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世界的伟大远行:从徒步、航海到漫步太空的大探险家/[英]德博拉·帕特森

改变世界的伟大远行:从徒步、航海到漫步太空的大探险家/[英]德博拉·帕特森

1星价 ¥44.0 (5.5折)
2星价¥44.0 定价¥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63214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96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59663214 ; 978-7-5596-6321-4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8~12岁1、大英图书馆策划图书,原版引进。书中众多插图采用大英图书馆馆藏文物;作者曾为多家英国文化遗产机构撰写非虚构类儿童读物。 2、收录众多世界上伟大探险家的代表旅程。郑和带领城市般的浩荡船队七下西洋、白图泰的漫长远游花费了24年,阿波罗11号使人类正式踏上月球回望家园……15 段人类历史上意义非凡的远行,轰动世界的同时,沿途有哪些闻所未闻的新奇事?又有哪些丰富有趣的见闻? 3、文献、日志、古代地图,丰富细节重现每一场伟大远行的独特风貌。马克·波罗沿途遇见的盘羊、达尔文喝的陆龟汤,沙克尔顿在冰川中听到的绝响,利文斯敦还受到过一头狮子的攻击!在文化碰撞中,开拓小读者的视野,感受探索的乐趣。 4、勇敢的女性也曾踏上改变世界的征途。除了常年颂扬的男性探险家,书中也不乏女性的身影。“沙漠女王”贝尔、亲赴南美丛林写生的梅里安,很多女性也曾凭借勇气与智慧完成了不起的探险旅途。 5、培养好奇,扩展眼界,开启独属自己的探索之旅。

内容简介

过去的几百年间,出于不绝的好奇心,以及商贸需求和技术提升,一些人勇敢地迈出步伐,前往自己未知的世界。在这过程中,有的人率先实现穿越欧亚大陆,有的人跨越了地理的南北半球,有的人克服了人迹罕至的绝境,还有的人发现了未知的土地。正是一段段探险,让纷繁的世界终以全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集结马可·波罗、郑和、沙克尔顿等世界伟大探险家的经历,呈现15段意义非凡、影响至今的精彩探险;引用日志、文献、古代地图等珍贵资料,感受当事人所见所闻,让每一场旅途跃然于纸上。读者可与探险家一同感受不一样的文化、环境带来的震撼,体会这些远行为人类发展做出的很好贡献,也可以在这些资料中感受时代进步带来的技术变革;读者还能掌握诸多探险知识,培养探索与发现的兴趣。

目录

导言
去了哪儿?
马可·波罗的冒险之旅
*长的旅行
海上城市
海军上将
麦哲伦的航行
寻找西北航道
公海上的海盗
女性先锋库克船长的发现之旅
探索狂野西部
“小猎犬号”航海记
走进非洲
沙漠女王
跨南极帝国探险队
前往月球
你想成为一名探险者吗?
展开全部

