的骨干和先锋,特别在大探险的早期更是这样。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的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贵族要求扩张,一是为了掠夺,二是为了得到土地。*早的海外殖民事业也是由贵族开始的。此外,追求荣誉也是贵族走向冒险生涯的动机。  (3)商人或市民或资产阶级。  商人要求扩张,这在任何社会都一样,但扩张的方式和势头,则取决于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他阶层对扩张的态度。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商人紧跟在成功的探险队后面,对较谨慎的商人来说,只有在商业网开始运转后他才投身进来。  (4)知识分子(包括一些教士)。  15世纪以来的知识分子与探险活动是密切合作的,他们挖掘、整理古代的文献,撰写通俗与专业性的著作。  比如这些知识分子根据所具有的天文、地理、数学、物理、航海等方面的知识为航海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如地圆的观念,较正确的地图、海图等。  知识分子的道德伦理观念也滋生了扩张的观念。人文主义者主张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思想培养了一代代的冒险家和殖民主义者。  追求知识、追求新奇事物的精神也让部分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到探险活动中去。他们密切地追踪探险队的活动,及时把探险成果反映在自己的地图、海图与著作中,同时又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在地图上绘制想象中的地点,激励人们去从事新的发现。  (5)教会。  首先,教会为探险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例如亨利王子提出要进行航海扩张的理由就展现了基督基本教义思想:发现加那利群岛和博哈多尔角后面的未知世界;同生活在那个未知世界的所有基督徒进行贸易来往;了解穆罕默德(穆斯林)控制地区的范围,寻找一位能够帮助他同异教徒战斗的基督教国王;宣传和扩展基督教信仰……投身于伟大、神圣的征服和对人们未知晓的事情的探寻,寻找几内亚。哥伦布一直到晚年都认为是上帝启示他去发现新的天、新的地,并给他指出了道路。宗教信念的真正作用在于:它把各阶级各阶层各种各样的世俗要求凝结起来,使之神圣化,形成共同的精神支柱。  其次,从理论上批准殖民探险活动,这是精神支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14世纪40年代初,欧洲人见到了大西洋加那利群岛上的土人,关于这些土人的情况很快在欧洲思想界引起辩论,焦点是该如何对待这些还不知道上帝的原始居民。1344年教皇克莱芒六世宣布,反对不信基督的原始人的战争是正义的,基督徒有权使加那利人皈依基督,教皇有权对他们宣战并强制他们人教。这一结论意义重大,因为那时“卡斯提和葡萄牙都依赖于教皇批准他们对大西洋的征服,使之合法化”。这也成了后来欧洲人大规模侵略征服的理论基础。1454年教皇尼古拉五世发布通谕,葡萄牙国王可以把征服和将被征服的海外土地作为自己的国土。这时葡萄牙人在西非海岸的活动已相当猖獗,并已开始从事贩卖黑奴。  *后,教会积极参与调解殖民征服中产生的内部冲突。整个中世纪,教会都承担着某种仲裁人的角色,在地理大发现中也是如此。仅1493-1501年,教会就接连颁布六道《圣亚历山大通谕》,以调解西班牙、葡萄牙海外活动产生的矛盾。*主要的是1493年颁布的《划界通谕》。1529年教皇又帮助西班牙、葡萄牙瓜分世界势力范围。  (6)劳动人民,即手工业者和农民。  劳动人民是大探险的主力,他们加入探险,主要是为了生计,为了改善自己的境遇。  15世纪西欧开始的大航海的动力,不是只来自某个社会阶级、阶层、集团、个人,而几乎是上自国王下至黎民百姓所有社会居民的联合行动。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持续几百年且声势越来越浩大的探索和扩张活动。  综上所述,新航线开辟的根本原因就是欧洲各阶级各阶层对财富的追求,对黄金的渴望,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新航线开辟的内在动因。  第二,在新航线开辟以前,欧洲与亚洲的贸易一直是转口贸易,在商品从亚洲传到欧洲的过程中,经过意大利、阿拉伯等商人的转手,价格要上涨8-10倍,巨大的利润便成为欧洲人开辟新航线的直接原因。  第三,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西欧同东方的贸易更加困难也是开辟新航线的直接原因。  第四,欧洲各国为了强化皇权,不惜用武力进行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欧洲以外的地区。  第五,为了传播天主教,欧洲人不惜用武力进行圣战。  第六,此时正值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