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尊重与包容:残疾问题的哲学阐释

理解、尊重与包容:残疾问题的哲学阐释

1星价 ¥64.1 (7.2折)
2星价¥64.1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108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8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22710884 ; 978-7-5227-1088-4

内容简介

*近几十年,西方哲学界掀起“残疾研究热”。相关学者从社会建构论、后结构主义、现象学、新唯物主义和后人本主义等立场对残疾问题作了多维度解读,反思和批判了关于它的旧有观念,修正了一些习以为常的理论预设。其中的主要观点是,残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个人的医学或生物学问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某种异常、偏差和缺陷,它实际上具有社会构成性,也是文化意义体系的基本元素;如何对待残疾人,也绝不只是怜悯和慈善的问题,而与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正义理念有关,与社会是否给予他们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的平等尊重有关。本书强调了残疾的社会历史性,突出了关于残疾的具身经验的理论价值,并批判性地反思了主流哲学理论的某些一般假定。

目录

绪言
**章 当代“残疾研究”的兴起
**节 哲学史中的残疾
第二节 残疾人权利诉求
第三节 人文领域中的残疾研究
第二章 社会建构论对残损/残疾的区分
**节 残疾的超自然和医学模式
第二节 残疾的社会模式
第三节 社会模式的理论问题
第三章 后结构主义与批判的残疾理论
**节 福柯的知识/权力论和巴特勒的性别操演概念
第二节 残损身体的社会生产
第三节 残损身体的社会生产:一个例证
第四节 消除身体?对批判的回应
第四章 现象学和新唯物主义视阈中的残疾
**节 两种对立的身体观念
第二节 回到身体:女性研究与现象学结合的启示
第三节 残损的现象学分析
第四节 希伯斯的“复合具身性”理论
第五节 格兰德-汤普森的新唯物主义残疾观
第五章 残疾与哲学主体性问题
**节 人本主义的主体性危机
第二节 精神残疾与康德的理性主体
第三节 宿命论还是虚无主义:后结构主义的主体观
第四节 残疾与后人本主义的主体观
第六章 残疾与机能歧视
**节 正常身体观念的形成
第二节 什么是机能歧视
第三节 现代性、优生学与残疾
第七章 残疾与身份交叉
**节 残疾身份的批判性
第二节 残疾与种族的交叉
第三节 残疾与性别的交叉
第四节 残疾与动物伦理论证中的争议
第八章 残疾与运气:后果论正义观中的残疾问题
**节 运气平等的主要思想
第二节 对残疾的补偿方案
第三节 补偿残疾的理论问题
第九章 残疾与“局外人问题”:契约论正义观中的残疾问题
**节 契约论传统中的“局外人问题”
第二节 残疾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挑战
第三节 正义理论应对残疾问题的出路
第十章 残疾与新科技革命:人类增强观念的伦理反思
**节 新科技革命与超人类主义
第二节 技术为机会平等铺路?
第三节 技术与社会正义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虎,男,1987年生,山东平阴人,哲学博士,现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任当代残疾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当代西方关系平等主义研究》;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伦理学研究》和《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C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