节选

【导言】 为了追求梦想,探险家总是能迈出那更远的一步,他们勇敢地面对极端天气、精力耗尽和身体不适等状况,从而更多地发现未知的世界。中世纪的意大利与中国相隔万里,却交相辉映。马可·波罗在从意大利前往中国时穿越了戈壁沙漠,曾忍受无数烈日炙烤的白天与寒冷冰冻的长夜。斐迪南·麦哲伦在他的小木船行至不知名海域时,曾勇敢地经受住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考验。在21 世纪,宇航员行至国际空间站舱外,漫步太空。探险家为求知而远行。多亏了这些人,世界地图上的空白才得以填充; 探险家搜集信息,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如何运行,了解栖居世界各地的事物。一些勇敢的探险家肩负着国家的使命,要么去探索新地域,要么开辟新贸易航线。还有一些则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便开始了寻求荣誉的旅程。他们希望满载荣耀地衣锦还乡,并期望成为完成某件非凡之举的**人。 无论远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些伟大的探索者都为世人打开了纵览世界的大门。 【马可·波罗的冒险之旅】 1271 年,马可·波罗随他父亲和叔叔的商队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他从未料到,离家一走就是二十多个年头。 ☆旅行资料 时间:1271 — 1295 年 地点:从意大利威尼斯出发,到达中国后返回 方式:前往中国时走的是陆路,经过艰苦跋涉后抵达;返回意大利时,基本走海路 原因:他们受命拜访当时的中国皇帝忽必烈 人员: 马可· 波罗、其父尼科洛、叔叔马菲奥 ☆中世纪的水上帝国 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城市,如今以运河与贡多拉船闻名于世。但在13 世纪,威尼斯是个繁华的贸易港口,是地中海的商业中心,还是许多东方之旅的起点站,人们从这里出发,前去寻找丝绸和香料。 ☆一生的旅行 1260 年,马可·波罗的父亲尼科洛和他的叔叔马菲奥离开威尼斯,踏上前往东方的贸易探险。到1266 年时,他们*远到达过元大都,即今日的北京。这是统治中国的“大汗”* 忽必烈的朝廷所在地。1269 年,他们以大汗使节的身份回到了欧洲,并希望有朝一日能重返东方。 1271 年,尼科洛与马菲奥再次出发,这一次,17 岁的马可·波罗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从威尼斯到中国花了大约四年的时间。他们首先抵达君士坦丁堡,然后朝东南航行,原计划从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出发朝中国起航,但当时配备的船只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于是一行人决定不冒险走水路,而是走陆路继续完成旅行。 他们很可能骑马旅行,由骆驼背运为大汗准备的礼物及他们的随身行李。探险者们要穿越海拔惊人的帕米尔高原,要面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沙,还有戈壁滩上灼热的白天和寒冷的夜晚。 “沿途尽是沙山沙谷,无食可觅。然若骑行一日一夜,则见有甘水……沙漠中无食可觅,故禽兽绝迹。” ——对戈壁滩的描写,可见马可·波罗所著《马可·波罗游记》 ☆克服困难 对马可·波罗一行人而言,这一段旅程极其艰险。他们需要经过极具挑战的地形才能抵达中国,因此在路途上耗费很长时间也在情理之中。其间,还没有到达帕米尔高原,这队探险者就因为疾病不得不停下来休整了将近一年。安全地穿过戈壁之后,他们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停留在肃州(今天的敦煌)。1275 年,他们终于抵达目的地—位于中国北方的上都,见到了大汗。 ☆返乡之旅 1292 年,离开威尼斯二十多年后,马可·波罗一行准备返回家乡。在回去之前,他们还需要帮助大汗完成一项任务,陪同蒙古公主到波斯(今日的伊朗),她要嫁给那里的一位王子。完成任务后,马可·波罗一行通过海路返乡。一路上,他们经过中国沿海、东南亚、香料群岛,然后绕过印度*南端,经波斯湾,*后到达霍尔木兹。相对而言,从那里再回到威尼斯是一条容易又好走的路。 ☆丝绸之路 早在尼科洛与马菲奥**次踏上东方之旅之前,就已经存在从中国到中东、印度与欧洲的贸易路线了。这条路线之所以被称为丝绸之路,是因为这条贸易通路上的主要商品之一就是中国制造的奢华丝绸。 早在公元前1 世纪,中国就已经与罗马帝国建立丝绸贸易。作为回报,欧洲人会以羊毛、白银和黄金与中国人交换。