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工业史 电网与输变电卷
1星价
¥215.8
(6.2折)
2星价¥215.8
定价¥34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86538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680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19865382 ; 978-7-5198-6538-2
本书特色
坚持“以史为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全面展示”的编纂原则。“以史为据”就是要以可靠的历史资料来还原史实;“实事求是”就是要根据史实形成历史观点、归纳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客观公正”就是要尊重客观历史条件,不能用今人的标准苛求历史,而要用历史辩证的态度看待历史;“全面展示”就是内容要齐全、成就要讲足、失误不回避,全面反映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脉络、发展历程及其时代背景、时代精神和人民力量。在细节处理上,要突出生产力,以生产力为主线,反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发展。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侧重于记述,可加评论,但不宜多加评论。
内容简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电力行业各单位,编纂了《中国电力工业史》。《中国电力工业史》共分《综合卷》《火力发电卷》《水力发电卷》《核能发电卷》《可再生能源发电卷》《电网与输变电卷》《配电卷》与《用电卷》八卷,以生产力为主线,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梳理和阐述了中国电力工业萌芽、成长、壮大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中国电力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断攀登世界电力工业高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发展之路;讴歌中国电力工业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锐意改革、创新发展的历程,赞美中国电力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经验教训,探讨电力工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传承电力文化,弘扬电力精神,提升民族自信。 本卷为《电网与输变电卷》。《电网与输变电卷》着重记录电网与输变电专业领域的发展历史,主要涉及电网规划、电网建设、电网调度运行、电网设备运维四个领域专业。
目录
前言
凡例
绪论 1
一、中国电力工业艰难发展和输变电雏形 2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网与输变电曲折发展 3
三、改革开放中的电网与输变电快速发展 6
四、以特高压为标志,中国电网与输变电实现跨越式发展 9
五、能源互联网建设,助推电网与输变电高质量发展 11
六、中国电网与输变电技术发展成就 13
七、中国电网与输变电技术发展经验 16
**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电网与输变电发展雏形(1882—1949)
**章 晚清时期电力工业与电网的雏形(1882—1911) 24
**节 中国大地有电伊始 25
一、15 盏弧光灯照亮上海外滩 25
二、紫禁城里亮起**盏电灯 25
三、宝岛台湾亮起**盏电灯 26
四、黄秉常在广州开创中国民办电业 26
五、英商在中国大肆办电 27
六、张之洞首倡湖北办电 28
七、李鸿章造船厂办电 29
八、陈宝箴支持在湖南办电 29
九、江苏镇江大照电灯公司开始供电 30
十、新疆伊犁商人购置发电机组 30
十一、外商在天津办电 31
十二、沙俄在哈尔滨建设电厂 31
十三、奉天电灯厂竣工 32
十四、重庆兴办电灯公司 32
第二节 城市配电网的出现与调度的雏形 33
一、上海公共租界交流电网渐成 33
二、杭州配电网初显 34
三、北京地区电网的雏形 34
四、广州城厢及近郊供电网络的形成 35
五、大连市区形成小范围低压配电网 36
六、电力初级调度的形成 36
第二章 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前期的电力工业与电网建设(1912—1937) 37
**节 电力工业管理的雏形 38
一、中国首次颁布电业管理条例 38
二、国民党政府电力工业统制政策 38
三、电力工业管理技术法规颁布 39
四、统一电压、频率等技术标准 40
第二节 输变电线路与城市电缆环网供电的出现 41
