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科护理(第2版)

精神科护理(第2版)

¥26.9 (6.8折) ?
00:00:00
1星价 ¥29.9
2星价¥29.9 定价¥39.8
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391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32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030739148 ; 978-7-03-073914-8

本书特色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按照ICD-11,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修订

内容简介

精神科护理是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精神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包含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治疗过程的护理和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等内容,共14章,章节内含有“案例”“链接”“医者仁心”“自测题”等模块。本教材章节名依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一次修订版的分类进行了调整,融入课程思政,结构新颖,重点突出,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契合学生将来所从事工作岗位能力的需求。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1节 概述 1
第2节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与任务 2
第3节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与素质要求 3
第2章 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 6
第1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 6
第2节 精神障碍的分类 7
第3节 精神障碍症状学 7
第3章 精神科护理技能 17
第1节 护患关系建立与沟通 17
第2节 精神疾病的观察与护理记录 19
第3节 精神科基础护理 21
第4节 精神科患者的组织与管理 22
第4章 精神障碍患者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 25
第1节 自杀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25
第2节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27
第3节 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30
第4节 噎食的防范与护理 31
第5章 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 34
第1节 精神药物治疗与护理 34
第2节 改良电休克疗法与护理 41
第3节 其他治疗与护理 42
第6章 神经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患者的护理 46
第1节 概述 46
第2节 脑部疾病所致神经认知障碍患者的护理 47
第3节 躯体疾病所致神经认知障碍患者的护理 51
第7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54
第1节 概述 54
第2节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56
第3节 阿片样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59
第8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64
第9章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70
第1节 概述 70
第2节 抑郁障碍的护理 71
第3节 双相障碍的护理 74
第10章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78
第11章 强迫及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84
第1节 强迫症患者的护理 84
第2节 疑病障碍患者的护理 88
第12章 分离障碍与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92
第1节 分离障碍及护理 92
第2节 应激相关障碍及护理 95
第13章 进食与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 101
第1节 进食障碍及护理 101
第2节 睡眠障碍及护理 104
第14章 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护理 111
第1节 智力发育障碍及护理 111
第2节 孤独症谱系障碍及护理 114
第3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护理 117
第4节 抽动障碍及护理 120
主要参考文献 124
自测题参考答案 125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节概述 一、概念 (一)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发展规律、治疗、预防及康复的一门临床学科。 (二)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人的大脑发生病理生理变化使其功能损害,导致其认知、情感、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异常的总称。 (三)精神科护理 精神科护理是以精神病学为指导,研究人类异常精神活动和行为的护理、保健及康复的一门学科。它是精神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精神科护理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目的在于预防和治疗精神方面的障碍,以维持和促进民众精神健康。 二、精神科护理发展简史 精神科护理是随着精神医学和护理学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道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有照顾患者的功能存在,这种照顾便是“护理”的原始形态。1860年以前,西方国家将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收容在门禁森严的机构里,由男性助理员看守。助理员从未受过医护训练,收容机构像监狱一样管理患者。专业的护理开始于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在英国伦敦开办护理学校,而精神科护理作为一种职业是在19世纪后期才出现的。1873年,美国的琳娜 理查兹女士从护校毕业并从事精神障碍患者的照顾,后来她成功制订出一整套精神科护理计划,从而奠定了精神科护理的基础模式。1882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马克林医院,创立了**所精神科护士学校,学制两年,主要学习保护患者和管理病房的技巧。 20世纪30年代后,精神科护理的角色地位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由于精神科治疗方法的快速更新,如睡眠疗法、胰岛素疗法、精神外科疗法、电休克治疗、精神药物等相继问世,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住院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需要大量有经验的专科护理人员来承担护理工作,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首次在精神科治疗中获得了有意义的角色地位。患者经新的治疗方法改善症状后,变得更能够接受心理治疗,从而促进了心理治疗对精神疾病的效果。这种倾向也对精神科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精神科护士的工作从对患者的生活护理扩展到治疗性护理,护士要每时每刻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注重心理护理技能的学习和提高。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即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精神科护理的概念已由单纯护理患者的躯体问题扩展到关心与处理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问题,从而丰富了精神科护理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精神科护理事业开始逐步走上正轨,各级精神病院在各地先后建立,大量受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加入到精神科护理的队伍中。1985年10月在山东济南召开了**次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中华护理学会在1990年成立了全国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国精神科护理的发展。 链接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精神健康需求的提高,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受到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2001年,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联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2002年下发了《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2009年,国家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被纳入其中。2012年10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此后,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政策、规划,进一步提升了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服务、全民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第2节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与任务 一、工作范围 随着医学的发展,精神科护理工作已从过去只重视躯体疾病,拓展到生理、心理及社会的整体护理,从患者恢复健康延伸到健康人保持健康。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护理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一般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缺损,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饮食护理、睡眠护理、用药护理等工作。 2.安全护理精神障碍患者由于思维、行为异常,尤其在发病期,某些行为往往具有危险性,如自伤、自杀、攻击及出走行为等。因此,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工作范畴。 3.心理护理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常可出现各种异常活动和行为,护理人员要掌握丰富的心理护理知识和技巧,对患者要耐心、细心,有同情心、爱心和责任心,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康复护理指导和帮助精神障碍患者训练和恢复其生活、学习、社交能力等,将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残疾程度降到*低,*大限度地恢复其社会功能。 