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许倬云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许倬云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全3册)

- ISBN:9787556116904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40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556116904 ; 978-7-5561-1690-4
本书特色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与中国文化占有的空间不断发生变化:从考古发现所见的中国文化的发端,到“中原”的出现,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原的中国”慢慢扩张变成“中国的中国”,然后超越中国之外,慢慢将四邻吸收进来,通过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势力范围的扩大,变成了“东亚的中国”,然后在亚洲范围之内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亚洲的中国”,再经过百多年颠簸与蹒跚进入世界,成为“世界的中国”。这些在在都讲述着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多彩鲜活的成长故事。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许倬云教授以系统论的方法,围绕着“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从新石器时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讲述“华夏/中国”这一个复杂的共同体是如何不断演变的。本书的结构体例、行文风格,均属于“大历史”的范畴,没有铺陈细节,也没有繁琐的论证,而是选择每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点,以及相互间的互动,来勾勒出各个时代的面貌,其中多有令人击节的真知灼见,也不时流露出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深切关怀。 《中国文化的精神》 中国文化的根底在哪里?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是什么?有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献给国人的温情之作、总结之作,也是“中国文化三部曲”的压轴之作,一部探索中国文化基底的大家之作。承续冯友兰、钱穆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直述中国人的文化内核,继《万古江河》《说中国》之后,在文明的土壤里发掘养分,用逐渐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内心。
内容简介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与中国文化占有的空间不断发生变化:从考古发现所见的中国文化的发端,到“中原”的出现,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原的中国”慢慢扩张变成“中国的中国”,然后超越中国之外,慢慢将四邻吸收进来,通过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势力范围的扩大,变成了“东亚的中国”,然后在亚洲范围之内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亚洲的中国”,再经过百多年颠簸与蹒跚进入世界,成为“世界的中国”。这些在在都讲述着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多彩鲜活的成长故事。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许倬云教授以系统论的方法,围绕着“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从新石器时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讲述“华夏/中国”这一个复杂的共同体是如何不断演变的。本书的结构体例、行文风格,均属于“大历史”的范畴,没有铺陈细节,也没有繁琐的论证,而是选择每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点,以及相互间的互动,来勾勒出各个时代的面貌,其中多有令人击节的真知灼见,也不时流露出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深切关怀。 《中国文化的精神》 中国文化的根底在哪里?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是什么?有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献给国人的温情之作、总结之作,也是“中国文化三部曲”的压轴之作,一部探索中国文化基底的大家之作。承续冯友兰、钱穆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直述中国人的文化内核,继《万古江河》《说中国》之后,在文明的土壤里发掘养分,用逐渐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内心。
前言
今日读史的读者,不同于旧时,在这平民的时代,大率受过高中教育以上者,都可能对历史有兴趣。他们关心的事,当为由自身投射于过去,希望了解自己何自来,现在的生活方式何自来。本书在此等处着手,既为了针对读者的求知欲,叙述日常生活及诸种心态观念的来龙去脉,也是为了这些事项本身的演变有其漫长的过程、丰富的内涵,值得史学工作者探讨。 中国文化,本有内华夏、外诸夷的传统。近世以来,民族史学与民族国家的建构同步进行,是世界近代史 上的重要现象,近代中国史学不能自外于这一潮流。于是,中国人的历史观承受上述两项因素,每每有中国文化自我中心的盲点,以为中国文化既是独步世界,又是源远流长。中国史学对于中国以外的事物,大多不大注意,甚至于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史实,也往往存而不论。本书呈现的中国历史,是一个接纳多元的复杂体系—这样的形象,与中国文化中心论的观点颇为不同。中国文化的特点,不是以其优 秀的文明去启等
目录
**章 古代以前:中国地区考古略说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黎明(公元前16世纪―前3世纪)
第三章 中国的中国(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
第四章 东亚的中国(2世纪―10世纪)
第五章 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10世纪―15世纪)
第六章 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上篇(15世纪―17世纪)
第七章 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下篇(17世纪―19世纪中叶)
第八章 百年蹒跚(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后言
节选
从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期地层中,曾出土一件使用陶范铸造的青铜小刀。马家窑期的时代当在公元前3100前2700年,所以这件青铜刀可能是中国地区*早的青铜器。但是,中国地区较古老而且较普遍的铜制品遗存,当是在齐家文化的武威皇娘娘台、永靖大河庄、秦魏家等遗址发现的铜制刀、凿、锥、斧、钻头。近来在广河齐家坪还出土了中国地区*古老的铜镜。齐家文化的时代,经过碳十四测定为公元前2050±155年至前1915±155年之间,亦即公元前第三千年纪过渡到第二千年纪之际。这些铜制品,大多是冷锻的红铜,铜镜却是冶铸的青铜,正呈现青铜文化初期的混合现象。齐家文化的铜器时代,至少晚于西亚两河流域青铜文化有整整一个千年纪。齐家文化所在的地区,正是中亚交通路线的东边尽头。 中国北方,由西往东,四坝文化、朱开沟文化、夏家店之下层,这一连串位在北疆的文化,都有铜等
作者简介
许倬云,193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讲座教授。1986年,荣任为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求古编》、《万古江河》、《我者与他者》、《说中国》等。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25.4¥49.8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36.8¥6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21.0¥76.0 -
资治通鉴
¥12.2¥35.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4.2¥3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天人之际 薛仁明读《史记》
¥23.3¥48.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
¥19.6¥58.0 -
鸿儒国学讲堂:中国历代党争史
¥11.2¥32.0 -
吕氏春秋鉴赏辞典(文通版)
¥10.8¥28.0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陈磊(笔名:二混子)作品
¥16.4¥39.9 -
世界简史
¥19.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