一、云南昆明23 千伏电网的形成 41
二、石景山至前门输电线路创北京33 千伏电网之始 42
三、天津形成电缆供电环网 42
四、安徽建成配电环网并架设过江电缆 42
五、上海建成全国*早和电缆*多的城市供电环网 43
六、湖北配电线路建设形成 44
七、河北30 千伏联网线路建成 45
八、江苏戚墅堰电厂输电线路创江苏之* 45
九、浙江杭州建成两级电网 46
十、福建福州至长乐县莲柄港建成33 千伏输电线路 46
十一、广东广州13.2 千伏城市电网的形成 47
十二、四川成都启明电灯公司架设供电线路 47
十三、重庆13.8 千伏跨江送电线路建成 48
第三节 日本操纵东北电力工业 48
一、日俄战争后日本在南满铁路沿线的电力侵吞 48
二、辽宁大连形成小区域联网 49
三、辽宁**条22 千伏线路与**条44 千伏线路 49
四、“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族电力工业遭受日本侵略者的鲸吞和洗劫 50
五、延吉—朝阳川22 千伏输电线路建成 50
六、延边—老头沟66 千伏输电线路建成 50
七、东北地区出现154 千伏高压联网 51
第四节 独立电网调度机构的产生 51
一、上海设立中国**个独立于发电厂的电网调度机构 51
二、东北地区电网调度机构设立 52
第五节 民族输变电装备技术的萌芽 52
一、上海华生电器厂建成 53
二、华通电业机器厂建成 53
三、益中福记机器瓷电公司建成 54
四、军事委员会无线电机械制造厂成立 54
五、中央电工器材厂建成 54
六、中央电瓷制造厂建成 55
七、**批国产电缆生产 56
第三章 全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力工业(1937—1949) 57
**节 国民党政府战时对电力工业的管理 58
一、成立经济部制定电力发展规划 58
二、《电业法》的颁布 59
三、电磁兼容标准的发布和电压频率的确定 60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输变电建设 60
一、重庆地区的电网建设 61
二、云南昆明及其周边电网的迅速扩大 62
三、安徽田家庵—大通—九龙岗22 千伏输电线路建设 63
四、四川自贡—宜宾33 千伏输电线路建成 64
五、立煌电力厂及其配套线路建成 64
第三节 日本对沦陷区电力工业的控制 64
一、天津琼州道变电站 64
二、日寇攫取破坏广东电业及广佛13.2 千伏输电线路 65
三、日本敷设汉江和长江水底电缆 65
四、东北154 千伏输电线路和一次变电所建成 66
五、辽宁省中西部及西南部地区154 千伏高压联络网络形成 66
六、天津塘沽77 千伏变电站建成 66
七、日寇窃建海南岛66 千伏电网 67
八、东北**条220 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建成以及弱联系电网形成 67
九、牡丹江和吉林省延吉地区形成跨省输电线路 68
十、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联接电网形成 68
十一、首个辐射型供电网络在平津唐地区形成 69
十二、东北电力局及各地相继成立送电事务所负责电网调度工作 69
十三、平津唐电网调度机构设立 70
十四、调度准军事化管理的建立 71
十五、北平、天津两市间的联网调度运行管理技术与调度通信网的形成 71
第四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对沦陷区电力设施的接管 72
一、东北地区电力设施的损失和接管 72
二、华北地区电力设施的接管 73
三、华东地区电力设施的接管 74
四、中南地区电力设施的接管 77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电力设施的保护与修复 79
一、国民党败退前对电力设施的破坏 79
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护厂护线斗争 80
三、各地电力设施的恢复生产 81
第二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期中国电网与输变电技术不断发展(1949—1978)
第四章 电力工业的恢复与发展(1949—1952) 88
**节 电力工业统一管理模式确立 89
一、燃料部及电业管理总局设立 89
二、电业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90
三、全国供用电会议与统一调度的推行 92
第二节 完成恢复任务并为大规模建设做准备 93
一、发供电设施的修复恢复 94
二、防止电网人身设备事故 95
三、电业工会推行“科学安全运行法” 96
四、变电值班制及“两票三制”的实行 97
五、《电业检修规程》及配套规程颁布 97
第三节 工矿企业复工扩产促成35 千伏电网形成 98
一、邯峰安35 千伏跨省电网形成 99
二、上海市区形成35(33)千伏环形电网 99
三、安徽省35 千伏皖中、皖南电网建设 100
四、江南电力网的恢复发展 100
五、陕西省首个35 千伏电网形成 100
六、河南省建成35 千伏环形电网 101
七、湖南省内分区建设35 千伏电网 101