5.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及返回家庭、融入社区生活的各个环节,使健康教育与系统的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有机结合,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有关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护理知识、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技能,使其能正确对待疾病,从而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因素。 6.社区护理向生活在社区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和整体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减轻从医院返回家庭后的困难,协助患者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康复休养,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终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 二、工作任务 1.研究和实施对精神障碍患者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制度,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温馨的治疗和生活环境,防止不良因素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 2.研究观察和接触精神障碍患者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保证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3.研究和实施对精神障碍患者各种治疗的护理,确保各项医疗任务顺利完成,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4.研究和实施护理观察及记录工作,以便协助诊断和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为医疗、教学、科研、法律和劳动鉴定等积累重要资料。 5.研究在实施精神科护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伦理和法律问题,尊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尊严和权益,保障患者的正常生活待遇。 6.研究如何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护理人员应具备健全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及同理心,关爱、理解、支持、尊重患者;同时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更高质量地做好患者的护理。 7.积极开展精神卫生的宣教工作,推进社会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链接 我国精神卫生政策是随着对疾病的不断认识、患者对社会的不断影响逐渐发展的。在国家提出“健康中国”的今天,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作为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卫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社会工作,也是社会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其社会性决定了要动员公众认识精神疾病、了解心理健康,注重预防为主,同时要联合更多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其专业性决定了精神疾病、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治疗、康复等要讲究科学,遵循规律。目前,精神卫生工作尚有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有更多的患者和有心理健康需求的群体需要我们去服务,需要我们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其中之一就是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在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征程中,我们要确保公众有更好的心理发展,有能力感受到物质丰富、信息发达的时代带来的幸福感,让公众有更好的心态应对变化、接受挑战,这是至关重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工作。精神卫生工作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光荣而艰巨。 第3节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与素质要求 一、角色功能 1.照料者 精神科护士首先要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给予基础护理,如照料患者的日常生活,执行常规的护理操作,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等。 2.治疗者 精神科的多种治疗需要医护人员协作完成,如药物治疗、工娱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康复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始终是观察者、执行者和参与者。 3.咨询者 随着精神科护理的发展,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对象从单纯面向患者和家属逐步延伸到健康人群;工作场所从单纯的精神病院逐步向社会发展;工作内容从单纯的治疗、护理逐步向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精神科护士肩负督导咨询的责任,需解答关于疾病、治疗、康复和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4.管理者 精神科护士既是病房环境和设施的管理者,又是患者的组织管理者。一方面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安全的治疗环境,另一方面要制订和组织实施对患者的管理计划,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5.教育者 精神科护士常向患者及家属、社区不同群体宣传有关精神障碍及健康促进的相关知识,以及恢复、促进健康的方法。宣传教育的形式可以个体、小组或团体为单位,亦可通过媒体等途径进行宣传教育。 6.协同者 现代精神医学是采取团队工作方式进行的。团队由精神科医生、精神科护士、心理治疗人员、社会工作者、工娱治疗人员等组成。成员间密切合作,针对患者的问题和需求,共同拟定治疗计划和目标,共同进行评价,护士则在其中充当协同者的角色。 二、素质要求 针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从事精神科护理的人员在具备护士基本素质的基础上,还应在以下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1.敬业与奉献精神精神障碍患者在病态情况下,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常出现一些伤人伤己行为。精神科护理人员在面临患者暴力行为的威胁和粗暴言语时,应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正确认识患者的病态言行及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厌其烦地、耐心地为患者服务。 2.尊重和关爱患者精神科护理人员不能对患者进行人格侮辱、讽刺或讥笑,更不能变相虐待患者,不得将患者的病情当作谈资。应尊重其人格,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时刻关爱并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促进其早日康复。 3.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基础。精神科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并且为患者提供帮助。 4.良好的心理素质精神科护理人员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康、成熟的心理素质来适应精神科护理工作。护士所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包括积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意志力等。具有这种心理素质的护士,易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自测题 A1/A2型题 1.关于精神病学的学科地位,正确的是() A.精神病学是生物医学的分支学科 B.精神病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 C.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 D.精神病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E.精神科护理是随着精神医学和护理学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 2. 下列关于精神科护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精神科护理是以护理学为指导 B. 研究人类异常精神活动和行为的护理 C. 精神科护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 D. 目的在于预防和治疗精神方面的障碍,以维持和促进民众精神健康 E. 精神科护理是随着精神医学和护理学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 3.当前广泛提倡的新的医学模式是() A.生物医学模式 B.心理社会模式 C.社会文化模式 D.整体平衡模式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下列关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 照料者 B. 管理者 C. 咨询者 D. 领导者 E. 教育者 5.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一般不包括() A.安全护理 B.疾病诊断 C.心理护理 D.健康教育 E.康复护理() A.照料者 B.管理者 C.咨询者 D.领导者 E.教育者 (于丽丽) 第2章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又称心理障碍,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人的大脑发生病理生理变化使其功能损害,导致其认知、情感、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异常的总称。 第1节精神障碍的病因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是一个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目前精神医学基础理论中亟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精神障碍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因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