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 青海聚落

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 青海聚落

1星价 ¥231.0 (7.5折)
2星价¥231.0 定价¥3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2695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600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112269563 ; 978-7-112-26956-3

内容简介

本书以青海省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青海省传统聚落的起源与发展、自然地理与人文特征、选址与布局特征、景观格局特征、发展模式的分析,探寻青海聚落在高寒气候条件下和极端资源限制下,探索其气候适应性、资源适应性和营造技术适应性,归纳总结高原聚落的生存基因、文化基因和生态营建智慧。以期对青海省传统聚落的保护利用及更新发展有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也是对青藏高原地区传统聚落研究的有益补充。本书可供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人文地理学、文物保护等相关专业的读者及文化旅游爱好者参考学习。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章 青海聚落的起源与发展 **节 概述 第二节 聚落的发展演变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汉、魏至南北朝时期 四、唐、宋时期 五、元、明、清时期 六、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第二章 青海自然地理与传统聚落 **节 地理分区与聚落分布 一、河湟地区 二、环湖地区 三、柴达木地区 四、三江源地区 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聚落类型 一、土地资源与农耕聚落 二、水资源与绿洲聚落 三、草原资源与游牧聚落 第三章 青海人文环境与传统聚落 **节 青海历史文化特征 一、青海历史文化发展历程 二、青海历史文化特点与价值 第二节 青海多元文化特征 一、山水文化共融与聚落选址 二、农牧文化交织与聚落类型 三、多民族文化交融并存与聚落特征 四、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与建筑特征 第四章 青海传统聚落特征 **节 聚落选址与布局特征 一、聚落分类依据与类型 二、聚落选址与分布特征 三、河湟地区聚落特征 四、三江源地区聚落特征 第二节 聚落景观特征 一、农耕聚落景观特征 二、游牧聚落景观形态 第三节 聚落营造特征 一、气候适应性 二、资源适应性 三、技术适应性 第五章 河湟地区传统聚落 **节 河谷型聚落 一、撒拉族河湟谷地聚落——三兰巴海村、团结村 二、撒拉族临水坡地聚落——大庄村 三、撒拉族河谷台地聚落——塔沙坡村 四、回族黄河滩地聚落——瓦匠庄村 五、河谷型聚落特征 第二节 山地型聚落 一、浅山河谷聚落——塔加村 二、浅山山麓聚落——尖巴昂村 三、浅山山麓聚落——兔尔干村 四、浅山台地聚落——洪水泉村 五、浅山山腰聚落——宁巴村 六、山地型聚落特征 第三节 村寺相依型聚落 一、上村下寺聚落——拉代村 二、上寺下村聚落——合然村 三、村寺相依型聚落特征 第四节 堡寨型聚落 一、军堡型聚落——郭麻日村 二、军堡型聚落——起台堡村 三、寺堡型聚落——张沙村 四、堡寨型聚落特征 第六章 三江源地区传统聚落 **节 通天河流域聚落 一、通天河流域基本概况 二、山谷河岸型聚落——英群、英达社 三、山龍河谷型聚落——扎哈村 四、山麓缓坡型聚落——卓木其村、吾云达村 五、山顶集聚+山脚临水型聚落——郭吾村 六、通天河流域聚落特征 第二节 澜沧江流域聚落 一、澜沧江流域基本概况 二、山脚临水型聚落——前麦村 三、山麓缓坡型聚落——多伦多村 四、山腰台地型聚落——瓦卡村 五、山顶集聚型聚落——扎歪村 六、澜沧江上游聚落特征 第三节 马可河流域聚落 一、马可河流域基本概况 二、山脚临水型聚落——阿什羌村 三、山谷河岸型聚落——科培村 四、山腰台地型聚落——王柔村 五、山腰陡坡型聚落——班前村 六、马可河流域聚落特征 第七章 青海省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 **节 青海省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原则 一、生态优先原则 二、整体保护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依法推进原则 第二节 青海省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模式 一、河湟地区——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多元发展 二、环湖地区——以牧业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发展 三、柴达木地区——以绿洲社区为基础的多元产业发展 四、三江源地区——以生态保育为基础的资源旅游发展 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军,教授/博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建筑教育,研究方向为:西北地域文化与乡土建筑、传统村落保护。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三项。出版了《中国窑洞》《西北民居》《陕西古建筑》《宁夏古建筑》《西北生态环境与乡土建筑系列丛书》《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建造技术 窑洞》等专著。 2009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12年评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014年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2013年获青海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016年获住建部优秀田园建筑二等奖、三等奖;2016年获中国民居建筑大师称号;2016年获中国建筑设计建筑教育奖。 靳亦冰,教授/博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青海省传统村落专家;陕西省传统村落专家;《新建筑》杂志执行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乡土建筑与地域文化,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生态可持续建筑。 近年来出版专著、教材6部,主编地方标准2项,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省部级课题8项。获住建部田园建筑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一等奖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