八、重庆地区35 千伏电网的改造与规范统一 102
第五章 大规模电网建设起步(1953—1965) 103
**节 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和**次企业整顿 104
一、电力部的设立及水利部、电力部的合并 104
二、大区电业管理局的调整 104
三、部属省电业局的成立及下放 105
四、电力部技术改进局等科研院所陆续成立 107
五、东北电业管理总局中心试验所及各地电力试验所设立 108
六、“大跃进”对输变电工程建设和电网运行造成的危害 109
七、贯彻“工业七十条”和**次企业整顿 109
第二节 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颁布和统一电压改造 110
一、《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暂行法规》的颁布 111
二、统一电压改造 111
第三节 以新兴城市为中心的110 千伏地区电网快速发展 112
一、110 千伏齐安输变电工程建设促使黑龙江省西部电网迅速发展 114
二、以110 千伏京津唐电网为中心构建华北电网雏形 114
三、北京市形成110 千伏单环网 115
四、江苏省和安徽省形成110 千伏苏南跨省电网 116
五、安徽省初步形成110 千伏主干电网 117
六、湖北省形成110 千伏武汉冶电网 118
七、广东110 千伏珠江、韶关电网和66 千伏海南电网的形成 119
八、宁夏回族自治区形成110 千伏石银青电网 120
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 120
十、四川省110 千伏电网建设 121
十一、云南110 千伏滇南电网的形成和35 千伏昆明、滇东电网的发展 122
十二、贵州110 千伏贵阳电网的形成和发展 122
第四节 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起步 12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条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220 千伏松东李输变电工程 123
二、借助华东电力资源促成上海市形成220 千伏单环网 124
第五节 三级调度体系的形成和调度技术的初步发展 126
一、《电力系统调度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 127
二、跨省调度和省级调度机构形成 128
三、等微增率经济调度的推行 132
四、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发展 133
五、电网调度自动化的起步 134
六、电力调度通信技术的初步发展 135
第六节 设计和施工队伍的创建 137
一、勘测设计机构的设立 137
二、**次全国电业基本建设会议召开 139
三、基本建设程序和队伍的建立 140
四、基建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 142
第七节 输变电设备的运行检修管理和自主研制 144
一、输变电设备检修组织和检修方法的改进 145
二、带电作业从无到有并迅速推广 145
三、线损率、电压合格率等指标管理工作的初步开展 147
四、东北电工设备制造基地创建 149
五、西安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的新建 149
六、由仿苏设备到国产设备研发 150
第六章 统一省网及跨省电网在困难中发展(1966—1976) 152
**节 电网统一管理从削弱到加强 153
一、电力管理权限下放 154
二、调度统一管理再遭破坏 155
三、科研院所战备疏散与科技队伍的下放 156
四、规程制度受到冲击 157
五、严重缺电导致电网长期低频低压运行 158
六、国务院114 号文、159 号文的出台 160
七、电力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114 号文和国务院159 号文 163
第二节 多省构建以220 千伏为骨干网架的统一省网 164
一、黑龙江省东部和中西部电网的形成 165
二、华北电网完成110 千伏向220 千伏电压过渡 165
三、内蒙古电网加速互联 166
四、华东电网220 千伏主网架完成阶段建设 168
五、湖北省220 千伏网架形成及鄂豫完成首次联网 168
六、220 千伏广东电网的初步形成 170
七、广西电网的基本形成 171
八、川东—川西—川南电网相联初步形成四川电网 172
九、云南220 千伏宣以昆电网形成 173
十、贵州与云南滇东北电网联网 173
第三节 中国**条330 千伏输电线路刘天关工程建成投运 174
一、一步一步踏勘选定的*终方案 175
二、中国输变电技术步入超高压时代 175
三、以330 千伏为主干网的陕甘青电网形成 177
第四节 “三线”建设促使电网向边远地区延伸 178
一、四川电网在“三线”建设中的发展 180
二、贵州电网在“三线”建设中的发展 180
三、“三线”建设中的陕、甘、青、宁电网 181
四、河南电网在“三线”建设中的发展 182
