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书》简史:从秦始皇到晋元帝

《尚书》简史:从秦始皇到晋元帝

1星价 ¥44.8 (5.6折)
2星价¥44.8 定价¥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66642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0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16666425 ; 978-7-5166-6642-5

本书特色

《尚书》位列“四书五经”,是内容真伪争议*多的一部经书。为了揭开笼罩在《尚书》身上的神秘面纱,本书聚焦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公元317年东晋建立这500多年间的《尚书》流传史,主要介绍了《尚书》经学传承人的情况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梳理了《尚书》版本和篇章组成的演变,简要介绍了和《尚书》经学相关的其他学说。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研究《尚书》流传的专著。本书简要叙述了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到公元317年东晋建立,《尚书》流传的历史,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主要介绍了《尚书》经学在此期间传承人的情况和相关的历史背景,以及《尚书》的版本和篇章组成在这段时期的演变。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和《尚书》经学相关的其他学说。作者也对其中一些在《尚书》流转中的重要历史学者和事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相关的考证。另外,从公元317年东晋建立出现,一直流转到现在的《尚书》版本,聚讼几百年的真伪问题也作了浅议。希望能让读者粗浅的了解这本中国*古老的书籍。

目录

第1 章 古籍的**次劫难 / 1 1.1 秦始皇焚书 / 1 1.2 项羽火烧长安 / 9 1.3 马上得天下,马上能治天下吗? / 13 1.4 汉惠帝取消挟书令 / 17 第2 章 《尚书》在文景时代 / 21 2.1 孝文帝和黄老学术 / 21 2.2 贾谊 / 29 2.3 文帝征集《尚书》 / 31 2.4 先秦文字发展的简介 / 35 2.5 晁错取经伏生《尚书》 / 38 2.6《尚书》**代传人 / 40 2.7《尚书大传》 / 41 2.8《书》变为《尚书》 / 43 2.9 学派和章句的介绍 / 46 2.10 倪宽 / 48 2.11 晁错之死 / 51 2.12 辕固杀猪,景帝时期黄老和儒家的对立 / 53 第3 章 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 58 3.1 汉武帝继位 / 58 3.2 明堂 / 64 3.3 天人三策 / 68 3.4 阴阳五行 / 71 3.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95 3.6 董仲舒对策时间考 / 98 3.7《尚书》第二代传人 / 108 3.8 孔安国离开中枢的原因分析 / 111 第4 章 古文《尚书》的出现 / 115 4.1 武帝征集古籍 / 115 4.2 河间献王刘德—古文的忌讳 / 116 4.3 孔壁出书 / 120 4.4“孔献版”古文《尚书》 / 125 4.5《泰誓》—孔安国献书考 / 127 4.6 巫蛊 / 131 第5 章 大夏侯和小夏侯《尚书》学 / 135 5.1 夏侯始昌 / 135 5.2《洪范》无“天人感应”思想考 / 138 5.3 夏侯胜 / 142 5.4 石渠阁会议的起因 / 149 5.5 石渠阁会议 / 154 5.6“孔氏《尚书》学” / 161 第6 章 今文和古文《尚书》卷篇考 / 164 6.1 刘向校书原因考 / 164 6.2 张霸和“百二篇” / 172 6.3 今文《尚书》卷篇数考 / 178 6.4“孔献版”古文《尚书》卷篇数考 / 186 6.5 刘歆校书和王莽 / 193 6.6 刘歆立古文,移太常书 / 199 第7 章 东汉“谶纬” / 208 7.1 王莽崛起—刘歆立古文 / 208 7.2 刘秀和谶语 / 225 7.3 谶纬 / 230 7.4 纬书 / 232 7.5 内学 / 237 第8 章 古籍的第二次劫难 / 240 8.1 赤眉火烧长安 / 240 8.2 杜林古文《尚书》 / 242 第9 章 西汉末到东汉初的今文三家 / 252 9.1 大、小夏侯和欧阳 / 252 9.2 欧阳歙和光武帝度田政策 / 261 9.3 桓氏欧阳《尚书》学 / 263 第10 章 光武帝初期古文和今文 / 270 10.1《左氏春秋传》 / 270 10.2 贾逵和孔安国师承考 / 272 10.3 白虎观会议 / 278 10.4 谶纬影响章句 / 286 10.5 许慎 / 288 第11 章 今文经学衰落的背景 / 291 11.1 章帝、和帝、安帝三朝外戚 / 291 11.2 外戚官场腐败 / 300 第12 章 马融 / 304 12.1 《广成颂》考 / 304 12.2 梁皇后、梁商和李固 / 314 12.3 马融经学 / 316 12.4 马融入梁翼府考 / 321 12.5 今文衰落的学术原因 / 328 第13 章 郑玄 / 333 13.1 拜师马融 / 333 13.2 **次党锢 / 336 13.3 第二次党锢 / 339 13.4 纯儒郑玄 / 342 13.5 熹平石经—《尚书》经文底本考 / 344 第14 章 古籍的第三次劫难 / 353 14.1 黄巾起义,董卓 / 353 14.2 何进、董卓进京 / 356 14.3 董卓迁都和火烧洛阳,“孔献版”16 卷逸书亡失 / 361 14.4 杨氏世家 / 366 14.5 献帝在许昌时期的郑玄 / 368 14.6 曹操杀孔融和杨修 / 372 第15 章 今文《尚书》学的消亡 / 375 15.1 魏国初立时的经学 / 375 15.2 郑玄的历史机缘,今文三家学官消亡 / 377 15.3 郑玄经学册立的原因 / 378 15.4 反对郑玄的学者 / 382 第16 章 梅赜献书,“伪孔版” / 386 16.1 三体石经 / 386 16.2“梅献版”出现到《五经正义》 / 387 16.3 对“梅献版”疑伪的兴起 / 390 第17 章 王肃、郑冲和“梅献版” / 395 17.1 王肃的父亲王朗 / 395 17.2 王肃的学术传承 / 398 17.3 曹丕继位的纷扰 / 400 17.4 司马懿的崛起 / 404 17.5 王肃在明帝曹睿时期,嫁女 / 408 17.6 郑冲和“梅献版” / 410 17.7 王肃任崇文观祭酒 / 412 17.8 明帝去世时的波折 / 415 17.9 王肃任太常考 / 418 17.10 王朗《周易》册立 / 421 17.11 高平陵政变,郑冲未受牵连的分析 / 422 17.12 司马昭继位 / 424 17.13 曹髦问经 / 425 第18 章 “梅献版”“在野版” / 428 18.1“梅献版”由来的推测,卷篇和篇文考析 / 428 18.2“在野版”传承人介绍 / 450 18.3 皇甫谧和“在野版” / 454 18.4 司马衷和司马攸的继位 / 460 18.5 杨皇后之父杨骏 / 463 18.6 八王之乱 / 465 18.7 司马越主持朝政 / 478 18.8 永嘉之乱,古籍第四次劫难 / 483 第19 章 “在野版”成为“梅献版” / 485 19.1 王氏家族和陶侃 / 485 19.2 梅赜和梅陶,豫章内史考 / 488 19.3 司马睿登基,梅赜献书 / 491 19.4 舜典 / 499 后 记 / 501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志浩,上海人,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工业自动化,硕士毕业于英国威尔士大学管理学。作者自2017年开始潜心研究《尚书》,研读了大量的学者著作和相关论文,集五年心血写成此书,力图将《尚书》从秦始皇到东晋的流传以较为清晰的流传面貌展现给读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