公元4 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丝绸之路也不再使用了。13 世纪时,即马可·波罗的家族居住在威尼斯时,这条贸易路线又重新恢复使用。 从地中海出发,穿过帕米尔高原,跨越中国的长城,一路到达西安和北京,单独的商人走完一整条“丝绸之路”的情况非常少见,通常的情况是交换的货物经由中间商不断传递。中间商将货物运到中途的转运站,再交由另一名中间商,如此反复,直到货物到达*终目的地。1266 年到达中国朝廷所在地的尼科洛与马菲奥应该是*早一批体验中国文化的欧洲人。 信息和货物一样,也可以沿丝绸之路一路交易。这条路线对于不同文化之间分享知识、表达想法和传播宗教非常重要。不过疾病可能也在贸易商中不知不觉地传播。有些科学家认为,黑死病可能正是以这种方式从欧洲传播到亚洲的。 ☆在中国的探险 马可·波罗擅长学习语言,他的才智与学识给大汗留下了深刻印象。大汗是幅员辽阔的帝国的首领,他决定任命马可·波罗为他执行类似于间谍的任务。于是马可·波罗被派到大汗执政帝国的*偏远角落,这需要穿越整个中国,还要经过缅甸和印度。他的职责是收集他所到之地风土人情的信息。他还曾在中国担任了三年的地方官员。马可·波罗为这位皇帝共效力了17 年。 ☆我们是怎么获知这些内容的呢? 马可·波罗的旅程确实很了不起,但他远不及他父亲和叔叔所走的那样惊险。那么,为什么出名的是马可·波罗而不是他的父亲呢? 回到威尼斯三年后,马可·波罗被关进了监狱。他的狱友比萨的鲁斯蒂谦是一名作家。马可·波罗向鲁斯蒂谦讲述他离开威尼斯的23 年里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后集结为一本名叫《马可·波罗游记》的书。 该书俘获了大众的想象力,其中的原因也不难理解。这很可能是欧洲人**次在书中描写充满异域色彩的东方。此后几个世纪欧洲再没有其他书写中国的重要文本。就连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穿越大西洋准备寻找中国时也携带了该书。甚至如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这样的19 世纪探险者,在规划路线时也参考了它。 在中国时,马可·波罗是那批*早留意到纸币、石棉这些物品的欧洲人之一。像煤炭这些新奇东西,都能在他书中记录的所遇之人、所到之处的具体描述中找到。 “契丹全境之中,有一种黑石,采自山中,如同脉络,燃烧与薪无异。” ☆你知道吗? 马可· 波罗和比萨的鲁斯蒂谦所写的《马可·波罗游记》在意大利语中也被叫作《百万》, 这是马可·波罗的绰号, 因为他在书中记录了大量大汗朝廷中的惊异之事。 ☆你相信读到的每一件事吗? 《马可·波罗行记》一经出版便十分畅销,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本书。很多人说,这本书夸大其词,谎话连篇。有人认为,马可·波罗甚至根本没有去过中国。1324 年,在马可·波罗临终前,有人尝试让他承认说了“一堆谎言”,但马可·波罗的回答是,他“仅仅告诉了你一半所知”。 我们现在知道,马可·波罗书中记载的很多内容都是真实的,比如使用纸币、制造铁器,但我们也能发现他没有提及长城,也没有提到中国女性缠足的习俗,这些遗漏也令人吃惊。所以问题仍然存在:马可·波罗真的到达过中国吗?你怎么看? ☆名字里有什么? 描写风土人情的同时, 马可· 波罗也记录了他在旅途中见到的动物,包括他在巴达哈伤省(今日阿富汗巴达赫尚省)遇见的动物。 “其中饶有种种水禽,同野生绵羊。羊躯甚大,角长有六掌。牧人削此角作食盘, 且有用作羊群夜宿之藩篱者。” 书中所描写的羊的品种,现在被称作帕米尔盘羊,也作马可波罗盘羊。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德博拉· 帕特森(Deborah Patterson),常年为大英图书馆、科学博物馆、国民托管组织等英国文化遗产机构撰写、编辑及制作儿童非虚构类书籍。著有“自己写故事书”系列图书等。 译者简介 伍小玲,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博士,授课内容包括英语阅读、英美文学史、文学研究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英国中世纪文学、比较文学、文学文化研究等,目前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十四世纪英国文学,已出版的非学术翻译作品有《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合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