第五节 “统一调度、分级管理”调度体系初成与电网技术发展 183
一、电网统一调度的恢复 184
二、调度分级管理的推行 185
三、调度技术手段的升级 186
四、电网技术的新探索 190
第六节 稳定破坏事故和自然灾害危及电网安全 192
一、电力系统稳定问题成为影响电网安全的重要问题 193
二、唐山大地震对电网造成的严重破坏 198
第七章 转折时期的电网建设(1977—1978) 201
**节 “突出抓电”方针与电网的恢复性整顿 202
一、“突出抓电”方针的提出 203
二、电网管理体制的进一步理顺 204
三、电力工业学大庆与恢复性整顿 204
四、转折时期电网的发展和完善 206
第二节 电网与输变电科研工作探索发展 206
一、电网与输变电领域多项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208
二、电力科学研究院所的恢复与新建 210
三、各地电力中心试验所的建立和恢复 212
四、输变电技术在困境中突破 213
第三编 改革开放到新世纪初期的中国电网与输变电蓬勃发展(1978—2002)
第八章 改革开放初期输变电建设(1978—1982) 219
**节 电力工业确定统一集中管理 220
一、改革开放初期严重缺电与电网运行的薄弱环节 221
二、电力部第二次成立及新“八字方针”的提出 221
三、六大区域电管局的设立 223
四、节能降耗举措与供电质量提升 223
五、大连全国电网稳定会议与《电力系统稳定导则》的出台 225
第二节 跨省输变电工程与省网骨干网架建设 226
一、中国首个500 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平武输变电工程 227
二、中国首个安装全套国产设备的500 千伏元锦辽海输变电工程 229
三、河北南网220 千伏网架的形成及与京津唐电网相联 229
四、山西220 千伏电网的形成及与河北南部电网相联 230
五、赤峰等地电网并入东北主网 231
六、上海220 千伏双环网的形成 232
七、江苏徐州发电厂配套工程促进华东220 千伏主网扩展 233
八、浙江电网220 千伏环网的形成及并入华东220 千伏主网 233
九、安徽骨干网架的完善及与华东电网220 千伏跨省通道的加强 234
十、四川省网220 千伏骨干网架的形成 235
十一、粤港联网 236
十二、广东省网220 千伏骨干网架的形成 237
十三、220 千伏南宁—钦州线路促进广西主网架形成 238
十四、云南电网的初步形成 238
十五、山东统一电网的形成及对外联网 238
十六、福建统一电网的形成 240
十七、海南110 千伏电网初具规模 241
十八、新疆220 千伏电网起步 241
十九、西藏拉萨电网首条110 千伏线路降压运行 242
第三节 电力科技进步与技术装备的引进 242
一、国产首台500 千乏大容量高压并联电容器研制成功 243
二、自主研制500 千伏40 千伏安断路器投运 243
三、全国首次实现500 千伏超高压线路的带电作业 244
四、上海首次引进220 千伏六氟化硫组合电器 244
五、电力系统首条与电力线同杆架设的光纤通信线路 245
第四节 电力调度机构与规程导则的发展 245
一、区域电网调度发展 245
二、《水电站水库经济调度试行条例》的出台 246
三、《关于电网经济调度若干规定》的出台 246
四、《动力系统调度管理规程》的重新颁布 248
五、《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实施 248
第九章 电源建设促进省间联网(1982—1987) 250
**节 电网管理机构的调整与设置 251
一、水电部的第二次设立及分管机构调整 251
二、华南电网办公室的设立 252
第二节 大型水电送出工程与跨省电网的发展 253
一、葛洲坝送电工程与华中电网的发展 253
二、乌江渡送电工程与西南联网的发展 255
三、广西大化等水电站的投运与两广联网 256
第三节 火电送出与跨省电网的发展 256
一、500 千伏大房线建设与华北500 千伏网架的起步 257
二、220 千伏大丰呼联网工程促进蒙西并入华北电网 258
三、京津唐地区重点电源建设投产与电网结构的完善 258
四、陕西两大主力火电厂并入西北电网 259
第四节 火电电源的建设与超高压省网的起步 259
一、500 千伏姚郑输电工程 260
二、500 千伏广东沙角—江门输电工程 260
三、邹县等火电厂建设促进山东500 千伏电网起步 261
第五节 区域电网覆盖范围扩大 261
一、粤港、粤澳联网 262
二、江西电网并入华中电网 263
三、湖南电网并入华中电网 264
四、东北220 千伏电网完善与500 千伏电网的起步 265
五、辽宁、吉林两省实现超高压联网 267
六、浙江舟山直流输电工程 267
七、重点变电站工程 268
第六节 关键工程技术发展 271
一、重点电力电子与继电保护装置 271
二、充氢气球在输电线路施工中的应用 272
三、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放线施工技术 273
四、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铁塔全倒装组塔新工艺 273
