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03159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300315959 ; 978-7-300-31595-9
本书特色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国内发展方式转变历史性交汇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 “大规模标准化消费需求+大规模生产”模式遭遇挑战 本书值得关心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和中国命运的读者深入研读 看点1: 中国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归功于制度安排还是要素禀赋?得益于有为政府还是有效市场?作者以一个政治经济学学者的视角,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技术经济体系的概念,突破了市场化改革论、比较优势论、地方政府竞争论等流行阐释,在生产和需要矛盾动态演化中理解中国经济,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能够塑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原因。 看点2: 当前我国经济循环究竟面临哪些堵点?怎样精准牵住制约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作者深刻揭示了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遇到的诸多问题,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空压缩过程中叠加镜像,形成了中国经济循环的堵点,包括产能相对过剩、供给不适应需求、高技术与资源能源“卡脖子”三大重点问题,并在注重牵住“牛鼻子”的同时坚持总体谋划,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思路。 看点3: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奇迹如何持续? 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新发展奇迹如何创造? 为什么“提振国内消费”和“改善收入分配”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不佳? 为什么减税降费2万亿元却并未大幅度拉动经济增长? 为什么把“新基建”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效果有限? 作者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循环理论,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对新发展格局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看点4 :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功绝非偶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作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也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形成了三大理论创造。 看点 5 : 2050年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束?届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那些不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成分是否还应继续坚持和发展?回答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 本书对习近平“人类文明新形态”范畴的原创性贡献做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阐释,从新社会形态的高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处于“物的依赖性”阶段、是不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具体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枢纽。 看点6 : 全书既有理论,又有政策,将学理性贯穿全书,无论关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造的解读,还是中国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的阐释,或是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考,又或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阐发,都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创造性地运用学理支撑。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探索实践中,破解了后发国家发展的诸多难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为线索,将马克思经典文本、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统一起来,构建了一个阐释中国道路的理论体系。
全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演进,以期为指导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富有洞见的可行方案,并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枢纽,将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化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目录
目录
**编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章 中国特色的历史方位论/9
一、历史方位、 社会形态与发展阶段/9
二、中国共产党对矛盾分析法的运用和发展/15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29
第二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35
一、落后国家经济建设的理论争论与苏联实践/35
二、“从无到有”:独立工业体系建设论/40
三、“从有到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44
四、“从优到精”:高质量发展论/50
第三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论/55
一、社会主义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56
二、中间地带思想和三个世界理论/61
三、和平与发展论和世界多极化趋势/66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72
尾论/79
第二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第四章 解释中国奇迹的几种流行的理论/88
一、市场化改革论/89
二、比较优势论/91
三、地方政府竞争论/93
四、发展型国家论/95
第五章 经济体制改革与技术经济体系变革/98
一、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99
二、理论框架构建/112
三、中国经济转型增长的四个阶段/119
第六章 转型增长的中国奇迹/124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1978—1992年)/12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1993—2001年)/13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2002—2011年)/143
四、破旧再立新: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2012年至今)/152
尾论/169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循环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实践/180
一、人类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一般规律和资本循环理论/180
二、战后过度积累危机与资本三级循环/184
三、20世纪70年代福特制危机与生产方式变革/188
第八章 中国经济循环的问题和矛盾/203
一、国际大循环主导的发展格局/203
二、国民经济循环的堵点/207
三、流行的解决方案与不足/212
第九章 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新发展格局/217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17
二、构建国内生产网络/221
三、突破关键部件创新/224
四、开拓高水平国际大循环/228
尾论/239
第四编 迈向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十章 文明形态与社会形态/248
一、文明与社会形态/248
二、社会形态演变的一元多线特征/252
三、现代文明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256
四、马克思、 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形态的设想与局限/258
第十一章 落后国家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探索/262
一、“倒过来的革命” 和逐步后退的苏联社会主义/262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超越发展阶段/26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初级阶段的理论难题/270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7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27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285
三、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293
尾论/310
作者简介
谢富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经济学评论》副主编,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第十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两次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研究领域聚焦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与青年项目,著有《分工、技术与生产组织变迁》《控制和效率: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理论与当代实践》等,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地理学报》《经济研究》以及Science and Society、Monthly Review、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
-
曾国藩的经济课
¥33.2¥68.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9.7¥35.0 -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
¥19.4¥68.0 -
经济学反思
¥17.8¥56.0 -
国富论
¥9.7¥35.0 -
国富论
¥16.7¥58.0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中国经济思想变迁与制度发展概论
¥16.0¥50.0 -
文化经济学
¥22.6¥60.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38.7¥58.0 -
让财富找到你:有温度的经济学
¥19.4¥68.0 -
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
¥23.1¥69.0 -
账本里的中国
¥15.4¥48.0 -
中美贸易摩擦:怎么看 怎么办
¥16.7¥58.0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12.7¥39.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4¥35.0 -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9.3¥15.0 -
思考.快与慢
¥51.4¥69.0 -
理性的非理性:生活中的怪诞行为学/郑毓煌苏丹
¥19.6¥58.0 -
置身事内 :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37.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