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租佃的情理结构——清代后期巴县衙门档案研究

中国传统租佃的情理结构——清代后期巴县衙门档案研究

1星价 ¥47.2 (8.0折)
2星价¥47.2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17972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66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100217972 ; 978-7-100-21797-2

内容简介

租佃关系是近世以来中国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书总结历来对于租佃关系的诸种理解,引入“关系”视角,利用清代晚期四川巴县衙门的档案文书,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的租佃关系,尤重于探讨租佃关系之中的“情理结构”,即“情理”穿梭在租赁系的复杂实践之中、所呈现的“主客关系”“社会习俗”“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等各个层面上的运作逻辑。从个人性的“拟伦理”到社会的“习惯”,市场的“影响”,再到政府的“裁断”,“情理”不断塑造着地方秩序,也塑造着时人的心态与行动方式。

目录

序章
一、三个案件
二、“租佃关系”研究史
三、本书的构成

**章 巴县档案、巴县地方及其租佃类案件
一、对清代巴县档案的介绍
二、清代的巴县地方
三、同治朝巴县档案中的“租佃类”案件

第二章 清代巴县农村的租佃实态——“抗租”、“骗租”与“主客关系”
一、对于租佃关系的三种见解
二、中央与地方的“抗租”和“欠租”
三、同治朝巴县地区的“抗租”诉讼
四、“欠租”、“捎租”与“骗租”
五、“主客关系”:对于同治时期巴县租佃关系的理解
六、新理解及其限度

第三章 “照市纳租”——清代巴县租佃关系中的“减免”习俗
一、清代政府的田租“减免”政策:政策与习俗之间
二、巴县档案租佃契约中的“减免”规定与起源
三、“减免”习俗的具体实施:“如年欠丰,照市纳租”
四、“减租”习俗与“团”之关系:一个理论探讨
……

第四章 租佃关系、商品经济与农村社会——清代巴县农村的“押佃”问题
第五章 情理的“单一维度”与“综合维度”——从租佃诬告案件看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多层情理结构
第六章 清代中后期巴县地区“团”之社会性特征——以咸丰朝巴县档案相关案件为史料
第七章 巴县木洞镇及附近的巡检、团约、士绅与知县——兼论清代地方基层治理的结构与精神
第八章 租佃、社会与治理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凌鹏,江西万载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社会学、法社会学、中国社会史。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社会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译著有夫马进《朝鲜燕行使与朝鲜通信史》(合译)、木下铁矢《朱子:“职”的哲学》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