第七节 电网调度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引进 274
一、亚洲**条PCM 数字微波通信电路 274
二、中国**条无人值守的微波通信电路 274
三、中国**条通信卫星调度系统开通 275
四、平武输变电工程引进调度自动化系统 275
五、国内**套微机远动装置试验样机研制成功 275
六、电力部组织实施四大区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引进工程 276
第十章 电力供需矛盾加快超高压区域电网的发展(1987—1992) 277
**节 电力工业的政企分开改革 278
一、“二十字方针”的提出 279
二、能源部的组建 280
三、华东电网政企分开改革试点 281
四、其他区域电力联合公司的设立 283
五、省级电力公司的成立 285
第二节 葛洲坝工程与跨区送电起步 286
一、葛洲坝大江电厂送出工程 286
二、华中与华东跨区±500 千伏直流联网 288
第三节 环首都网源协同发展 291
一、500 千伏沙昌输变电工程投运 291
二、环首都500 千伏“U”形环网形成 291
第四节 华东电网超高压“U”形网架形成 292
一、华东火电能源基地建成 292
二、“西线”淮沪输变电工程带动华东超高压网架起步 293
三、“东线”徐沪输变电工程促进华东超高压“U”形网架形成 294
第五节 超高压网架发展缓解东北局部缺电 294
一、500 千伏海大输变电工程缓解大连供电紧张状况 295
二、500 千伏辽沈输变电工程缓解沈阳供电紧张状况 295
三、联结黑吉辽三省的500 千伏东长哈输变电工程 295
第六节 西北电网超高压网架的扩展 295
一、龙羊峡送出工程带动西北330 千伏主网的发展 296
二、陕甘330 千伏联网二通道建成 297
三、宁夏电网与西北电网实现超高压联网 297
第七节 独立省网220 千伏网架的加强 297
一、云南“两水两火”推进220 千伏环网形成 298
二、贵州铁路电气化促使220 千伏环网形成 298
三、蒙西220 千伏网架的形成 299
四、海南建省助推220 千伏环网形成 299
第八节 输变电技术引进与国产化 300
一、葛上±5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设备及技术引进 300
二、上海首座35 千伏地下变电站投运 301
三、中国首次自主研发复合绝缘子 301
四、中国**条越江电缆专用隧道在上海建成 303
五、中国首个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标准发布 303
六、继电保护设备引进与国产化 304
七、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不断创新 305
第九节 五级调度体系的发展 306
一、葛上直流投运国调进入实时调度 307
二、数字微波通信电路快速发展 307
三、网省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水平升级 308
四、自动化实用化与地调实现安全监视功能 309
五、县调逐步实现规范化 309
第十一章 电力法制化管理与超高压区域电网的完善(1992—1997) 311
**节 电力主管机构的改革与法制化建设 312
一、电力部第三次成立 312
二、五大电力集团公司的成立 313
三、《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 313
四、《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的发布 314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的颁布 314
六、《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的发布 315
七、《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的发布 315
八、《加强电网管理的规定》的出台 316
第二节 “西电东送”起步 317
一、南电联成立 317
二、南方四省区联合办电 318
三、500 千伏天生桥—广东输变电工程 319
四、500 千伏天生桥—贵州输变电工程 319
五、220 千伏鲁天输变电工程 320
第三节 因地制宜加强超高压省网建设 320
一、上海500 千伏“C”形双环网形成 321
二、浙江电网500 千伏网架形成 321
三、安徽500 千伏肥西变电所 322
四、陕西电网330 千伏网架的加强 322
五、川渝500 千伏电网的起步 323
六、广东电网500 千伏网架的完善粤港超高压联网 323
第四节 区域电网超高压网架的完善 325
一、华北电网500 千伏“U”形双回路环网形成 325
二、东北500 千伏主网架的完善 327
三、华东电网超高压环网的形成 328
四、华中电网500 千伏网架的完善 329
五、西北电网330 千伏主网架的加强 331
六、南方跨省电网的完善 332
七、跨国境联网的起步 333
第五节 输变电工程技术升级 334
一、中国首条220 千伏紧凑型输电线路 334
二、中国首个全线高海拔500 千伏输变电工程 335
三、国内首座城市中心220 千伏地下变电站 336
