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39299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8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301339299 ; 978-7-301-33929-9

内容简介

平武县素有“天下熊猫**县”的美誉,与全国其他熊猫栖息地一样,平武的熊猫保护同样面临着来自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行为带来的巨大威胁。虽然国家建设了保护区,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条例,科学家通过保护项目参与保护,为熊猫的保护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但人类活动的干扰,使熊猫栖息地退化的趋势难以扭转。本书通过作者团队从1996年开始,在平武县尤其是王朗自然保护区域周边社区开展的一系列将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合起来的开创性尝试,见证了平武“与熊猫为邻“的故事不断翻开的新篇章。本书将基于平武熊猫保护的一部分科学研究及实践整理成书,通过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熊猫和谐共生的途径,为平武县熊猫保护乃至全国的旗舰物种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目录

章 平武与大熊猫——从威胁到保护
第—节 “大熊猫一第县”平武的保护概况
第二节 以邻为壑——大熊猫威胁从盗猎、伐木到栖息地破碎化
第三节 用社区保护搭建人与大熊猫和谐共存的桥梁
第二章 共存的土壤——平武大熊猫栖息地适宜度评价与变迁分析
第—节 大熊猫栖息地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节 平武县大熊猫栖息地适宜度评价
第三节 大熊猫种群分布和栖息地格局变化
第四节 影响大熊猫栖息地变化的关键因素

第三章 共存的路径——平武关坝村大熊猫社区保护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第—节 “小蜜蜂保护大熊猫”——替代生计策略简介
第二节 为什么是中华蜜蜂?——蜂产业的生态影响分析
第三节 关坝人如何用小蜜蜂保护大熊猫?——关坝村社区保护的社会行为分析
第四节 小蜜蜂的帮助有多大?能持续多久?——“熊猫-蜂蜜“保护策略的经济可持续性分析
第四章 共存的前景——关坝村为平武大熊猫社区保护提供的经验与展望
第—节 关坝村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启示
第二节 关坝村养蜂及其他替代生计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第三节 “—核多级”的治理体系破解集体行动困境
第四节 基于“关坝经验”的复制推广实践
第五节 旗舰物种保护的社区解决方案——关坝的特殊性与可推广性分析
参考文献及附录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晓川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剑桥大学、雷丁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大熊猫、版纳鱼螈、函馆锉石鳖、西方金扇虫等动物研究,以及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交叉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的研究和探索。曾承担十余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研究项目。
陈艾
----------------------------
陈艾(1982-2019),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生前就职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长期从事气候变化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冯杰
----------------------------张晓川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剑桥大学、雷丁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大熊猫、版纳鱼螈、函馆锉石鳖、西方金扇虫等动物研究,以及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交叉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的研究和探索。曾承担十余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研究项目。
陈艾
----------------------------
陈艾(1982-2019),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生前就职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长期从事气候变化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冯杰
----------------------------
冯杰,硕士,毕业于四川省社科院,现任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主任,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共赢事业。
彭晓韵
----------------------------
彭晓韵,BCG咨询顾问。关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居民对社区发展和自然保护的意愿,探究自然保护与社区福祉的共赢。
吕植
----------------------------
吕植,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主任。自1985年起,一直在从事中国自然保护的研究、实践、能力建设和政策推动,所领导的野外保护和研究项目遍及中国西部的四川、青海、西藏、云南,陕西和甘肃等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