四、首套550 千伏国产化组合电器试运行 337
五、中国首条自行设计的110 千伏海底电缆 338
六、高压输电线路导线舞动的实验研究与治理 338
七、国内首创大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 339
八、国内试点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 339
九、电力系统实时数据库和商用数据库的统一应用 340
第六节 电网调度步入依法调度的轨道 340
一、《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340
二、全国开展“继电保护管理年”活动 341
三、华东电网稳定规定的发布 342
四、华中电网频率质量稳步提升 342
第十二章 三峡输变电工程与全国联网起步(1997—2002) 344
**节 电网管理实现政企分开 345
一、国家电力公司成立 346
二、电力部撤销 347
三、国家电网建设有限公司的变更 348
四、南电联改组为国电南方公司及厂网分开在南方的率先实现 348
第二节 三峡输变电工程规划与实施 349
一、三峡输变电工程的论证与规划 350
二、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与实施 352
三、三峡重点输变电工程 355
四、“十五”期间电网规划与成果 359
第三节 “西电东送”重点输变电工程 361
一、“西电东送”战略决策 361
二、“西电东送”南通道的初期建设 362
三、“西电东送”北通道的初期建设 363
四、“西电东送”中通道的初期建设 364
第四节 超高压省网与区域电网的加强 364
一、500 千伏昌房线使北京超高压网架加强 365
二、天津500 千伏超高压“U”形环网形成 365
三、上海500 千伏超高压双环网闭合 365
四、浙江500 千伏超高压网架加强 366
五、江苏500 千伏超高压网架加强 366
六、川渝500 千伏超高压电网发展 367
七、南方四省区超高压电网“三交一直”网架的形成 369
八、江西超高压并入华中电网 369
九、福建超高压并入华东电网 370
十、东北500 千伏超高压网架的加强 370
十一、华北电网与东北电网互联 371
十二、山西阳城电厂点对网送华东工程 371
第五节 500 千伏输变电技术装备取得突破 373
一、中国首个500 千伏固定串联补偿站 373
二、中国首个500 千伏紧凑型输电线路 374
三、中国首个采用500 千伏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试点工程投运 374
四、500 千伏大截面输电线路技术研究 375
第六节 “竞价上网”试点与电网调度管理加强 376
一、“三公”调度的实施 377
二、电力市场建设的试点 378
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发布 379
四、电通中心的变革 380
第七节 生产管理不断完善和规范 380
一、专业技术管理不断完善 381
二、防污闪技术管理不断完善 382
三、带电作业管理不断完善 383
第四编 新世纪中国电网的高速发展与输变电技术的重大突破(2002—2019)
第十三章 电力体制重大变革下的电网经营与发展(2002—2007) 390
**节 以厂网分开为主的电力体制改革 391
一、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391
二、国家电力公司2 号令与电力企业平稳过渡 392
三、国家电力公司改组 393
四、国家电力监管机构的成立与《电力监管条例》的颁布 395
五、国务院印发电价改革方案 397
六、大用户直购电试点与电力市场建设 399
第二节 500 千伏全国联网格局基本形成 402
一、川渝电网与华中电网同步联网 402
二、华北电网与华中电网同步联网 403
三、山东电网接入华北电网 403
四、西北电网与华中电网联网 404
五、海南电网与广东电网联网 404
第三节 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国产化率显著提升 405
一、三峡±5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设备国产化进程 405
二、贵州—广东Ⅱ回±5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设备国产化进程 407
第四节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自主研发及应用 408
一、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408
二、可控串联补偿装置 409
三、可控并联电抗器 410
四、柔性交流输电装置试验技术 411
第五节 超高压输变电技术全面发展 412
一、塔高和塔重均为世界*高的500 千伏角钢铁塔工程——500 千伏
江阴长江大跨越工程 412
二、紧凑型输电技术应用 413
三、中国首次试用碳纤维复合导线 414
四、超导电缆技术应用 415
五、先进变电站技术应用 415
第六节 电网调度调整适应新形势 418
一、电网调度不断调整 418
二、《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 419
三、首建辅助服务补偿机制 419
四、开展提高电网输送能力研究 420
五、电网调度技术创新 421
六、《电网运行准则》《电网运行规则(试行)》颁布实施 422
第十四章 西北电网大发展及西藏联网(2002—2014) 424
**节 西北电网迈入750 千伏时代 425
一、750 千伏电压等级的确定 426
二、750 千伏青海官亭—甘肃兰州东输变电示范工程 427
三、750 千伏兰州东—银川东输变电工程 428
四、陕西与甘肃电力联网工程 429
五、“西电东送”基地陕西“三站五线”工程 429
六、西北与华北交直流电力联网 430
第二节 新疆电力联网及其与西北主网联网 432
一、新疆220 千伏电力联网 433
二、新疆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网工程 434
三、新疆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网二通道工程 435
四、疆内电网750 千伏重点联网工程 436
第三节 青藏、川藏电力联网 437
一、青藏铁路110 千伏供电工程 438
二、青藏电力联网工程 438
三、川藏电力联网工程 440
第四节 高海拔电网交直流输变电技术 441
一、750 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442
二、西藏羊八井高海拔试验基地 442
三、世界首套750 千伏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 443
四、高海拔外绝缘配置技术 443
第十五章 电网发展步入特高压时代(2006—2012) 445
**节 电力管理制度与体制机制改革 446
一、设立新的能源管理机构 446
二、电力市场化交易扩大 447
三、《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发布 449
四、电监会对输配电成本监管 449
五、电网企业主辅业分离 450
六、国家电网公司科研机构重组 450
第二节 特高压输电工程规划及准备 452
一、特高压输电的提出 452
二、特高压电网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 453
三、特高压试验基地建设 455
第三节 新型电网技术开发和装备研制 457
一、自主研制特高压直流换流阀 458
二、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设备研制 459
三、掌握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460
四、电网企业推广应用状态检修 461
第四节 500 千伏交直流联网继续加强 462
一、西北—华中(四川)直流联网工程 462
二、东北—华北电网交流改直流联网工程 463
三、呼伦贝尔—辽宁±5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 464
四、内蒙古东部电网—东北主网交流联网工程 464
五、中俄跨国输电工程 464
六、500 千伏贵州—广东交流双回输变电工程 465
七、四川藏区民生工程——新都桥—甘孜—石渠电网联网工程 465
第五节 特高压输电示范工程建设 466
一、1000 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及其扩建工程 466
二、云南—广东±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467
三、向家坝—上海±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 468
四、锦屏—苏州±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469
第六节 电网防灾减灾和保电 469
一、2008 年低温雨雪凝冻灾害及恢复 470
二、“512”地震及电网恢复 471
三、电网灾害防治 473
四、北京奥运会保电 474
五、上海世博会保电 475
六、广州亚运会保电 476
第七节 国家电网公司实行电网调度调控合一 477
一、特高压电网调度的管理创新 478
二、备用调度全面建成 480
三、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D5000)研制和应用 481
四、跨区电网通信系统建设 482
第十六章 特高压电网建设与智能电网发展(2012—2017) 484
**节 能源安全战略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 485
一、新时代能源安全战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提出 485
二、面向市场化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展开 486
三、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电网建设规划 489
第二节 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490
一、特高压输电技术大规模应用诠释中国创造 491
二、12 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 494
第三节 助力地区经济发展,补强电网网架 498
一、国家电网公司500 千伏电网局部补强工程 499
二、南方电网公司500 千伏电网局部补强工程 501
三、国家电网公司西北750 千伏电网补强工程 502
四、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大通道工程 505
第四节 智能电网发展与创新 507
一、电网企业推动建设智能电网 507
二、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509
三、智能变电站示范应用 510
四、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513
第五节 输变电设备管理与技术应用不断进步 516
一、输变电设备运检管理 516
二、先进输电技术装备应用 518
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521
四、海底电缆施工运维技术 526
五、直升机、机器人巡检 527
六、特高压交直流带电作业 528
第六节 重启按市场规则调度与调度能力提升措施 530
一、重启电力现货市场建设 530
二、建立调控安全防护机制 531
三、创新调度控制技术 532
四、提升通信保障能力 533
第七节 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取得新突破 534
一、IEC 标准制定 534
二、IEEE 标准制定 535
三、CIGRE 技术报告制定 536
第十七章 电网发展步入能源互联网阶段(2017—2019) 537
**节 能源互联网理念出现、政策调整与落实 538
一、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 538
二、“互联网+”智慧能源首批示范项目公布 539
三、国家电网公司部署建设能源互联网企业 540
四、第三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541
五、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深入 542
六、碳达峰和碳中和 543
第二节 电网促进能源跨区域优化配置 544
一、特高压交流输电通道提升能源优化配置 545
二、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提升能源优化配置 548
三、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走出去” 551
四、西藏实现主网全覆盖 553
五、区域和省级网架不断优化 555
六、青海能源转型实践 558
七、粤澳联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559
第三节 能源互联网技术装备应用不断深化 560
一、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取得新突破 560
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示范应用 563
三、新型输电线路应用 564
四、智慧变电站建设 565
五、能源互联网技术示范应用 568
六、电力系统接地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572
第四节 适应源、网、荷、储模式的大电网调度 573
一、多能联合调度应用 574
二、全国产化超高压继电保护成套装置试运行 577
三、中国首例“特高压+5G”基站建成 577
四、国家电网公司首套故障录波器远控消缺装置投用 578
五、浙江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白皮书 578
大事年表 580
附录 616
附录A 国际上电网电压等级升级简表 616
附录B 中国电网电压等级升级简表 617
附录C 截至2019 年中国电网规模 618
索引 620
后记 638
参考文献 641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于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法人,至今已历经七届理事会。截至目前,共有1148个会员单位,设立17个专业分会,1个专业委员会,代管14个全国性专业协会,基本形成了功能齐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规范有序、覆盖全行业的服务网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